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夏心愉
今晚推荐的是一组关于私人银行展业的同业方法论。文一是关于顶级私行的,业内目前对顶私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各家各打法,因此平安私行的探路或具参考价值;文二则是关于私行如何穿越牛熊周期的,不止需要爆发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长跑中葆有耐力。
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即行业新闻:平安私人银行已经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顶级私行服务模式。
之所以是行业新闻,是因为在国内,就服务超高净值客群的私人银行顶级私行业务(以下简称“顶私”)而言,绝大多数机构都尚未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成熟的方法论。这就会带来行业长期存在的两大迷思。
第一大迷思,是客户获得的服务具有偶然性,服务体验高度非标。有些机构提到顶私,是指一套高级的权益,是指超高净值版财富管理。
与此同时,客户即便在同一家银行,所得到的服务优质程度,仍然高度取决于他的客户经理、以及所在分支行或私行中心领导的个人业务能力乃至个人资源。个人能力突出的,客户获得的服务就好、满意度就高。个人能力、资源相对薄弱的呢?那客户体验度可能就会打折。
第二大迷思,是部分情况下,客户获得的服务仍未跳出产品与权益这两大银行主体思维。部分机构的服务能力依然局限于在货架上辟出几款定制预留的产品,加上从外部合作采买一些高级权益,整体并未跳出财富管理的路径依赖,因此仍有一种看似有定制却又没定制到位、对客户综合需求挖掘不深不细的感觉。
顺着这两大迷思我们来探问:
1- 有没有一种模式,能扭转上述高度非标的服务体验,让顶私的服务兼具标准性、对客户的量身定制性、以及优质服务的可复制性——确保把最优质的服务与资源、把最适配的专家能力,通过一套机制设计输送到分行和私行分中心最前端,和盘托出在客户界面?
2- 有没有一种模式,能够真正深入用户思维,不是看机构零售端手上有什么,而是看客户“个人-家族-企业”的一揽子综合需求是什么,然后在机构侧配齐专业资源——私行的、投行的、零售的、对公的;本行的、集团的、外部的;金融的、非金的,并拉齐内外部一整支专家团队,全面对接客户所需?
以上两个问题,答案是“有”,这也是平安私人银行“顶私方法论”的立论基本点。下文中,“愉见财经”就为大家尝试解析平安私人银行的这一套服务体系。
服务模式:1+1+N
先从开篇第一个迷思入手。之所以客户享受到的服务会有偶然性、质量不稳定性,是因为对大多数银行而言,客户服务是以分支行/私行分中心为主体,以管户经理为担当。它的好处在于,管户经理是最熟悉客户的那个人,但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这样一个超高净值客群,客户经理哪怕可以获得总行的培训、赋能,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无缝满足客户的多维度需求。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一名私行客户经理,她的感觉是“自己的人脉资源都搭进去给客户了”。她曾为了客户的法税问题求助自己的律师朋友,为了客户家人的境外求医而深夜叨扰自己在境外的老同学,甚至为了客户孩子的追星需求还自己排队几小时去求爱豆签名照。她的服务热忱固然可嘉,但这些非标的响应,人情味有余专业性不足,并且在此之外,还有很多是她的能力或资源覆盖不了的领域。
平安私人银行以独创的‘1+1+N’的服务模式,既保留下了管户经理和分行的传统服务优势,又将本偏中后台的专家团队能力直送一线,并形成“总行-分行”、“细分领域专家-一线管户经理”的强联动机制。具体来说:
- ‘1+1+N’中的第一个“1”,就是指那名管户经理,亦即平安私人银行的“分行私人银行家”。
- ‘1+1+N’中的第二个“1”,是“总行顶级综合顾问”,也就是说,平安私人银行在总行层面专设了这样一个顶私综合顾问团队,以机制保障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有更专业的承接。据我们了解,这个顾问团队正是匹配着顶私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不同方面而组建,团队背景多元且资深,比如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业背景的税务专家、有法律背景的专家、有投行工作经验的专家、有券商工作经验的专家等,甚至高端医疗解决方案的专家,都在原背景领域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
- ‘1+1+N’中的“N”,是平安私人银行内外部细分领域专家顾问,也就是在上述顾问团队之外,再搭建一个更大的赋能池,将客户的综合需求一网打尽。
用户旅程:让“能力漏斗”精准滴灌
我的脑海中呈现出了一个专家能力的“漏斗型”汇聚体系。在平安私人银行总行层面进行“漏斗”大开口侧的专家能力网罗,然后再通过“总行-分行”的协同作战机制、以及分行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在“漏斗”的小开口侧将资源精准滴灌于客户所需。
从而在客户界面,他们感受到的就是拉齐了一支专家队伍替他切实做出方案、解决问题,还有管户经理如同大管家,替他抓进度、盯落地。并且,因为是以一套机制来配置专家服务,那么传递到平安私人银行全国各地几十家私行中心顶私客户的服务,是可以确保统一高标准的。
再深一步探讨,让‘1+1+N’的“能力漏斗”精准滴灌的“用户旅程”是怎样设计的呢?平安私人银行给出了两种作业形态。
第一种是总行对分行的“赋能模式”,亦即第二个“1”和“N”对第一个“1”即分行私人银行家的能力补充。其背后是一套后台机制,即平安私人银行依托科技思维形成的“工作台”,客户服务所需要的场景、旅程设计被放在了后台的“工作台”上,且总行顶级私行综合顾问的与分行管户经理的“工作台”是打通的——这意味着,任务可以实时分发,作业可以实时流转,方案可以实时协同,旅程设计到谁必须实时跟进,中间不会出现断点。
第二种是家族办公室模式,针对在平安银行内资产亿级的客户,提供更有专属感、尊享感的服务。
服务体系:升级家办、投行私行联动
再从开篇的第二大迷思入手。既然顶级私行一定远远不止于高端财富管理+高端权益,那究竟如何以银行业务及其资源长处,来服务这一顶级客群高度定制化的需求呢?
设计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绕不开两个永恒的命题:1,如何更深度洞察客户需求;2,还能把这些需求场景化,可操作。
举个例子。很多银行都会把诸如企业家、董监高这一客群单拉出来进行细分经营。然而,名单拉出来容易,服务体系怎么跟上呢?事实上单拉出一个董监高群体,颗粒度还是偏粗,洞察力还是偏浅,服务场景还是没有到位。
那如何让顶私服务更接地?看看平安私人银行是如何摸着客户需求再做细分:
比如,董监高中有的客户,企业具有跨境贸易需求,那么,他们是否关注到政府搭建采购贸易平台的政策优惠?他们是否需要协助打通一些税务优惠,了解最新外管政策?是否需要享受平台批量结售汇?如果需要,这背后的开户、反洗钱,以及汇率避险套期保值,都是银行业务的长板,只是,对客户的洞察不深入就无法及时做出资源匹配。
再比如,董监高客群管理企业,都有激励员工、留住人才的需求,但问题是怎么留?论发奖金的话,一下子把奖金都发掉显然过于粗放,也不利于留人,但企业自己建个奖金池,这笔资金又如何与企业未来或有的经营风险做好隔离?这些是对董监高群体而言既具普适性、又过于专业性的需求,也是对于私人银行而言的一个个可落地、可操作的场景。
在平安私人银行顶级私行的服务中,就有现成的可选方案:组建员工激励信托。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不胜枚举,归根结底,当我们谈及对顶私客群的服务体系时,它承载的将不再仅仅是一套产品,而是一套组合方案,是基于对客户需求深度把握的一站式服务。
再进一步来说,这样的“一站式服务”,打通了什么?
-其一,打通了客户“个人-家族-企业”的服务需求;
-其二,打通了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
-其三,从机构的服务手段而言,打通了私行与投行,打通了银行账户、证券账户、信托账户、保险账户等,打通了零售与非零,也打通了金融与非金。
由案例总结到平安私人银行顶级私行的服务体系,体现的正是上述“三打通”。总的来说,这套服务体系包括两大维度:
从客户的视角看,平安私人银行顶级私行全面升级了原有的家族办公室服务,使其更具系统性,囊括财务规划、家族传承、家族治理、专业咨询。
从银行的能力建设视角看,平安私人银行顶级私行打通了公私联动、私行投行联动等。上述针对董监高细分客群的综合金融帐户解决方案便是例证,从员工激励信托案例来看,其中就打通了个人账户、托管账户、信托账户,再加上对资金的投资配置,相当于又打通了投资账户。
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平安私人银行备齐十八般武艺。
基于对客户需求可落地场景的把握,这十八般武艺才能在具体项目中打出“组合拳”。
生态构建:四层“同心圆”
文章介绍到这里,平安私人银行的“顶私方法论”轮廓已经清晰。如果我们再做一轮探问,那就是这些能力背后的基座是什么?或者说,他们为顶私客群建设了一个怎样的赋能生态?
拆解上文中的“十八般武艺”,我们再来细分。
“尊享权益”这部分,包括了“医养、教育、慈善、法税”四大王牌权益。这其中的平安特色与资源高度在于,比如其中的高端医疗、养老等,都是在平安集团层面做顶层设计的,依托的是集团优势。而对于教育、法税服务,则是寻找全市场最优质的资源。
再来说“公私联动”,虽然这个经营理念已经深入银行业,但每一家行实际联动的程度是不同的,很多依然停留于代发工资等浅层突破口,但这些业务对于拉动顶私客群的获客是不够的。平安私人银行下了功夫,听说,他们与行内的对公金融条线,包括同业部门、投行部门等,都一一做了深度的业务交流,把这些条线中对于顶私客群而言具有竞争力的业务都挖掘了一遍。
比如上文案例涉及的跨境服务、汇率避险、平安财资平台等,是平安银行在公司金融业内都享有口碑的服务,现通过顶级私行联动机制被深度打通,以更好覆盖客户“个人-家族-企业”的全方位需求。
再说到“银证联动”与其它集团层面的联动。比如为企业家客群设计财富规划方案时,需要引入股权质押,这里又会引入平安证券;以及上文提到的员工激励信托方案,这里又需要密切合作平安信托;为客户设计财富传承方案需要用到“保险金信托”这一工具,又会多方联动集团内寿险、信托兄弟公司。而且集团内部兄弟公司的通力合作可使流程更顺畅也更有连续性,还能保障稳定的存续期管理。
由此,总结到“十八般武艺”服务体系的背后,其实是一套能力的生态系统,汇集了“平安私人银行生态”、“平安银行生态”、“平安集团生态”和“外部市场及专家赋能生态”。通过这样的生态价值链,通过资源的整合联动,为顶私客群最大程度创造价值。
以上四个层面,是四个同心圆,其协同运转所围绕的圆心,正是超高净值客群的需求。深度探寻用户价值,也是平安私人银行业务方法论构建不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主持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委会研究员,上海金融青联委员。微信公众号:愉见财经。)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