李庚南:如何客观看待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温差”?

2023年08月11日15:49    作者:李庚南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庚南

  毫无疑问,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经济经济增长整体回升,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质量继续提高,经济社会已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但也毋庸讳言,无论从金融部门反馈的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还是居民部门的消费降级倾向,其体感似乎均存在明显“温差”。按说,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的大致加总。如果所有微观经济主体或大多数微观经济主体运行差,宏观经济显然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之所以会出现宏观与微观的反差,其中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体制性问题以及政策传导路径等问题。

  因此,如何客观看待宏观微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温差”,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全面、准确地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寻找宏微观经济反差中的耦合点,或恰是打通发展堵点、推动经济稳步可持续增长的决策基础和有效路径。

  首先,宏、微观经济的温差反映为经济整体性与结构性差异。逻辑上,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个体因经营管理的素养差异、拥有和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同、所处行业不同,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经营状况呈现的差异性必然也较大。这种情况在新旧经济增长模式的切换过程中尤为突出。实际上,新经济增长动能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行业、企业发展动能的分化。特别是经历三年大疫的洗礼之后,实体企业发展的分化更加明显。一些传统的、难以或尚未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主体,势必面临发展瓶颈、失去发展动能;一些外向型的企业,未及时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大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在面对外需持续萎缩、订单下降或转移的情况下,势必陷入被动。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能够在危机中善于发现机遇,顺势而为,迅速成长为“小巨人”“单打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在众多中小微企业中虽然属于少数,但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却往往数倍、数十倍于其他发展式微的小微企业,成为推动经济整体回升的中坚力量。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数据既是对整体经济的大致加总,更主要是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经营状况的抽象反映。这就不难解释,在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整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同时,许多中小微企业反映经营状况、持续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其次,宏、微观经济的“温差”客观上反映为统计层面的差异性。我们知道,宏观经济数据是通过对整个经济体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得出的,反映的是整个经济的总体情况。反映整体经济情况的宏观数据是对个体运行情况的抽象和大致加总而非完全统计。如,反映工业生产情况的工业增加值指标实际统计的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情况并未得到反映;反映通胀率水平的CPI消费价格指数描述的是一篮子具有代表性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体变化程度,其反映的消费结构与个体的消费结构可能很不一致,因而与居民个体的具体消费情况和对物价上涨程度的感受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的人群对物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消费结构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的物价涨幅不一样,大家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微观层面,单个市场主体受自身经营状况、获取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影响,其对宏观经济的感受与宏观经济实际运行情况难免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宏观数据统计方法的科学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质量也可能影响其对宏观经济反映的精准性、客观性,从而与微观市场主体的感受出现反差。统计样本的选择和代表性、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法等都会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们对数据的理解和感受。如,采购经理人指标PMI,作为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其基础是对全国3,000多家样本企业的持续问卷调查。统计样本的有限性和动态变化也难免使得问卷调查结论与实体企业对经济冷热的感受存在差异。又如反映社会就业情况的失业率指标,因现行标准中对失业人员的定义不够清晰,失业标准太低,且仅涉及登记失业人口,忽略了那些没有登记或者是自愿失业的人群,导致失业人口的实际数量可能被低估。这不仅使失业率指标与老百姓对就业率的实际感受存在偏差,也势必影响失业人口帮扶和就业政策的精准性。

  第三,宏、微观经济的“温差”反映在金融层面,表现为宏观层面的宽货币向微观层面宽信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梗阻,或至少表现为宏观宽货币未传导至微观金融、转化为宽信用。灵活适度、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传导的预定路径,无疑是由“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通过市场流动性的释放,提振实体的信心和投资意愿。但是,宽信用的出现依赖于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的上升。在稳增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下,资产荒的出现或成为横亘于宽货币与宽信用之间的梗阻。

  一方面,M2持续高位运行,与之相对应的是资金市场DR007的走低,表明当前市场流动性其实比较充分,宽货币特征明显。近年来,围绕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全社会货币供给总体呈稳健偏松,宽货币特征比较明显。自2022年4月以来,M2平均增速达11.92%,总体维持在10%—13%的高位运行。反映到资金市场,则表现为代表资金市场利率风向标的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DR001、DR007今年以来持续低位运行,DR001、DR007平均利率分别维持在1.55%和1.98%。截至8月3日,DR001、DR007分别为1.07%和1.62%,而同期央行公布的常备借贷便利(SLF)隔夜、7天利率分别为2.75%、2.90%,DR001、DR007明显低于央行常备借贷便利隔夜、7天利率,充分说明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宽货币特征明显。

  另一方面,M2与社融数据、信贷数据的反差,表明宽货币转化为宽信用尚存在梗阻,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资金空转。 理论上,如果货币政策渠道畅通,宽货币能够顺利转化为宽信用,那么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该基本同步。从实际情况看,自2022年5月M2同比增速(11.1%)超过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10.5%)和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10.9%)之后,M2增速持续运行于社融、人民币贷款之上,明显高于社融增速。2023年6月末。M2同比增速为11.3%,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为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表明宽货币释放的流动性并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循环中,而是堆积在金融体系内,出现一定程度的“资金空转”。其表现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2023年6月末,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1.54%,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0.5个百分点;

  第四,宏、微观经济的反差还反映为经济增长与消费降级的反差。 上半年我国经济稳步回升的表象之一,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保持较快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从对最终消费的贡献看,高收入人群显然成为消费增长的基本支撑。相对而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基本用于满足其生存性的消费需求即刚性消费需求,消费能力总体较弱。由于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此前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月收入低于1千元的有6亿之众),因此,大多数居民在消费支出方面的感受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态势形成明显反差。

  需清楚的使,我们分析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的“温差”或反差,并非是质疑宏观经济发展的成效,而是要按照“一分为二”的逻辑客观认识宏观与微观的差异。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反差,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全面解读经济现象的双重视角。唯有综合评估两方面的情况,才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承认并高度重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各层面的反差,分析研判其背后的矛盾,无疑将有助于宏观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优化。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理解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差异,将有助于决策者从关注宏观数据的总体趋势和微观层面具体情况出发,避免出现对经济现象的片面理解和误判,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实际上,宏观与微观的反差点,映射的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阻力点,也恰是揭开经济难题的有效切入点。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宋源珺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