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要求。《方案》从机构布局、信贷资源配置、资金定价优惠、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指明方向,并从监管机构自身出发,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帮扶县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方案》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要抓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2020年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始终是区域均衡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突出短板,这类县大多数是深度贫困县,存在区位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储备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等典型问题,即使实现了脱贫摘帽,依然是最易返贫的薄弱环节。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综合考虑各地情况确定了西部10省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虽然县域数量不到全国县级单位的6%、人均GDP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但返贫风险较大、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强化政策、资源倾斜迫在眉睫。银保监会及时推出《方案》,针对上述10省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供金融支持,是响应国家号召的表现,助力重点帮扶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让脱贫成效更加可持续。
第二,金融机构作为实体经济的忠实服务者,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具有重要意义,理应成为乡村振兴强基补短的排头兵和主力军。2021年以来,国家部委多次提及要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加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此次《方案》强调金融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更加聚焦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主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从“两不愁三保障”到实现产业兴旺是重点帮扶县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金融机构对支持重点帮扶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当信用中介,通过信贷资源调配发挥资金融通、招商引资功能,让资金流向重点帮扶县的特色产业,引入外部优质企业,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和增收;可以降低交易和融资成本,重点帮扶县的企业通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少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存在的难题,金融机构能够降低企业寻找资金的搜寻成本,为企业匹配合适的融资方案,利用利率优惠政策缓解融资贵问题;帮助重点帮扶县的产业和企业管理风险,落后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人防”和“技防”均存在短板,金融机构通过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手段对各类风险进行补偿、防范,保证帮扶县产业和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要双向发力,加快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多措并举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方案》不仅对金融机构支持重点帮扶县提出更高的要求,还从监管自身角度出发,为金融机构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银行业要从机构布局、信贷投向、资金成本、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机构布局遵循分层分类原则,个别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要全面覆盖160个重点帮扶县,其他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重点帮扶县适当增设分支机构,农村中小银行优化调整乡镇网点布局,所有银行不得撤销在重点帮扶县的分支机构;二是信贷投放精准加码,努力实现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所在省份贷款增速,大型银行每年对全部重点帮扶县的贷款增速力争高于本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在本县区域内发放贷款,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三是贷款利率下调让利实体,除特殊行业外,银行在重点帮扶县的贷款利率要低于其他地区,鼓励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放款,最大限度减免贷款各项费用;四是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质效,针对农村农户抵押物少、担保不足等贷款痛点,创新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生物资产抵质押贷款、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涉农主体信用保证保险贷款等,下沉服务重心、扩大服务范围。对监管机构而言,要对帮扶县金融机构实行差异化的监管,设立审批“绿色通道”,放宽负责人任职条件,提高信用风险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帮扶县的积极性。
(点评人:中国银行研究院 郑忱阳)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