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隔离险”信息不透明,保险公司不带这样玩

2022年01月21日10:04    作者:谭浩俊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谭浩俊

  “59元防疫险,居家隔离1天能领200元,一杯奶茶钱保障一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有保险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推出了一些新险种,其中就包括因疫情防控政策而强制隔离的津贴,也就是“隔离险”。

  如果仅就“隔离险”三个字来看,这个险种的设计,确实很有意义,能让广大居民面对疫情感受一丝温暖。至少,在疫情没有得到全面控制的情况下,有这样一个新险种,对广大居民来说,无疑多了一种选择。即便没有发生疫情,没有被隔离,59元也不是多大的损失。更何况,没有问题才是最优选择。如果能用59元“买”一个不被隔离,该是多好的事。

  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设计的这个新险种,必须是真正的民生产品、关爱产品,能够给投保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家保险公司推出的“隔离险,似乎并不“厚道”,投保人要想获得“赔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前置条件,在投保时,保险公司根本没有告知,而是在投保人申请理赔时才被告知,次密接、非自费、居家隔离、境外回国、全域管控均不在赔付范围内。如此一来,所谓的“隔离险”,就更像是一个陷阱,像是用这样的噱头诱骗居民购买。

  保险公司设计的保险产品,不站在投保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想帮助投保人增加一份保障,而完全是为了保险公司自己赚钱和扩大业务,这样的保险公司,会被广大居民用脚投票的。要知道,就算在“隔离险”上赚到一些利益、扩大一些业务,却因为行为不规范、产品不透明,没有如实向投保人讲清楚产品的前置条件,导致投保人利益得不到维护,就会失去投保人的信任。特别是老客户,会因为这一产品的推出,选择其他保险公司。对这家保险公司来说,毫无疑问,失去的利益一定远大于得到的利益。

  要知道,对保险公司来说,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信用,用信用给保险产品背书,用信用获得广大居民的认可,用信用积累公司的客户。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信任,失去了市场。为什么有的保险公司业务做得好,有的保险公司业务做得差,有的保险公司市场形象好,有的保险公司市场形象差,关键就在信用,在于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任。自然。其所设计的保险产品,就容易被广大居民接受。

  为什么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广大居民对保险公司将信将疑,甚至有很多好的保险产品,广大居民也不认可。即便现在,有些居民仍然不相信保险产品,不相信保险公司,就是因为保险公司推出的某些产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陷阱,让投保人无法全面了解保险产品的真实面目,无法弄清楚保险产品到底好在哪、问题在哪,从而做出合理选择。

  实际上,除这家保险公司推出的“隔离险”外,很多保险公司推出的“大病险”等产品,也常常出现类似现象,从而让投保人觉得上当受骗。一旦广大居民对保险公司的信用失去了信心和信任,那么,就会对保险产品失去信心,保险公司要想继续留住客户,难度就会越来越大,甚至会让他们成为保险公司负面广告的宣传者。

  所以,这家保险公司推出的“隔离险”,已经不仅仅是玩噱头,而是设陷阱,是用自毁信用的方式获得一时之利,这无疑是保险公司之大忌。如果每家保险公司都用这样的方式设计产品、扩大业务,那完全是一条死路,会让整个保险行业受伤。因此,建议监管机构能够对这样的行为实施调查,如果确实损害了投保人利益,要予以纠正,并对保险公司及其责任人予以处罚,规范保险公司的行为。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