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宸: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港口建设之初步探讨

2021年10月28日10:38    作者:施懿宸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施懿宸 金蕾 周思源

  引言:“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得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行业的重要转型方向。港口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推动绿色港口建设是港口业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港口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键。本文以绿色港口作为切入点,介绍当前国内外绿色港口建设实践,以上海港为例探讨港口行业碳中和路径,并为港口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港口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港口行业产业概述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陆域包括码头、堆场、集疏运道路等,水域包括航道、锚泊地、港池等。港口作为货物运输和贸易流通的枢纽口岸,其经营货种主要分为集装箱、干散货和液体散货。

  我国主要港口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港口吞吐量持续居全球前列。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5.5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亿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名当中中国港口有8席,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占有7席。

  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长也必然带来港口碳排放量的持续上升。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进行绿色港口建设是我国港口行业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绿色港口的提出与发展

  绿色港口是指在生产运营和服务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综合采取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港口,是以绿色观念为指导,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绿色港口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国外关于绿色港口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在国际绿色港口的发展中,大多是以港口企业为主导,将绿色理念融人到港口企业运营和未来港口的规划设计中。通过建立绿色港口指标,实施绿色管理模式,运用绿色港口技术和设备,加强员工绿色培训,通过集约化经营降低消耗和污染来构建绿色港口,现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对绿色港口的研究和探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对绿色港口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类政策和评价体系陆续出台,支持绿色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后文将就国内外绿色港口建设实践做出详细介绍。

  (三)“3060”目标下我国绿色港口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对绿色港口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在顶层设计上,以国家层面涉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发展纲领为基础,制定了一整套绿色港口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从2011年交通运输部制定《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规定港口碳减排目标起,绿色港口相关政策依据港口业发展情况不断更新。2019年,交通运输部发布《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2)》和《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绿色港口的七大任务,明确我国绿色港口建设的目标,并指出到2035年,我国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主要港口绿色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以后,我国又相继出台区域性绿色港口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各流域绿色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有力贡献。

  下表为我国绿色港口发展相关政策梳理:

表1:我国绿色港口发展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表1:我国绿色港口发展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国内外绿色港口发展实践

  (一)国外层面

  1.绿色港口评价体系

  (1)SDM与PERS

  欧洲海港组织(European Sea Ports Organization,ESPO)通过港口自我诊断法(Self Diagnosis Method,SDM)和港口环境评审系统(Port Environmental Review System,PERS)来评价港口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成绩,评价指标涉及空气质量管理、能源节约与气候变化、噪声管理、废物管理和水管理等5个方面。申请参评港口首先要进行SDM认证,在完成SDM认证的基础上申请PERS认证。

  SDM认证分填写清单、比较和评估等3个步骤。港口完成SDM清单(即识别并评估港口环境风险的调查表)后可申请将其得分与欧洲环境绩效基准比较,然后确定港口自身优劣势及今后的行动重点,最后接受专家的评估意见和建议。PERS认证由港口提出,由劳埃德船级社审查认证,认证的有效期为2年。截至2019年底,完成PERS认证的港口有20个。

  SDM和PERS认证显著提高了欧洲港口的绿色发展水平,推动欧洲港口低碳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港口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提高港口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成绩。

  (2)北美绿色港航成员认证

  2007年,与圣劳伦斯河航运相关的航运企业、港口和码头经营人成立了绿色港航协会,发起了绿色港航成员认证。目前,绿色港航成员认证对象范围已扩大至美国和加拿大全境。其中各项指标的评价分为5级,级数越高表示其绿色发展水平越高。绿色港航成员认证程序包括自我评价、外部确认、结果公布和证书发放等。

  加入绿色港航成员认证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5月已有133个绿色港航协会会员单位进行了绿色港航成员认证,申请认证的会员所达到的水平在不断提升。这说明港航企业对绿色港航成员认证的认可度在逐步提高,港航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同时,绿色港航成员认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港口的建设和绿色航运的发展。

  (3)亚太绿色港口奖励计划

  亚太绿色港口奖励计划(GPAS)是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提出的符合亚太地区港口发展水平的绿色港口认证与激励机制,于2016年正式实施。GPAS采用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设置了不同权重。GPAS申请采用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申请者首先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专家对每个指标评分,最终得分由APSN秘书处计算得出。

  截至2019年底,有近30个码头获亚太绿色港口奖励计划的奖励。GPAS为亚太地区绿色港口发展提供了全面、科学、系统、合理的指导,引导并极力亚太地区港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绿色港口建设

  (1)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务局一直朝着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性的港口和工业这一目标而努力。为此,荷兰鹿特丹港与政府机构、商业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联合制定了“三步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节能减排方面,鹿特丹港逐渐将燃煤发电厂改为燃气发电厂,减少了炼化领域的碳排放。此外,鹿特丹港务局还与Gasunie和EBN合资开发Porthos项目。Porthos项目将在鹿特丹港运输该行业捕获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存储在北海下方的空气田中。该项目计划每年储存250万吨二氧化碳。2020年7月,鹿特丹港加入氢能理事会,正与各合作伙伴合作,实现绿色氢气的生产,并在港口综合体中引入大型氢气网络,使鹿特丹港成为制氢、进口、应用和向其他欧洲西北部国家运输氢气的国际枢纽,推动鹿特丹港能源转型,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鹿特丹港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碳排放,大力开发氢能源,推动能源转型,并通过碳捕获技术储存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努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2)瑞典哥德堡港

  瑞典哥德堡港有400多年的建港历史。在港口规模不断扩大、自动化及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哥德堡港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极为关注。首先是在港口运营方面,力保进出口物资的平衡,最大限度地降低船只的空驶率。当局在港口里建设了发达的水铁联运系统,把港口同瑞典和挪威内地紧密相连。从哥德堡港进出的集装箱货物,有一半是通过铁路进行运输,和许多高度依赖卡车运输的港口相比,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推广使用更清洁的替代能源。2000年,哥德堡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泊靠船舶提供岸电(OPS)服务的港口。在该港能源码头,有特定设施能够将废弃的食物进行处理,每年会有15000到21000吨的废弃食物被转化成乙醇燃料,这种清洁燃料的使用大大减少了碳排放量。此外,该港还出台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使用液化天然气。

  哥德堡港通过“公转水”“公转铁”,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并通过制造和使用清洁燃料减少港口陆域碳排放……2015年,哥德堡港达到了“碳中和”的目标,成为世界众多港口中的翘楚。

  (3)美国长滩港

  位于美国加州南部的长滩港是美国重要的集装箱深水港,该港地处通往亚洲的枢纽位置。2005年,长滩港开始大规模地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提出绿色港口政策(GPP),指导长滩港可持续发展;2007年,长滩港推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采取措施要求船只减低行驶速度,以有效降低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并使用岸电设备,减少船舶靠岸期间的碳排放。2008年开始,长滩港务局还和洛杉矶港务局合作,推出了著名的“清洁卡车计划”,目标是通过逐步淘汰16000辆重污染的卡车,在5年内把卡车污染气体总排放量降低80%以上。2021年8月23日,长滩港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全电动、零排放的巨型码头竣工,为更加环保的货运业务开辟了新道路。

  作为绿色港口的倡导者之一,长滩港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的众多举措不仅促进了长滩港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世界各国绿色港口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国内层面

  2013年,我国发布实施《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JTS/T 105-4—2013)》。2020年5月,交通运输部对此进行修订,发布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JTS/T 105-4—2020)》(以下简称《评价指南》),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并宣布废止旧版标准。《评价指南》的评价对象在原有的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干散货码头和液体散货码头的基础上新增了邮轮码头,同时修订了评价指标及计分方法,突出了岸电、LNG、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油气回收等交通行业重点工作。《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确定的评价项目、内容和指标见表2。《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中设置了“理念”“行动”“管理”和“效果”4类评价项目,每类评价项目下设有1~2项评价内容,总计7项评价内容;每项评价内容下设有2~4个评价指标,共计18个评价指标。绿色港口等级评价综合得分满分为100分。按照“理念”“行动”“管理”和“效果”四个单项分别计分,每个单项满分为100分,其计入综合得分的权重分别为10%、40%、15%、35%。

  绿色港口等级为3星级、4星级、5星级,以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为基础,结合满足必要条件的情况,按下表评价确定。综合得分达到95分以上,且“行动”单项得分在90分以上,并满足其他全部必要条件的港口为“5星级”港口;综合得分未达到95但达到85,且“行动”单项得分达到80分以上并满足部分必要条件的港口评定为“4星级”港口;综合得分未达到85但达到75,且“行动”单项得分达到70分并满足小部分必要条件的港口评定为“3星级”港口。

资料来源:《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JTS/T 105-4—2020)》资料来源:《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JTS/T 105-4—2020)》

  绿色港口等级评价体系为我国绿色港口建设提供了判定标准与方法学指导,鼓励和引导我国港口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有助于提高我国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2020年有9个码头被认定达到四星级绿色港口标准,分别是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宁波北仓第三集装箱码头、厦门海天码头、广州港南沙集装箱三期码头、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谭金刚集装箱码头、厦门海润码头。

  三、港口行业碳中和路径探讨——以上海港为例

  为缓解环境保护与港口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2005年初,上港集团在我国率先开展绿色港口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将绿色低碳意识和理念纳入到港口发展的总体战略中。2013年正式启动创建绿色港口的工作,通过在港口实施一系列的节能减排举措,上海港在绿色港口创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近年来,上海港在创建绿色港口的发展过程中,实施的举施包括:环境管理体制、绿色港口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和自动化化码头建设等几个方面。

  1.构建上海港环境管理体系

  上港集团作为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通过建章立制与科学管理,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发展,将环境管理纳入到日常经营管理流程中。在能源管理方面,上港集团将能源消耗纳入年度预算目标中,并设有严格的能源管理考核机制,成立预算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定期评价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自2013年上港集团全面实现油品集中采购供应以来,近几年不断加强油品的集中管控和用油管理信息化,实现对主要装卸设备的实时管控,能够有效保障港口油品的质量和控制能源的使用;同时对港口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得能源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举措推动了上海港经营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建设绿色港口具有重大影响。

  2.制定绿色港口建设规划

  上港集团为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港口建设。2015年制定《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节能减排专项规划(2015-2020)》和《上港集团创建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计划从7个方面安排了29个重点支撑项目。2016年修定了《上港集团创建绿色港口主题性项目重点支撑项目汇总稿(调整报告)》,计划实施RTG混合动力改造、自动化码头建设、LNG等清洁能源应用、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绿色照明、信息化平台建设等25个重点支撑项目。2017年重点落实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项目的收官工作。2018年对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验收的结果显示,总节能量约9.1万吨标准煤,代替燃料量近4000吨标准油,碳减排放量达13.2万吨。上港集团“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坚持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建设。

  3.大量推动技术升级,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2016年,上海吴淞国际邮轮港1号泊位岸基供电项目建成投运,这是亚洲首套、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2017年底,已建成岸电设备9台套,其中冠东2台套、洋山四期3台套、国客2台套、吴淞口邮轮港2台套。上海港口使用岸电可使船舶每次靠港减少高达95%的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上海港持续进行更新柴油动力集卡,淘汰黄标车,进行LED照明节能改造,研发混合动力拖轮,对气电混合RTG、油电混合RTG进行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节能减排举措,使得港口老旧装备不断更新和改造,绿色装备和绿色技术在港口得到推广应用。2020年,上海港绿色动力RTG比率达到87%,主要生产装备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4.自动化港口建设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在建设上应用了远程操控桥吊、全自动轨道吊、全电驱动AGV、智能调度系统、第二代港口船舶岸基供电、节能新光源和太阳能辅助供热等先进技术。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洋山四期码头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对于传统集装箱码头具有更突出的优势,也为建成零排放的绿色码头奠定坚实基础。据有关部门2018年6月披露的数据,洋山四期的装卸生产设计可比能源综合单耗仅为1.58吨标煤/万吨吞吐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我国港口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1.针对港口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在其生产或生活过程的全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港口碳足迹驱动因素是实现碳减排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对明确和完善降低港口碳排放的方向和具体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港口行业尚未核算全行业碳排放,港口企业也并未进行港口碳足迹的测算。港口企业应开展碳足迹测算,了解影响港口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如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减排行动,促进港口低碳绿色发展。

  2.设定港口行业碳中和目标及路径

  当前,国际上部分港口企业已实现碳中和,同时,设定碳中和目标正在成为国际港口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而我国港口企业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行动都明显不足。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煤炭、钢铁、电力、汽车等行业都宣布了各自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在“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港口行业作为高碳排放行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设置港口行业阶段性碳减排目标,制定碳中和目标及实现路径,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

  3.港口企业进行港口环境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

  我国大部分港口企业都制定了环境管理体系,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港口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吞吐量、业务范围等因素,完善其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管理纳入日常经营管理流程中,健全环境管理组织架构,规范环境管理操作流程;严格能源管理,加强能源集中管控和能源使用管理信息化;对主要装卸设备进行实施管控,控制港口能源使用;并加强对港口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环境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4.积极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智慧港口”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港口运输组织服务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展政策为保障,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在更高境界上满足多层次、敏捷化、高品质港口运输服务要求的,具有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等鲜明特征的现代港口运输新业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推动智慧港口建设,有利于提高港口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港口作业效率,促进港口转型升级;绿色港口建设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运用,降低碳排放。通过“绿色”引领、“智慧”驱动,推进港口转型升级。例如,建设全自动化码头,实现港口智能化、自动化,同时减少了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积极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是我国未来港口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于占福,许季刚,周凯.港口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策略与路径初探[J]. 中国远洋海运. 2021(07).

  [2]ECO SLC官网. EcoPorts项目介绍[EB/OL]. https://www.ecoslc.eu/

  [3]Walker, Tony R. .Green Marine: An environmental program to establish sustainability in marine transportation[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6: S0025326X16300881.

  [4]APSN官网. GPAS项目介绍[EB/OL]. https://cn.apecpsn.org/apsn/GPAS3.jhtml

  [5]搜狐网.鹿特丹致力于打造碳中性绿色港口[EB/OL].2020. https://www.sohu.com/a/393733687_99912085

  [6]搜狐网. 一艘集装箱船污染排放等于一千辆车 各国绿色港口建设方兴未艾[EB/OL].2018.https://www.sohu.com/a/284846314_119490

  [6]中国港口协会.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S].2020. http://www.port.org.cn/uploadfile/20210601103409900.pdf

  [7]上港集团.上港集团201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R].2020. https://www.portshanghai.com.cn/xxpl/index.jhtml

  [8]上港集团.上港集团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R].2021. https://www.portshanghai.com.cn/xxpl/index.jhtml

  [9]郭瑾,匡海波,余方平. 能源消费视角下的港口碳足迹测算和驱动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2020(8):40-51.

  (本文作者介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讲座教授,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负责人)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