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银行业也要“专精特新”

2021年09月13日06:42    作者:王剑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剑

  “专精特新”企业的定义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原先简单粗暴的要素投入型的生产已经没竞争力,需要专精特新企业促进转型升级。

  虽然专精特新企业一般指工业企业,但其他行业也一样的。比如银行业,尤其小银行,一样得面临如何走出专精特新之路的问题。如果走老路,也是没出路的。

  一、银行业为何面临今天的问题

  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是一个重大转折点,虽然当时并不觉得。

  在那之前,银行业投放实业(过去主要指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贷款的占比很高。四万亿期间放出天量信贷,这些信贷最后在2011年宏观调控之后开始暴露不良,不良的重灾区是制造业、批零业的中小企业,于是银行开始从这些领域收缩信贷投放。

  刚好这几年经济结构调整、增速下行,国家发展房地产、基建投资来托底经济,以实现软着陆。因此,大量的银行涌入了房地产、基建(城投或大央企)领域,服务中小企业的热情下降。

  行长们要为老百姓的存款安全负责,规避高风险领域,转向低风险的房地产、基建,这原本也是出于好意。但这事又带来一个当时没有预料到的后果:由于房地产、基建太容易做了,技术含量比做制造业低,银行做了多年的房地产、基建之后,技术退化,已经不知道怎么做制造业了。

  过去银行做制造业,需要专业技能和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是指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比如说如何调研企业、审查企业,其实都有现成方法的。职业素养是指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服务意识,解决企业难题。而房地产、基建的商业模式简单,风控主要靠信仰(土地信用幻觉、政府信用幻觉),所以对技术要求低一些(当然也不是一点技术含量没有),也省力一些。有抵押就能放,归根结底是当铺思维。

  做惯了房地产、基建,承做制造业的能力便退化了。老一辈信贷员进厂矿、进车间的技能,也慢慢丢了。

  如今,监管风向有变,严控房地产、基建的投放,要求银行支持实体,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那么很多银行就懵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几个月信贷投放不力。其实不是实体没有需求,而是银行原先只会做房地产、基建,实体的需求他们做不了。

  二、必须看清风在往哪一个方向吹

  这种严厉的监管要求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的40年,是工业时代,更通俗讲,其实是低端制造业时代。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生产要素充裕、刚刚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海外传统制造业梯度转移等条件相吻合的。于是这段时间,我们享受了很长的一段红利。然后,这个时代谢幕之后,经济下行,历经十年左右的换档期(2008-2018年),GDP增速下行,内部结构剧烈调整。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房地产、基建(所以也不能全盘否定四万亿),因为这十年换档期,就是靠房地产、基建投资来托底经济,实现软着陆。

  如今逐步进入新的时期。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将进入中等增速平台,GDP增速保持在6%上下。但历史上,不是所有国家都实现这一平台的,有些国家就直接没落下去了,那叫中等收入陷阱(以拉美国家为代表)。实现中等增速平台的国家或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所以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任务。

  金融大转型中的投资机会

  所以,国家在竭力遏制资本无序扩张,打击垄断,留给更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空间。同时中小企业还承担着解决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

  是的,中小企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典之路。不管是海外发达国家,还是国内偏富裕的地区(比如浙江省),都是中小企业发达的地区。这些中小企业分布于各行各业,百业百态,是人民的衣食来源。

  所以,时代的风向已经非常清晰了。这时摆在行长们面前的课题,就是如何去顺应这个时代。

  三、银行可能的“专精特新”之路

  银行业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那自己也得先做到专精特新。用原先服务房地产、基建那一套,或者服务传统低端制造业的那一套,是没出路的。新的路靠大家去闯,我坐在办公室肯定是不可能给大家指点江山的,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会来自办公室。

  但是,我可以介绍一些现有经验。目前比较成熟的有两个方向:

  1.做小做散

  虽然谈论很热闹,大家都在试水,但普惠小微客户(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户、农户等)依然是一片未完全开发的蓝海。

  近年大银行也领了投放普惠小微贷款的任务,利率很低,于是对原先小银行做的小微信贷受到冲击。但大行不可能覆盖全国所有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市场空间还是很大。要避开大行的冲击,就得进一步下沉,做小做散,沉到大行触碰不到的领域。

  而这就需要一些技术模式,但国内外都是有通行模式的,比如海外IPC模式、信贷工厂模式、国内台州模式。现在再去讨论谁是什么模式就不准确了,因为随着技术扩散,现在大家都是博采众长,都是混合模式。目前国内小银都的主流模式,是在原来台州模式基础上叠加新信息技术,或者说是技术赋能后的人海战术。

  优秀中小银行扎堆的“浙东现象”

  台州模式起源于浙江本土很多小农信社的放贷实践。信贷员与村民们非常熟络,知根知底,“熟人社会”,信息不对称程度本身就低。西方学术界称之为“关系型借贷”,即基于长期的关系而掌握了很多信息(尤其是一些难以书面化的“软信息”),以此投放的贷款质量很好。

  但这一模式的难点是大规模复制,因为随时规模、区域扩大,自然会弱化“熟人社会”的作用,而熟人社会又是这种模式的根基。后来,有些新技术帮助复制推广,比如德国IPC技术,把一些尽调的内容尽可能标准化下来,成为标准化的表格,以便于复制推广。

  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原理、模式与实例

  后来再加上新的信息技术赋能,复制推广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异地复制能力。

  台州银行“银座信贷模式”移植的赣州实践

  这对于很多欠发达的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们那些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更少,但普惠小微的业务空间是有的,甚至还不小(因为没啥其他银行在做),这种技术复制为他们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

  2.做高科技

  产业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这又是对银行的另外一种挑战。

  传统产业的特别是现金流稳定(可预测性强)、重资产(有合适的抵押物),这一看就非常适合用贷款。但很多新兴产业完全不一样,高风险、高收益、知识密集型(知识能抵押吗?比如专利、版权等),显然不能完全用贷款来服务,更适合用股权融资。

  这时,没有一家银行乐意把这些客户拱手让给投资银行的,也想用新模式留住这些客户。其实模式也是现成的。比如经典的“大资管”模式,银行为高新企业提供投行服务,为其设计融资方案,创设资产(比如股权、股票、债权等),同时银行又开办资产管理业务,向合适的财富管理客户发售资产管理产品,用于投资于这些企业的标的。

  以此,银行同样实现了投融资对接,只不过由原先的存款、贷款对接,变成了AUM(管理资产规模,国内口径一般含客户存款)与FPA(客户融资总量)对接。

  同时,对这些高科企业依然可以提供其他常规的商业银行服务,比如日常结算、贷款等。于是就成了“投行+商行”模式。

  银行如何玩转“商行+投行”?

  “投行+商行”模式在国外的经典银行是美国的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高科技企业的专业服务银行

  当然,这一模式的核心难点,是如果把握好这些标的企业的风险。由于都是些高新企业,其风险当然是较高的,不能用原来信贷审批时的那一套。

  四、难点在哪

  上面介绍了银行业两个可能的“专精特新”领域(当然肯定存在其他领域,大家可集思广议),都是有着成功案例和成熟模式的,市面上能找到非常详实的资料,而且这些案例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看似不难学。

  但是,成功案例却又不多,很稀少,说明这些模式也是有很高门槛的,很难学。

  比如小微模式,其关键要害并不是客户经理前端怎么去调研企业(这些技术其实都有成熟模板和话术,并不难,培训几个月就行),而是总行如何管理这些多客户经理,让他们既有自己的自主权,又控制好风险。

  因为,客户经理是基于自己掌握的软信息来评价客户,软信息很难通过书面文字传递给后台的信贷审批人员,于是最经典的人海战术,是由前端人员当场就决定要不要放这笔贷款(只有他最了解客户)。这意味着前端人员有极高的自主权,而总行需要严格管控好他们的道德风险。管控道德风险是人类自古以来的难题,台州模式下以是高度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的,而大部分银行并不具备这样的机制,因此复制不了台州模式。

  科技金融领域也是同理。银行长期以来是信贷文化,保守、稳健,跟投行文化截然不同。而“投行+商行”模式下,需要银行人员以投资思维看待这家企业。至于怎么去从投资角度分析这家企业,这也是有成熟技术的,对大部分投资公司来说都不是什么独门绝技。但是,前端人员完成投资分析后,报到总行审批,就遇到文化问题了。

  银行,这些“专精特新”业务,并不是难在业务技术和产品层面,而是难在银行内部机制层面。

  开银行就像练武功,招式易学,内功难练。我们分析一家银行,最后总是要看内功的。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8年加盟国信证券,任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 A股 股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