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光谈外贸进出口:高景气下隐忧浮现

2021年11月08日09:15    作者:李宗光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宗光

  01

  10月进出口数据仍保持强劲

  出口继续维持景气,强于预期。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外部需求以及全球供应链危机的蔓延,10月份,我国出口300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高于预期的24.2%,表现维持强势。部分品类,如汽车(包括底盘)、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等出口表现亮眼。其中,汽车(包括底盘)10月出口3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5%,前10月累计同比增长127.9%。

  进口弱于预期,部分商品进口量减价升。10月我国进口2156.8亿美元,环比上月下降9.7%。同比增长20.6%,低于预期的27%,但仍保持较高双位数增长。主要商品中,铁矿砂、原油、大豆、塑料、钢材等进口均出现量减价升。其中,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减少4.2%,进口均价上涨61%;原油减少7.2%,进口均价上涨35.6%。煤炭和天然气进口保持量价齐增,其中煤炭进口2.57亿吨,增加1.9%,进口均价每吨621.2元,上涨27.1%;天然气9907.4万吨,增加22.3%,进口均价每吨2584.4元,上涨11.2%。

  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短期内或将进一步扩大。在出口增速超预期,进口略低于预期的背景下,10月我国贸易顺差达845.4亿美元,同比增加47.5%,创历史新高。由于我们正处于周期下行阶段,而复苏较晚的部分西方国家仍处于周期高点。未来,随着国内外周期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分化短期会继续扩大,我国贸易顺差将会继续增加。

  图 1,我国货物进出口及贸易顺差

  02

  出口高景气,无近忧,有远虑

  由于我国防疫工作全球领先,供应链率先恢复,在海外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下,防疫红利持续兑现,推动了出口的强劲增长,使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降反升(图2)。

  图2、主要经济体出口占全球份额

  在其他增长动能复苏相对乏力的情况下,出口一枝独秀的局面能维持多久至关重要。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冷却;受疫情和供给侧受限制的影响,消费和投资持续不振,外需和内需分化进一步扩大(图3)。在此情况下,如果出口再出现问题,那么形势将极为严峻。

  图3、外需和内需(社会零售销售)表现(2019.12=100)

  从海外需求看,短期内需求仍将保持一定景气,出口在可预期将来将维持较高增速。

  1)主要发达国家PMI处于高位。美国ISM PMI仍处在60以上的极高景气状态,欧元区PMI连续4个月高点回落,但仍有58.3。整体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处于较高景气阶段(图4)。

  图4 主要发达国家PMI

  2)各国进口需求依旧旺盛。欧美各国进口增速近期出现一定的回落,但仍维持在20%左右。亚洲各国的出口表现的相对强势,仍维持在30%以上的增速。特别是韩国,进出口保持强势(图4)。韩国有国际贸易晴雨表的地位,其贸易进出口持续强势,显示各国需求中短期内将保持在一个较强劲的状态。

  图4 主要国家进口同比增速

  3)未来一两年内,海外经济增速趋于回归疫情前平均水平。主要机构预测全球GDP增速将于2021年达到高点后逐步回落,2023年左右恢复至疫情前3.5左右的平均增速,不会出现急剧的放缓(图5)。

  图5 中长期经济预测

  11月5日,拜登的1.2万亿基建法案终获通过。该法案将在未来5年内为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和其他项目提供5500亿美元的新支出。同时,拜登政府还有1.75万亿美元支出方案仍在推进中。美国正在加大刺激,因此,未来数年,美国经济扩张势头有望继续,有助于我国外需的改善。

  防疫形势瞬息万变,随着疫苗注射和药物治疗工作的推进,各国开始放开人员国际流动。新形势下,我国能否还能保持住出口领先优势,成为一个挑战。

  西方各国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以及各国协作的必要性。近期拜登在G20峰会期间组织召开“全球供应链弹性峰会”,讨论应对当前供应链危机和其他影响全球商业的问题。会上各国领导人同意就近期供应链中断问题促成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若外部供应链问题得以缓解,我国供应链优势红利便将逐步消失。

  国内清零政策是否应该酌情调整?中国直到目前,仍旧坚持着严格的清零政策。这一政策前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供应链红利便是其中之一。但随着西方逐步放开国际流动,过于刚性的清零政策是否会使我国成为“孤岛”,抵消我国在供应链上的优势?

  03

  名义高增下,实际进出口数据已经在恶化

  出口量同比已开始负增长。尽管出口金额仍保持了同比3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扣除价格因素的实物出口量同比增速已于今年7月由正转负,并连续3个月处于负值区间,且降幅在不断扩大。这可能表明出口形势远没有名义增速表现出来的那么好,整体来看,出口景气已经到了最高点,边际下滑的可能性更大。

  图 6我国出口量同比出现下滑

  进口量、价之间的分化则更为严重。尽管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仍高达20%,但进口数量同比增速6月已由正转负,9月降幅高达-17.6%,已经接近于201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图7)。由于我国进口多以上游资源品、农产品为主,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较大。扣除价格因素,进口量大幅下降,显示内需放缓已经影响到了进口需求。

  图7 进口数量增速接近历史低点

  从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来看,下降趋势比较明显,一方面有内需疲弱的因素,另一方面,或许和疫情下,各国间通关政策差异导致的通关速度放缓有关。

  图8、铁矿石和原油月进口量:5个月移动平均同比

  (本文作者介绍:华兴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