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银行存款利率是不是越低越好?

2023年02月07日14:00    作者:莫开伟  

  意见领袖 | 莫开伟

  最近,有不少银行发布了存款利率下调公告,比如乌鲁木齐银行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将个人活期存款利率由0.3%调整为0.25%;定期整存整取二年、三年、五年利率由2.73%、3.5%、3.85%调整为2.7%、3.35%、3.7%,定期存款已跌破3%的门槛。此外,还有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广东的南奥银行等都纷纷向社会公告下调存款利率,还有不少银行大额定期存款利率也随之下调,并调高了起存额度。

  这种“秘而不宣”的存款降息,其实又是一场新的“存款大战”,所不同的是看谁有胆量将存款利率下调到最低,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已没有了最低,只有更低。显然,这又让人看到了与之前大不相同的“存款大战”景象,之前春节期间尤其是春节之后各银行纷纷实施“开门红”抓存款业务,不仅有加息优惠,还有在存款时银行给储户赠送大米、食用油以及其他生活小物资等“三送活动”。民众可能还对5年前也就是2017年至2018年那场“存款大战”记忆犹新,不过那时各大银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对存款纷纷加息,大家应清楚地记得2018年4月24日四大行一起公告一年期30万大额存单均较基准利率上浮45%,有些股份制银行10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上浮50%,城商行更上上浮幅度达到55%。

  存款利息越来越越低,且从目前看存款利率下调的步伐仍然不会停歇,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银行存款利率越低越好?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当前银行为何要不断下调存款利率?这实际上也是当前客观金融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所致。比如5年前的那场不断加息的“存款大战”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较高,不少优质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可达到4.8%至6%左右,远远超过银行储蓄的利率水平。还有银行以外的新兴金融机构强势崛起,已然形成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三方财富机构、以及银行之间的“混战”局面,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宝、腾讯的理财通等活期理财都明显高于银行存款,吸纳了大量储蓄过去。这样就使不少银行存款出现了大量“分流”,资金来源有“枯竭”之虞,为力挽资金不利局势,银行只能纷纷加息。而今天,银行之所以有底气不断降低存款利率,是因为各类金融产品收益率纷纷下降,比如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纷纷破净,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波动较大,尤其是受到三年疫情以及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状态的影响,投资风险大、收益低,民众手中的余钱都存在银行,使得银行存款大幅增长,2022年底居民个人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这被通俗称为“超额储蓄”。还有就是银行有一种降低个人存款利率的内在冲动,即目前作为银行优质资产的个人按揭房贷利率纷纷破四,使得银行净息差变得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少,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不能不打起下调居民个人存款的主意。银行不断下调存款利率,既有了底气,也有把个人存款视为“唐僧肉”之嫌,不断降低存款利率以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不仅如此,最近民间也出现了几个专家为了提振经济给出了分流个人存款的“高论”,比如某某专家提高让民众用三分之一的资金买房就可激活房地产市场,某某专家提出对50万元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以倒逼民众将存款用于消费,这些观点都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质疑和猛烈抨击,并被批十分不接地气,也被视为贻笑大方的闹剧。

  理性地看,当前客观经济金融发生了变化,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可以理解:利率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降速换挡,投资收益下降,利率也必然下降;人口老龄化下的经济转型升级也需要一个低利率的大环境,以便为经济转型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降低社会转型成本;三年疫情之后经济需要恢复,尤其是实体企业融资贵现状需要从根本上改观,通过降低个人存款利率引导整个社会利率水平下降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必然选择。但存款利率并非越低越好,而应在一个合理区间,掌握好一个适当的度;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挫伤居民存款的积极性和不会将居民手中的钱驱向其他不安全投资途径,也不会让银行经营面临利差越来越小的压力和实体企业融资贵陷入无解的困局。

  为何说个人存款利率并非越低越好,从当前中国现实看,有五个需认真考虑的问题:一是货币政策无论怎么操作,除了确保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保证社会就业增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博得民心。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量变工具,是资金的价格,个人存款是银行给民众交换资金所付出的成本,虽然现在央行推行存款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市场裁量权,但这个权限的发挥,不能仅仅站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角度,而是要站成全社会的政治高度,也一定要体现民生情怀,即存款利率无论如何还是要考虑民众的接受认可程度和社会正负向反馈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存款利率保持在一个科学合理水平上。二是要考虑中国是一个中低收入民众居多的国家,大量存款是属于民众的“养老钱”和“救命钱”的现象,存款利率操作不能脱离这样一个基本社会现实。我国是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尽管这几年金融脱媒现象突出,但很难改变中国居民的储蓄习惯。据央行披露,2022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储蓄率达36%,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另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占老龄总人口的13.50%;且据媒体刚发布的2022年我国人口状况显示我国总人口比上年下降了85万人。这个数据说明了我国已逐步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未来养老是一笔巨大的社会开销,在国家养老机制尚未健全、尤其是农村老人养老金尚未全覆盖的情况下,相当多的民众就靠存款以及其他投资获得微博收入以维持生活,原本银行存款利率就难以抵销物价上涨的侵蚀,存款越多财富缩水越多,而如果不断将存款利率下调,只能让社会普通民众承受更大、更多的财富损失,很多人养老、医疗的保障能力将会下降。再如2022年全国银行机构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这些存款事实上都是社会普通民众的存款,他们不敢用于消费,除了用来家庭子女结婚、教育、养老医疗支出之外,还主要用于预防未来会发生诸多不确定家庭变故。而真正富裕阶层可能并没有多少存款,他们的财富大都表现在固定资产和金融资本上,这就是说银行不断下调存款利率,只能是对社会中低收入阶层财富的“无情剥夺”。而且,存款利率不断下降也会引发普通民众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水平也会跟着下降,不仅会难以达到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的目的,更有可能会引发民怨沸腾和社会混乱,使中国经济更加难以尽快走出疫情的阴影。显然,存款低利率或负利率政策显然并不适合目前中国。三是过低的存款利率其实对银行经营也会带来诸多惰性,导致资金流向不该流向的领域,促进金融泡沫或产业泡沫的出现。由于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必然会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商业银行经营压力会大幅减轻,这样商业银行就有可能在资金运用上滋生出“轻松”情绪,在贷款以及其他投资上也会失去“谨慎”之心,有可能加大信贷投放的“失误”;而且低存款利率与经济低增长往往是相生相伴的,这样商业银行也有可能千方百计将吸收的低成本存款投放到相对较高的行业领域,因为存款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资源错配、银行资金可能会流向不应该流向领域的问题,比如有可能导致大规模和廉价的新增流动性脱实向虚,比如房地产、大宗商品、股市等,推高资产价格泡沫,将大量资金投向高风险、高回报产业,吹大产业泡沫风险。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过去被限制的产能过剩产业、“三高一低”企业、僵尸企业又有可能会获得银行支持而复活,这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很大的“后遗症”,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后腿”。同时,也有可能会激发企业和全民的投资热忱甚至是投资狂妄证,更有可难会诱发企业和全民的投资盲动心里,使企业和居民债务杠杆率无限拉升,最后加大中国金融风险。四是会迫使民众将存款投向违法违规金融领域,加大金融投资风险,使一些民众“血汗钱”被打水漂。存款利率不断下降,而当前金融普通民众金融投资渠道又相对狭窄,有可能会迫使大量居民将资金投入到民间非法高利借贷或非法集资活动,进而诱发更大的金融风险。五是存款利率下降既会侵蚀存款人财富,也会放大社会财富“马太效应”,使得中国社会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推进社会共同富裕。由于存款利率不断下降,普通民众财富的缩减有可能导致居民为应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而削减消费计划,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影响扩大内需政策实施, 让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复苏我国经济可能会显得更加吃力和更加艰难。

  由此,当前大幅增加的居民个人存款不是“唐僧肉”,不能谁见了都想吃一块,应该确定科学合理的存款利率水平,引导其流向社会良性运行领域;同时不能操之过急,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分流,激活存款资金能量,让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滋润”功能,最终达到预定的社会经济金融目标。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人保财险公司回应“禁酒令” 老干妈“迟暮”,开始在互联网上摆烂了 去银行存5万,被要求出具收入证明?储户:像在审问,很不舒服,银行:执行标准并不统一 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关闭了移动端提前还贷的通道 北约秘书长对华摊牌,直接亮出“三个不许”,中方早就有言在先 皮海洲:全面注册制改革能否引发股市的牛市行情 北京一女子在光大银行花110万买基金亏48万 索赔二审判决来了 丹心如画|体育强则中国强 种植牙告别万元时代 多地下调公立医院种植牙医疗服务价 人保财险禁止员工下班时间饮酒,谁给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