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
信用修复与经济稳增长是我们当下非常关注的话题。从去年下半年,在央行吹响了稳增长的号角之后,出台了很多政策。据很多银行从业人员的交流,央行通过MPA下的各种指标都十分严格;甚至可以与两年前,也就是2020年第一波疫情爆发的时候相媲美。但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讲,在投放信贷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需求仍严重不足。
4月出现信用塌方
4月出现信用塌方;虽然余额同比仍然是保持稳定,同比增长10.9%;但可以看到整个4月份的贷款新增不足去年的一半,存款与贷款的势头也出现了背离,形成断崖式的下跌,用信用塌方来形容是不为过的。
财政才是中国经济的核心
在整个中国经济稳增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跟踪的最重要的一环是财政,提到中国经济的特殊性或者是中国经济特有的优势,政府就要有足够的资源,这些资源的体现就是财政。保持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增长,实际本质上都是由政府来主导的。
中美两国不同的危机应对政策
众所周知,在经历每一次经济危机,尤其是次贷危机以来,每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中美两国都会采取一系列逆周期的宏观政策。但实际上,由于两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是不一样的,那么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会不同。
美国的应对政策是由美联储进入市场来购买资产,以最后交易商的身份恢复整个市场的正常流动,实现金融市场中股票市场的牛市来改善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改善消费,从而改善整个经济。在面对疫情的时候,直接向受困群体发放资金。而我国的应对政策更多的还是依靠商业银行,由央行与财政部共同通过商业银行普惠贷款给各个群体,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退还。
· 美国:
美联储 —— 金融市场 —— 购买资产(最后交易商)
美联储 —— SPV —— 个人账户(最后慈善家)
· 中国:
央行 —— 商业银行 ——普惠群体
财政部 —— 税收退还 ——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是信用创造主体
商业银行是如何来创造信用的呢?按照授信分布的标准来说,要看三大还款来源。
1
●
自我造血、现金流
经营性现金流,就是看企业能不能如期还本付息,也就是看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企业的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以及流动资产的变现等。市场前景主要还是根据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来判断未来的经营潜力。
2
●
抵押品、房地产
资产性现金流,就是企业是否拥有合格的抵押品,当企业的还本付息行为不能够实现的时候,处置企业合格的抵押品,来确保把损失率降到最低。
3
●
借新还旧,地方平台、金融同业
筹资性现金流,在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和资产性现金流时,通过借新还旧,通过自我处置资产,从其他方面进行融资来还款。
中国银行业的特色之处
中国银行业的特色之处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财政化。
·进化论:利率市场化,存款——理财,管制利率——LPR
·异化论:大财政工具,金融——财政,商业性——政策性
银行的信贷投放
那又是什么决定了银行的信贷投放呢?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受到监管、政策、市场以及风险等多方面约束的,且在不同周期阶段,约束力是有着动态变化的。银行的信贷投放取决于四个周期:监管周期、政策周期、经济周期、风险周期
不同周期阶段约束力的动态变化
-经济上行期:监管约束+政策约束,逐步收紧
-经济下行期:风险约束+市场约束,快速收紧
-周期转换期:不同约束的动态错配
“三资”视角:
-资产:生息,营收来源,ROA,取决于经济周期
-资本:本钱,监管资本、经济资本,ROE,取决于监管周期、风险周期
-资金:头寸,流动性,取决于政策周期
疫情时期,银行为何是稳健发展行业之一
1.数字化、线上化
2.逆周期政策的执行者
3.优质客户,资产免疫力强
4.滞后效应
5.货币宽松的受益者
三重压力下,商业银行的总体策略
·政策放松(央行23条、降准)+监管放松(8号文)+风险约束收紧+市场约束收紧=资产荒
·主要的矛盾在资产端,资产配置策略
-抢占优质客户(加大附加服务投入)
-流动性约束放松下,超配信用债(城投)
-抢占抵押品(越来越稀缺)
-合规性,经得起审计的资产(国企、地方国企与合法平台)
-派生负债与综合收益
-代销,投顾,财顾等中间收入
信贷投放的主要阵地
-地方平台/基建,维系资产负债表规模(牺牲定价)
-普惠金融(硬性任务)
-绿色金融
-新市民金融(刚需房贷、消费金融、个体经营贷等)
-地方政府支持的房地产开发贷
-专精特新(投贷联动)
-制造业供应链金融(保链强链,高端制造)
重大风险点
-金融反腐,风暴中期(大约在8月份结束)
-区域小型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依靠理财产品维系流动性的中小银行(理财破净问题)
-大型案件的监管罚单
-管理层更换(治理真空与盈余管理)
-房地产违约债务关联
-地方债沦陷区
(本文作者介绍:西泽资本(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曾担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平安银行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