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3,在上月环比下降0.6点的基础上,环比继续下降0.3点,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已连续3个月下降。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6.9,比上月下降0.4点。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当前中小企业供需两端持续承压,面临双重困境。一是内外部环境复杂性加剧,生产端陷入成本高企、供应链冲击、复工复产难等困境。当前,俄乌危机持续,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加大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截至4月底,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终值为208.47,环比下跌0.7%,同比上涨17%,仍处于高位震荡态势。同时,4月以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部分城市防控措施升级,部分企业停工停产,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一方面,生产、物流限制加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相关研究表明,全面封锁会使城市之间经济成本增加67%;另一方面,海外地区不断调整防疫等级,放宽人员流动限制,导致供应链加速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冲击国内相关领域中小企业。4月我国单月的进出口总值同比仅增长0.1%,而越南出口同比增长30.4%,远高于上月水平。二是需求恢复进程受阻,需求端面临市场预期持续走弱困境。当前,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各地管控措施不断加强,消费、投资、外贸三大需求复苏进程受阻,导致市场预期偏弱。4月中小企业市场指数为80.5,比上月下降0.4点,处于8个分项指数的次低位,已连续3个月下滑。供需两端承压加大中小企业发展难度,影响企业发展信心。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6.9,较上月下降0.4点,连续3个月下滑,调查的8个行业宏观经济感受指数全面下降。
第二,短期纾困措施密集落地,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为中小微企业密集出台一系列纾困举措。5月9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提出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十项措施。据工信部初步梳理统计,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各类支持中小企业政策17个,地方层面出台52个。从纾困措施来看,主要包括两大重点,一是强化政府担当作为,保障中小企业平稳运营。通过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防范欠款等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短期现金流压力;通过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达产等政策帮助企业减轻疫情影响;通过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强生产要素保障打通企业生产环节堵点。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供给。政府和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例如,商业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合理调整还款安排、提供汇率避险服务,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拓宽服务范围等。
第三,长期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企业发展韧性。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韧性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指数达到198.02,同比增长27.73%;包括招聘人数、投融资情况等在内的扩张指数始终保持相对活跃的高位。未来,“专精特新”将成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专精特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据工信部统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超过7%,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1项;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收入、利润、增速高于全部的监测企业,利润率约为全部监测企业的2倍多。另一方面,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养保障了我国供应链安全稳定。当前国家共认定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以电子信息、装备工业、仪器仪表、医药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占比47.1%,第三批“小巨人”企业中约六成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关键领域发挥着“补短板”“填空白”的关键性作用,是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余坤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