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可期

2022年11月02日14:44    作者:程实  

  意见领袖 |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

  有效投资有望持续发挥拉动作用,消费恢复将逐步加快,纾困促发展政策部署也将进一步落到实处。

  2022年接近尾声,滞胀格局对于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延续,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三季度经济复苏脚步加快。

  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求各部门认真贯彻4月以来推出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展望未来,依托中国稳增长政策继续靠前发力与精准滴灌,有效投资有望持续发挥拉动作用,消费恢复将逐步加快,纾困促发展政策部署也将进一步落到实处,中国经济增长韧性依旧值得信任与期待。

  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向好势态,GDP同比增长3%,虽然复苏之路依旧面临浅滩险阻,但三季度经济恢复明显好于二季度,同比增速增加3.5个百分点至3.9%。

  从具体产业来看,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显示基建发力托底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加速发力,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占GDP比重28.1%),反映实体经济对经济拉动的主导作用正在强化。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迈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个百分点。此外,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反映出核心服务业仍具备较强的增长韧性。

  有效投资将持续发力

  随着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落地,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恢复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

  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累计贡献率达26.7%,几乎为去年贡献率(13.7%)的两倍。短期来看,内外需疲弱对于经济下行的压力或将持续,基建投资与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作为稳增长抓手,助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基建增速将持续发力。三季度政策性资本金工具密集投放,预计基建新开工项目总投规模将大幅回升。今年以来,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入库项目430个、投资额6935亿元,其中三季度,PPP新入库项目151个、投资额2349亿元。伴随基建实物量形成进入高峰期,四季度基建同比增速有望突破10%。

  其次,高技术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高位。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3个百分点,不仅反映出高技术制造业凭借自身优质且高回报的特性得到了更多资金青睐,也体现了中国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出了优良空间,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引领中国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继续支持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此外,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随着稳预期和供给托举政策同步发力,“保交楼”专项贷款加快落地,都将促进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消费恢复将更加充分

  最终消费支出一直是拉动中国GDP增长的最主要力量,2015~2019年平均每年贡献62.7%的经济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整体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国常会强调“部署加快释放扩消费政策效应”,在扩投资促消费的政策支持下,增进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促进消费侧恢复更充分。

  预计在疫情有效防控下,四季度内需将进一步稳中发力,全年贡献率仍将超过4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线下消费场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旅游业、商贸业等)有望获得更广阔的恢复空间。与此同时,受益于新一代信息科技技术,中国线上消费蓬勃发展,近几年更是在线下消费受阻的情况下快速补位。2021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10.8万亿元,比2015年多逾2倍,年均增速超过20%,旧消费场景恢复与新消费场景增多并驾齐驱。

  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国CPI同比增长温和,年内有望维持在3%以内;劳工市场渐进恢复,其中16~24岁人口失业率连续2个月下行。稳定的物价与就业市场有助于保证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复苏。

  从政策支持来看,一系列支持市场主体、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促消费相关政策(例如扩大汽车消费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等)落地显效,预计四季度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新型消费将继续平稳增长。

  此外,2022年农村消费加速上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在乡村振兴、农村物流建设以及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农村消费有望继续维持高增长水平,部分补位城镇消费的增速下降,下沉市场或成为消费复苏的新助力。

  出口韧性仍将维持

  面对形势严峻、困难重重的宏观环境,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有效提升了外贸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0%,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参与者,进出口表现稳中有升、占比进一步增加。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15.6万亿元,增长14.5%,占进出口总额的50.2%,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就业数据依旧相对强劲,需求仍将保持一定韧性,但随着欧美国家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经济增长快速放缓,或将继续给中国进出口带来压力。

  从内部因素来看,年内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不断推出,9月27日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有望进一步为外贸企业纾困解困,优化外贸营商环境,为更多的市场主体更好地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创造条件。

  此外,随着中国加速迈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配合短期稳外贸政策,尽管中低端密集型耐用品的出口将有所放缓,但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中高端商品出口将继续改善。

  纾困解困将落到实处

  10月26日国常会要求深入落实制造业增量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压缩新增留抵退税到账时间,同时强调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加大服务力度,呵护市场主体。

  根据税务局数据,今年截至9月20日,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超过2万亿元。其中按行业来分,制造业占比最高、达26.3%;按规模来分,小微企业户数占比最多、达92%。

  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小,对于外界冲击也更为敏感。虽然今年以来小型企业PMI一直处于荣枯线以下,但是得益于对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不断推进显效,从环比数据来看,小型企业PMI已从年初的45上升至10月的48。

  展望未来,预计宏观政策仍会从“纾困境”与“助发展”两个方面入手,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实体经济信心。一方面留抵退税加快推进,将继续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加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将助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

  另一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有望进一步提升。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工具有望精准滴灌,将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怀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四季度迎来专项再贷款(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财政贴息(2.5%,期限2年)等货币财政政策,10月26日国常会也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预计将有效降低企业更新设备实际贷款成本,推动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效投资。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徐婕系工银国际宏观分析师)

  本文原发于《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女副局长发布会上戴疑似3万元耳钉?多次被表彰,曾带病工作晕倒 因酷似李小龙肖像及经典动作,真功夫20件商标被裁定无效 人民日报评论:物业费难收?解决物业管理问题当有系统观念 概念股纷纷涨停,年销售额超6万亿的供销社系统怎么突然火了 上汽奥迪贾鸣镝:出行经济内循环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更具美好的旅行方案 三大重磅利好刷屏!人民币猛拉900点,中概股再度"起飞"!6000点"吹哨人"突然发声,嗅到了什么 克里姆林宫:考虑对幕后黑手英国采取“进一步措施” 突发!蔚来工厂被曝停产 清华“女神”科学家,即将离美归国!麻溜地辞职,为何钟情TA? 三季度“鲸吞”近400吨!全球央行正以空前力度扫货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