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央行公布的6月金融统计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2年07月13日14:59    作者:莫开伟  

  意见领袖 | 莫开伟

  11日,央行公布了6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上月末上升了0.3个百分点,创下2016年以来新高;狭义货币(M1)余额67.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8%。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万亿元。

  看到这个数据,让人感到非常欣慰,相信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朋友们也都松了一口气。因为,6月金融统计数据普遍好于5月,金融整体数据好于预期,尤其是贷款增长强劲、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扩张,这两方面更显示出了经济向好迹象,远远超出预期:从5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贷款增加了12446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而6月贷款更是增加了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这不仅表明了之前贷款“塌方式”下陷的态势得到了有效抑制,银行信贷还表现了强劲增长势头;5月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7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99亿元,而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更提高到了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正被大范围启动,并不断趋向活跃,基本回归到原来的状态。总之,6月金融数据表明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有效需求显著回升,信贷结构明显优化,6月金融数据整体超出市场预期,预示宏观经济继续复苏向好。

  那么,6月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向全社会释放了什么信号?具体分析重点表现在两大方面:

  从数据基本面分析,宽信用效应正在充分显现,经济向好有了底气。在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6月宏观经济修复势头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市场也有所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升,这是6月信贷大幅增长的根本动能所在。同时,以“国常会33条”为代表的一揽子措施加速落地,政策性金融稳增长进一步发力,助推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加上6月专项债发行迎来历史最高峰,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信用复苏和经济的复活。而且,最为耀眼的成效是,6月信贷结构较5月更为改善,具体表现在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回升,票据冲量现象缓解,对实体企业的信贷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中,而不是在做表面文章而施展花拳秀腿。这说明伴随经济转入修复过程,银行风险偏好提高,向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贷款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升。总之,整体上看,6月信贷、社融及M2增速都在上扬,显示在政策发力和疫情缓和共同作用下,宽信用效应正在充分显现,这将为下半年经济较快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且,目前经济已进入修复通道,总体经济形势企稳应无太大悬念。央行6月金融数据反映社融超预期主因是信贷增长和政府债券大幅发行的支撑结果,但直接融资有所拖累。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近3万亿元、同比多增超7400亿元,政府债券融资同比翻番至1.6万亿元。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同比合计减少近1800亿元,表外票据由负转正、同比增加近1300亿元,其他分项变化不大。同时,居民需求延续弱势,中长贷依然收缩、同比降幅收窄。6月,新增居民贷款同比相差无几,中长贷延续拖累、同比减少1000亿元左右、上月同比减少超3300亿元,短贷同比多增近800亿元。此外,M1、M2双双回升,可能与留抵退税等因素有关;6月,M1、M2分别较上月回升1.2和0.3个百分点至5.8%和11.4%。除基数效应外,M1回升或反映留抵退税下流通中资金较多;存款分项中,居民、企业存款同比多增2400亿元和4600亿元左右,非银存款同比多减近2600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多减,或与退税、财政支出加快等有关。很明显,信用修复总体弹性下降,结构改善应无大碍,伴随新一轮稳增长效果加快显现,经济已进入修复通道,只要抓好经济复苏的几个关键节点比如扩大基础建设投资、想办法拉动内需以及持续抗好防疫,总体经济大盘企稳应是大概率事件。

  从具体现象分析,6月金融统计数据超出预期,表明了中央政府系列刺激经济、稳住经济大盘的财政金融政策正在产生效力,释放了经济企稳回暖信号:比如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了2.21万亿元,同比多增了7525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了1.45万亿元;尤其是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18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4万亿元,超出了社会预期,表明银行金融机构政治站位提高,积极行动,将中央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落到了实处,也增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会增强了对实体企业支持的信心,把信贷重心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而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融资需求有所回升,实体企业投资意愿、生产经营活力也有所激发。此外,也要看到,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83万亿元,同比多增974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9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4367亿元,这表明我国居民“报复性存款”仍沿袭之前的轨迹,这是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普通民众不敢花钱、不敢贷款,加大了存款力度的结果,这表明居民存款及手中现金增加,虽然存款增长对消费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投资活动能力,对拉动民间投资可奠定一定基础,也可为经济企稳回升提供有效动能。而且,6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93万亿元,企业存款增长表明企业融资能力提高,用于生产及流通的资金运作能力提高,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效推力,这对打破当前经济低迷态势也能起到较强推动作用。这进一步显示出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正在过去,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了扭转。

  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扩大也是一大利好。从5月末的2.79万亿元增加到6月末的5.1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1万亿元,同比多增7525亿元,这是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企业的一个积极变化,表明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企业从原来的观望转变到落实到具体行情之中。这同样也反映出了实体企业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支持的机会增多,信贷融资的环境有所改观,融资难的困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而且也表明不少实体企业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了信心,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的欲望正被有效调动了起来。这既是稳住中国经济大盘的重要基础,也是银行金融机构落实中央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相信到7月份实体企业信贷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实体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满足,国务院刺激经济增长的系列政策措施将更加显现成效。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外,那就是M1与M2剪刀差虽有所收窄,但收幅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企业和民间投资热情仍需更多的、更有力度的优惠财税金融政策刺激。如5月末,M1同比增长4.6%,M2同比增长11.1%,两者剪刀差为6.5%;而6月末M1同比增长5.8%,M2同比增长11.4%,两者剪刀差数据为5.6%,6月与5月相比M1与M2剪刀差仅收窄0.9%,表明实体企业和民间投资的信心仍有待增强。出现这种情况也主要是房地产业销售不及预期、房价低迷等原因,使得不少房地产企业对投资处于观望期,投资力度下降,投资额度减少;同时也表明不少实体企业正遭遇到各方面的困难,要启动生产经营需要政府、银行金融机构在各方面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提振实体企业和民间投资的热情,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更大的动能。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多地烂尾楼业主强制停贷 澳大利亚总理声称:不会回应中方就改善关系提出的建议 5家村镇银行、5万以下“分批垫付”了,然后呢?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谨防烂尾楼盘停供风险扩散 烂尾楼业主选择停贷:法律风险下应该何去何从 多城发文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团购商品房,价格优惠或可突破限跌令 多地烂尾楼业主停贷:新房交付无期让买家身陷两难 “认养一头牛”是智商税吗?部分产品等同于贴牌 惊呆!多地烂尾楼业主“集体停贷”!钱花了,房子没了?停贷会影响征信吗?律师这么说 项目停工、烂尾风险增加,业主们选择强制停贷,法律风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