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戴志锋 蒋峤
投资要点
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如何理解大行有序降低拨备率?1、政策目的:要求大行提高对贷款不良的容忍度,鼓励大行向风险较高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多投放贷款;提高大行信贷的风险偏好,以支持实体经济。2、拨备率的降低实现路径:1)分子端拨备计提的减少。银行形成事实上的利润释放。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实现利润留存、补充资本,进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另一种情形,则是鼓励银行提升风险偏好,对相对高风险的中小微企业多放贷,但对应的拨备计提比例可以不提升。2)分母端对不良确认的增加。即银行多暴露不良。从当前经济形势看,分子端的操作更可能是政策鼓励的方向。3、政策手段和效果。预计淡化监管对大行不良率下降的考核,要求银行内部适当调整对不良的考核。银行的放贷行为和风控文化,是长期逐渐形成的,效果提升需要时间。4、银行财务指标表现。预计大行不良率会适当提高,拨备覆盖率会适当下降,信用成本会保持稳定,从而利润也会保持稳定。
降准背景和方式:1、通过缓释银行负债成本进而传导到资产端定价下行,从而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房地产拖累、俄乌冲突叠加疫情冲击,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冲击最大。本次国常会提出降准等货币工具,目的即在于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托底经济,预计降准会较快推出。2、降准方式:全面降准,预计幅度在0.5%-1%,释放长期流动性在1-2万亿。定向降准基本没有空间、且释放的资金体量有限。
对银行利润影响测算:提升银行业利润0.38-0.75个百分点。测算思路:银行释放的低成本资金将投向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等。在稳增长的背景下,银行释放出的长期流动性,预计投向资产端的债券类等资产以实现充分运用杠杆、规模稳步扩张,驱动经济稳增长。细分来看,对资产端收益率高的城农商行的利润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投资建议:近期地产是银行股投资的核心逻辑,地产上涨会推动银行板块上涨。看好银行板块;选择高成长确定强的标的。稳增长预期会继续推动银行板块上行。板块内部分化加大,要选择基本面扎实、行业和区域布局较好的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所有测算基于我们对上市银行2022年利润、净资产的假设,可能和实际效果产生偏差。银行处于谨慎性原则拨备释放不及预期。
正文分析
一、如何理解大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政策目的:政策目的在于要求大行提高对贷款不良的容忍度,鼓励大行向风险较高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多投放贷款;提高大行信贷的风险偏好,以支持实体经济。
实现路径:预计分子端拨备计提减少更可能是政策鼓励的方向。降低拨备率有两种方式:1、第一种是分子端拨备计提的减少。这个操作背后对应两种情形,一个是银行形成事实上的利润释放。银行过去拨备计提非常谨慎,对应拨备覆盖率在比较高的位置,监管希望银行对应的计提浮动比例能够下调,形成利润端的释放,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实现利润留存、补充资本,进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另一种情形,则是鼓励银行提升风险偏好,对相对高风险的中小微企业多放贷,但对应的拨备计提比例可以不提升。2、第二种是分母端对不良确认的增加。即银行多暴露不良。从当前经济形势看,分子端的操作更可能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主体选择:为什么是大行有序降低拨备率?大行是这轮宽信用的支撑主力。从新增贷款投放结构看,大型商业银行占比全部存款类公司信贷新增的比例近年来逐年上升,2021年占比达到46%,22年1-2月比例进一步上升至53%,是近两年信用扩张的主体;与基建托底基本匹配。
政策手段和效果:预计大型银行降低拨备率是小幅、长期的过程。一方面,监管对大行降低拨备率的态度是“鼓励及强调有序”,预计后续会有淡化对大行不良率下降的考核,要求银行内部适当调整对不良的考核等配套监管手段落地;另一方面,银行过去长期形成的放贷行为和风控文化难以马上改变,效果提升需要时间。银行出于谨慎的原则,也不会大幅度降低拨备的计提以及全面转变放贷行为。我们预计未来大行的拨备率是缓中微降的趋势。
银行财务指标表现及测算:预计利润保持稳定。预计大行不良率会适当提高,拨备覆盖率会适当下降,信用成本会保持稳定,从而利润也会保持稳定。另我们对拨备释放利润、留存资本,进而实现信贷投放情况也做了测算。在21年数据基础上,六大行+招行拨备覆盖率如果降低5%、10%、50%,则可以多释放607、1214、6072亿利润,假设30%的高分红率不变的情况下,能在现有基础上提升风险加权资产增速0.3、0.6、2.9个百分点。
二、降准的背景和方式:全面降准;
缓释银行负债压力从而实现资产端定价下行
降准背景:通过缓释银行负债成本进而传导到资产端定价下行,从而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房地产拖累、俄乌冲突叠加疫情冲击,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冲击最大:2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房企流动性收紧、叠加个别房企信用风险暴露下购房者预期转弱,房地产拿地、开工、销售均有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增加。同时2022年以来,各地疫情呈现加快传播扩散的趋势,部分城市因防控疫情采取封城措施,经济处于“半停滞”状态。外部俄乌冲突不断升级且有长期化趋势,以原油和粮食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经济面临内外多重压力。本次国常会提出降准等货币工具,目的即在于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托底经济,预计降准会较快推出。
符合我们前期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判断:单边降息可能性低。监管更可能是通过限制高息揽储、降准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等数量的方式首先缓释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再传导到银行资产端定价的下调,实现对实体融资成本的下降。银行目前净息差已处于历史低位,在扣减管理成本和信用成本后,很多非上市银行ROA不足0.6%,资本补充压力非常大,再由银行进行单边让利将会影响到银行信贷的投放力度(详见报告《银行角度看央行4季度货币报告: 信贷总量与结构性货币政策规模测算》)。
降准方式和幅度:全面降准,预计幅度在0.5%-1%,释放长期流动性在1-2万亿。1、全面降准的判断:定向降准基本没有空间、且释放的资金体量有限。21年的两次降准均提到,降低准备金率“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金融机构中最低的,保持在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机构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经营。预计在未来定向降准的空间非常有限,5%是央行可以接受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
2、降准幅度0.5%-1%,释放长期流动性在1-2万亿。其中上市银行释放资金8000亿以上。根据2021其他存款性公司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规模200.2万亿测算,若本次降准幅度0.5个点,则可以释放的总资金规模在1万亿。其中,上市银行可释放资金规模在7600亿,6家国有行释放资金规模约在5300亿。
三、降准对银行利润影响:
提升银行业利润0.38-0.75个百分点
降准0.5%对银行业利润影响:至少提升银行业利润0.38个百分点。测算思路:银行释放的低成本资金将投向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等。在稳增长的背景下,银行释放出的长期流动性,预计投向资产端的债券类等资产以实现充分运用杠杆、规模稳步扩张,驱动经济稳增长。这部分资产收益率基于2021财报计算的加权时点数,从而计算出降准对银行资产端的贡献在0.4个bp左右,对利润的影响在0.38%。细分来看,对资产端收益率高的城农商行的利润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降准1.0%对银行业利润影响:提升银行业利润0.75个百分点。降准1%对银行资产端的贡献在0.81个bp,对利润的影响在0.75%。
四、银行投资建议
近期地产是银行股投资的核心逻辑,地产上涨会推动银行板块上涨。看好银行板块;选择高成长确定强的标的。稳增长预期会继续推动银行板块上行。板块内部分化加大,要选择基本面扎实、行业和区域布局较好的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所有测算基于我们对上市银行2022年利润、净资产的假设,可能和实际效果产生偏差。银行处于谨慎性原则拨备释放不及预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金融组组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