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和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东京奥运会还是于7月23日开幕了。尽管比原定时间延后了一年,但不管怎么样,并没有构成“取消”,这无疑让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松了一口气。因为东京奥委会购买了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奥运赛事取消保险(其属于中断保险范畴),若奥运会取消,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可能要承担最高5亿美元的赔付。
但与此同时,欧美保险市场的营业中断保险却出现了“大面积诉讼”,使“营业中断保险”,这一相对专业的保险名词,进入大众的视野。事实上,随着疫情的发展,全球保险业,特别是欧美保险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由于欧美市场营业中断保险的普及率较高,因此,疫情对服务业,特别是餐饮业带来的影响巨大,这是影响和损失是否属于营业中断保险责任范围,已成为欧美保险业与相关行业争论的焦点,甚至逐步演化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
日前,欧洲法院的判决,特别是伦敦最高法院的判决,不仅让“各执己见”的争论有了“公论”,也使经营营业中断保险的保险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陷入经营危机,更重要的是判决给保险行业的传统经营理念和技术带来了巨大冲击。
2020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要鼓励财产保险公司开展营业中断和延迟取消类保险业务。在这次疫情中,我国保险业在各地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推出了具有营业中断保险性质的复工复产综合保险,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未来我国的营业中断保险应当如何发展,相信欧美的这场营业中断保险的理赔之争,将给我们带来十分有益的启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高度关注、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大量营业中断保险案件涌向法院
营业中断保险(Business Interruption Insurance),又称利润损失保险(Loss of Profit Insurance),主要保障被保险企业在遭受物质财产损失时,由于重置或修复受损财产而导致“营业中断”,由此带来的利润损失。
作为全球最古老的保险市场,“新冠疫情的理赔之争”首先在英国展开,大量中小企业主在索赔未果的基础上,纷纷求助于法院,大量的营业中断保险案件涌向法院,而专业性很强的营业中断保险,着实让各地法院陷入了“专业短缺”的局面。
针对这一情况,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首次启动了“测试性诉讼”制度,即由其代表广大保单持有人,向作为营业中断保险主要提供者的8家大型商业保险公司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被告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履行赔偿责任。
英国的“测试性诉讼”制度,主要是为了在大面积出现同类保险合同纠纷的情况下,从确保判决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角度出发,通过提高审判层级,集中专业资源,确保判决公平,并形成案例的示范效应,提高司法效率。
2021年1月15日,英国最高法院在“测试性诉讼”框架下,对The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v Arch and Others[2021] UKSC1一案做出了终审判决,认定保险公司需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对因疫情影响造成的投保人的营业中断损失进行理赔。
根据英国保险行业初步估计,判决结果将涉及60家保险公司的700种保单,涉及37万被保险人以及18亿英镑的赔款。
这次保险合同双方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营业中断保险的附加条款,包括疾病条款、阻止进入营业场所条款、趋势条款、因果关系四个方面,即在疫情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些条款,其中疾病条款、阻止进入营业场所条款主要涉及条款解释争议,趋势条款和因果关系的争议则主要体现在营业中断保险案件处理层面。
疾病条款(Disease Clause)是指在营业场所指定距离内,或附近发生因疾病(例如新冠)导致的营业中断损失的条款。疾病(传染病)条款通常需要一个“受到直接影响”的限制性条件。为了确保可操作,通常会采用一个距离,如25公里作为条件。例如,在餐馆的25公里范围内发生传染病,引发消费者恐惧而减少餐厅的消费,由此产生的营业中断损失,则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可以进行赔付。但这次疫情与传统的“25公里思维”不同,是一种不需要确认的“直接影响”,因此,保险人援引“25公里条款”进行抗辩,显得“不合情理”。
阻止进入营业场所条款(Prevention of Access Clause)是指因公共当局的干预、阻止或阻碍进入营业场所,导致的营业中断损失的条款。这一条款原来是非常“狭义的”,也是非常具象和场景化的,就是在被保险人营业场所附近,发生突发事件,如火灾,导致通道被封闭。但这次的疫情,特别是英国政府于2020年3月宣布强制封锁令,这种“封闭”是普遍的,于是,保险业必须面对一个全新课题,即如何理解一种“泛在的阻止”。
上述两个条款,从狭义的视角看,保险公司拒赔无可厚非,但在这次疫情背景下,英国法院的判决重点采纳了“合理期待”的原则,即什么是投保人对营业中断保险的合理期待。这使得全球保险业需要重新审视营业中断保险,乃至保险的底层逻辑和环境基础问题。
无独有偶,新冠疫情所导致的保险赔付争议同样在法国上演。2020年5月22日,巴黎商事法院就原告餐饮业者斯蒂芬·马尼戈尔德与被告法国安盛集团之间的营业中断保险合同纠纷案做出判决,判决法国安盛集团赔偿斯蒂芬·马尼格尔德因新冠疫情而停业期间的经营损失约5万欧元。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餐厅关闭原因是否属于营业中断保险的责任范围,即是“行政关闭”,还是“自愿关闭”。最终法院判决认为,3月14日法国国家卫生紧急状态法案的颁布,要求停止接待公众或顾客,实质属于行政关闭,而并非餐饮业者自愿选择关闭,因此,餐厅遭受的损失属于营业中断保险的赔偿范围。
英法两国的判决,对于整个欧洲,乃至全球营业中断保险市场具有示范效应,也将对保险业的赔付能力形成巨大挑战。
美国保险业与餐馆联盟的争议尚未“尘埃落定”
在这次疫情中,特别是在限制令下,美国餐饮业也受到巨大冲击。根据2020年美国全国餐馆协会(NRA)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40%的餐馆已经暂时或永久性关闭,约800万员工已经被解雇或暂时休假,占行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
由于美国大多数餐馆都长期购买营业中断保险,因此,他们希望保险公司能够为这次停业带来的营业中断损失进行理赔。然而,这一索赔要求却遭到了保险公司的拒绝。于是,在美国的行政和司法体制下,美国餐馆联盟及游说团体正在对州政府和国会进行游说,希望立法者能够修改法律,要求保险公司对餐馆因新冠疫情导致的营业中断损失进行赔偿。
据悉,目前已有几个州的立法机构准备出台法案,迫使保险公司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营业中断进行理赔,而美国保险业对此持坚决反对和抵制的态度。美国保险业认为此举属于“违宪”行为,因为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赔付情形,更重要的是,一旦强制要求保险业对餐饮业者进行赔偿,大量保险公司都将面临申请破产,或者加入等待政府救助的行业名单。
与英国营业中断损失赔付相比,美国保险业面临的营业中断赔付金额将更大,因此,在美国保险业与餐饮业之间,可谓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美国财产保险协会在一份声明中称,流行性疫情爆发属于不可抗力,故不应当作为赔付理由。据美国保险业游说团队估计,目前员工规模在100人以下企业的损失可能高达4310亿美元,与每年710亿美元的营业中断险保费相比,形成巨大反差。如果政府“一意孤行”要保险“救”餐饮业,那么,接下来需要“救”的就是保险业。
“大面积诉讼”冲击保险行业传统经营理念
尽管美国保险业与餐馆联盟的争议还未“尘埃落定”,但无论是英国测试性诉讼的判决,还是法国的判决,已成为了“人心所向”和“大势所趋”,对于美国保险业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整体来看,各国营业中断保险案例,无疑将给传统保险经营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是从欧美这次营业中断保险危机看,全球保险业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维,看待风险,思考经营。二是营业中断保险的技术、条款、承保的内涵和外延均面临与时俱进的问题。此外,疫情下营业中断保险的司法实践,改变了传统保险业的外部法律环境,保险业需要重新认识、重新评估、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如何满足客户的合理期待。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让人类社会“措手不及”的同时,也让人类社会对风险和风险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疫情不仅对整个保险业经营管理,尤其是营业中断保险产生巨大冲击,更是对保险的经营理念和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风险、风险认知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险业的基础理论、理念、技术,乃至价值观,均受到重大影响。
可以说,一场疫情,不仅给人类上了一堂直观和生动的风险课,而且也给保险业补了一课。欧美法院判决的主要依据,不再是简单和就事论事地依据保险合同条款,更不“理会”保险业的“专业术语”,而是将基于社会公平的“合理期待”作为判断主要依据,简单地回归到最初级却根本的层面。
因此,保险业一方面仍然要坚守保险“合同意思表示”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满足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为导向的原则,会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保险合同纠纷的处理中。保险人与其事后抗辩,不如在承保之初,就围绕满足“合理期待”与投保人达成共识,这不仅能够避免日后发生纠纷,更能够以实际行动真正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围绕理赔的保险合同纠纷中,也应当认识到:满足消费者的“合理期待”,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是时代潮流,因此,简单地套用条款措辞进行拒赔,已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更要知道,我国《保险法》第三十条也明确提出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有不同解释的,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因此,问题的关键是保险业如何提高站位和觉悟,知行合一地“以客户为中心”。
“业务连续性管理”,保险业大有可为
2020年的疫情,特别是各地不同程度的“封城”,如同给社会和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让全社会第一次感受到“停摆”意味着什么,体会到“中断损失”非同小可,人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中断”的余威,即使没有持续防控的因素,生产和生活的恢复,也绝非按一下“恢复键”那么简单。于是,引发了人们关于中断风险、间接风险损失和营业中断保险的深度思考。
同时,在产业链、生态圈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的风险相关性日趋复杂,使得灾因链更加隐蔽,且不易识别,给风险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同时,疫情风险具有“传染二次方”特征,使得“社会风险”成为重要因素,容易产生叠加与纠缠效应,加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同时,放大了个体可能面对的损失。
可以说,疫情给社会,特别是企业,带来对于业务连续性管理价值认知的启发和教育。业务连续性管理(简称BCM)是一项综合管理计划,其核心诉求是“有备无患”,通过制定规划和预案,明确分工与合作,分散风险与资源,提升能力与储备,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均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生产和经营不会中断,或能够快速恢复。在这次的疫情中,华为凭借一整套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能力,生产、销售和运营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作为一家大型国际企业,华为始终面临业务连续性风险,为此,他们将业务连续性管理上升为企业战略,全面提升能力,努力做到有备无患,应对自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专家学者将“营业中断”列为“重要”和“主要”风险,这次疫情,一方面印证了这种观点,另一方面更普及了这种认识,面向未来,无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企业、家庭和个人视角,均应当更多地关注“中断风险”,并通过保险等手段进行管理。但一直以来,我国营业中断保险的投保率非常低,除了少数大型跨国企业外,本土企业很少关注和投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仍属于一片“空白”,发展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营业中断保险专业技术能力,特别是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也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
后疫情时代,保险业要充分利用这次疫情“现身说法”的机会,教育和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仅要关注直接损失风险,更要重视业务连续性和营业中断风险,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全面导入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同时,将营业中断保险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保险公司要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并充分发挥自身风险管理机构的优势,全面总结这次复工复产综合保险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保险+科技+服务”模式的优势,利用营业中断保险,帮助企业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经营风险,实现行业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和共同发展。
(本文作者介绍:保险学者,中国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