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银行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在八方面有所突破

2021年10月14日16:13    作者:莫开伟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莫开伟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了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包括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差异化监管考核等,共涉及23项具体内容。

  《通知》出台,是银保监会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工作部署,推出的银行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措施。可以说,这是银保监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具体行动;也为银行保险业指明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方向,吹响了银行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集结号。

  很显然,银行保险业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主要组织,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毫不犹豫地充当主要角色,肩负重要使命;而且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也可更加锻炼银行保险机构的金融服务应变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协作能力,提高金融服务功能,使银行保险业不断变得强大,不断发挥振兴乡村“润滑剂”作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更能获得全国民众的信赖和称赞,更能创造源源不断的社会动能。

  那么,银行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或者说应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对于这个问题,结合《通知》,应重点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为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有效保障。主要是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坚守自身定位,按照错位竞争策略,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消除服务同质化和空白化倾向,充分调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整体服务功能,让金融服务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各环节。尤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更加明确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熟悉当地资源的优势,提高服务“三农”金融供给能力。同时,保险机构也要将保险业务尽量涉足“三农”各领域,消除保险服务空白,让保险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有效保障功能。

  银行金融机构对现有服务农村的相关内设机构重新进行定位和改造,构建一支更加高效有序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齐全的内设职能机构,并对相关信贷、保险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不良贷款和保险损失的容忍度,消除一切制约服务乡村振兴的不合理制度条款,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机构服务乡村战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更好地提高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着力倾注关键金融服务领域,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能力。就是说银行保险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瞄准服务的重要领域,学会抓主要矛盾,做到事半功倍,又能获得全社会的高度称赞。如此,银行保险机构应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两大主体工程的信贷保险服务;同时也应围绕被国外“卡脖子”的领域比如现代农业育种、智慧农业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长期信贷支持。

  尤其要在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方面花费心血,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主要在服务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农村现代化重点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此外,还要在创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上用力,大力创新专属金融产品,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的占比;鼓励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并通过“银保担”合作、供应链金融、设立绿色通道等方式为返乡入乡创业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激发农村创业创新与就业活力。

  进一步发挥保险机构的保障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构筑安全防护网。“三农”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容易形成损失。保险业应深刻意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在农业保险领域“提标、扩面、增品”,将农业保险覆盖至影响农业生产经营安全的全过程,为“三农”夯实基础。而且,目前农村居民最怕的一点就是身患大病,“一人患病全家返贫”的现象还比较多,保险机构应在乡村积极推广人身保险和养老保险,尤其对低收入农民推广普惠型保险,使农村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实现“老有所养”;让农民居民在身患大病时能够入院救治,遏制因为身患大病无钱救治而在家待死的悲剧案例增加,消除农民居民生活后顾之忧,增强安全感,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进一步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为振兴乡村战略补齐服务短板。目前银行保险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针对性强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原有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与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出现严重的不适性和短缺性。这需要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开动脑筋,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不断加大数字金融的创新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和特定场景进行批量获客、精准画像、自动化审批,切实提高农村地区长尾客户的服务效率,实现信贷、保险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消除金融服务空档。尤其要结合农村自然资源以及财产特点,扩大使用权、林权、自然资源产权等抵押融资的范围,适当降低抵押门槛,不断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抵押登记流转体系和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使“三农”贷款不再困难重重。

  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为振兴乡村战略营造良好生态。“三农”金融服务薄弱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抵押财产和担保,二是信用体系不完善,这两个问题任何一个不解决好,都难以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活力,这也是长期制约和困扰农村金融服务的病症。由此,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把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银行保险机构应与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建立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信息,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更加精确和完善的信息,彻底消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让金融机构放心大胆地开展金融服务。

  而为了整肃农村信用秩序,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信用意识,还要重点抓好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好农村信用建设评级工作,金融机构应消除畏难情绪,充分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将所有农村居民进行授信,让未来的金融服务运行在全面“授信”的可靠基础之上。二是净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联合各方面力量完善对逃废债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让农村居民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并加大对农村非法集资、诈骗等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农村居民金融消费与投资的引导,使农村居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提高。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