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本文作者: CF40研究部鲁西
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今晚将在线上开幕,主题聚焦“不平衡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全球市场人士都将目光放在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身上。市场既期望他在年会致辞上透露一些内容,以此判断美联储Taper的节奏和时点,又预判他不太可能在讲话中释放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的明确信号。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是否会缩减购债规模,一个关键的参考指标是8月的非农就业数据,因此,此次鲍威尔讲话的“中性表述概率最大”。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复苏的不平衡问题。今年以来,全球“K型”复苏态势更趋明显,经济不平衡加剧将直接影响长期发展与社会稳定。全球央行将会采用怎样的政策支持经济复苏并缓解不平衡问题?今年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将是重要观察窗口。
受疫情影响,在即将举行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发表线上演讲。图/路透社
美联储内部仍存分歧 争议Taper时点
此次央行年会,一大焦点问题便是鲍威尔是否会在此次会议上宣布Taper。但目前不管是从上月FOMC议息会议,还是近期几位美联储官员的公开讲话来看,美联储内部对于Taper仍存分歧,主要的分歧点在于Taper的时点、加息的步伐以及德尔塔病毒对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影响等方面。
为什么关注Taper?因为Taper代表着美联储收紧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美联储“踩刹车”的速度过猛,快速猛烈地提高利率也就是加息来应对通胀时,往往会把世界其他国家拉下水,尤其是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汇率、债务等方面的危机。
美联储究竟何时会缩减购债?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和光大证券分析师赵格格指出,从8月18日公布的7月FOMC议息会议纪要来看,多数决策委员支持今年开始Taper的决定,但关于何时开始Taper的决策则悬而未定。与此同时,FOMC确认了Taper的时间点和最终的加息之间没有联系。
在这场议息会议上,大多数与会者认为,美联储在价格稳定方面的“实质性进展”标准已经达到,但充分就业的目标还尚未达到。
价格方面,美联储密切关注的通胀指标是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剔除食品和能源后,6月PCE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前值为3.4%。这是近20年来的最快增长速度。这一指标从4月以来就持续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胀目标。
对于当前的通胀情况,鲍威尔始终强调“通胀是暂时性的”,他相信通胀将从中期开始下降。他同时表示,美联储“将准备好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立场”。
目前,美联储仍每月购买1200亿美元资产——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并承诺保持这个速度,直到向着实现充分就业和2%通胀目标取得实质性进一步的进展。
从7月的数据来看,就业状况明显改善。8月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就业增长强劲,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94.3万,6月为93.8万;7月失业率也环比大幅下降0.5个百分点至5.4%;工资也在以稳健的速度上涨。
强劲的就业、高企的通胀,让包括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在内的其他几位美联储官员认为,如果就业增长加速,今年年底前美联储或许就会放缓购债步伐。
克拉里达是美联储的“二把手”,在美联储颇具影响力。他在近期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场在线演讲中认为,如果2022年底美国的失业率降至3.8%,2023年初就可以提高利率。“只要通胀预期稳定地维持在长期目标2%上方……2023年着手政策正常化将完全符合我们新的灵活平均通胀目标框架。”
不过也有其他人认为应该更早缩减购债、更早加息。如,美联储理事沃勒8月5日曾表示,如果7月和8月都能增加80万至100万个就业岗位,美联储可能在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购买。他认为,应该尽早行动,必要时可在2022年升息。
堪萨斯城联储行长乔治(Esther George)在全球央行年会前夕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鉴于就业市场复苏取得的进展和持续数月的通胀高企,美联储可以开始逐步退出疫情时代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她认为“减码的讨论宜早不宜晚”,同时暗示美联储或将于2022年底前加息。但她今年没有政策投票权,要等到明年才有权投票。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也支持开启减码。他呼吁美联储要加快行动缩减购债,并应在明年一季度前全面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以应对未来形势无法预测的风险。
除了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外,美联储官员们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风险来自Delta变异病毒——该病毒让原定于线下召开的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被迫改为线上。
一向以鹰派著称的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Kaplan)表示,他正在密切关注Delta变异病毒对经济带来的任何影响,如果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可能需要“稍微”调整他对减码政策的看法。
考虑到多方面影响因素,当前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缩减购债、力度如何、何时加息等问题的辩论依然没有结束,市场降低了对鲍威尔演讲的期待,而认为美联储将在9月或11月的议息会议上给出更多Taper的细节和信号。
疫情加剧了“不平衡”问题
除了Taper的问题,还需要重点关注的便是今年全球央行年会的主题——“不平衡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疫情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现象加剧,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各个行业之间。
7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上调了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预估,同时下调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预估。
IMF预测,由于财政刺激和疫苗接种的扩大,美国2021年经济增长率比上次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至7.0%,2022年提高1.4个百分点至4.9%。
而与之对照的是,由于疫苗普及迟缓和财务实力较弱,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2021年增长率比上次预测降低0.4个百分点至6.3%。IMF对印度2021年的增长预测下调至9.5%,相比此前的预测下调了3个百分点。此外,IMF还下调了对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的经济前景预测。
IMF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普及的差异正在加剧世界经济的“断层”。从国家之间来看,疫苗获取能力和接种率是导致这种“断层”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新冠疫苗接种率都比较高,因此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复苏前景还是很强劲的。但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疫苗接种率偏低,尚未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而刚走出衰退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重新被新一波疫情阴影笼罩,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复苏形势也不容乐观。在越南、柬埔寨、缅甸和老挝,疫情的消极影响和不平衡性也很明显。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在随报告一起发布的声明中指出,“在发达经济体中,近40%的人口已充分接种疫苗,而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这一比例为11%,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很小。”
另一方面,在国家内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复苏也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摩根大通将之总结为“K型复苏”。
“K型复苏”下,分化态势明显。在一个国家之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不同人群从危机走向复苏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这种分化态势也具有全球性,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的复苏总体上快于发展中国家,快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世界金融经济的复苏快于实体经济的复苏;世界各国高技术经济的复苏快于其他经济的复苏;知识型、技术型阶层人员在就业与收入方面,最先走出疫情的困扰,而不少其他非知识型和技术型阶层的人员仍然处于疫情困扰之中。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今年4月的记者发布会上曾表示,经济复苏“不平衡且远没有完成”。
很显然,经济复苏步伐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进展。近期Delta病毒迅速扩散,给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在过去两个月里,美国新增确诊数目增幅巨大。高盛预测Delta病毒将会对消费者需求和工业生产方面造成持续性的冲击,以此将美国第三季度的增长预测从9%下调至5.5%。
疫情加剧了经济复苏的不平衡现象,而经济复苏的不平衡,又会加剧全球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
CF40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今年4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全球收入不平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超级问题之一。他指出,新冠疫情对于美国收入分配是一个全面错配的过程,在全面干预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过程中,量化宽松带来的大量钞票都流入到了富人的口袋中。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曾明确指出,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加剧是潜在风险之一。疫情期间,发达国家采取极为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兴市场国家迫于自身财力或债务压力,政策空间明显受限,经济复苏更为缓慢。即便在发达国家,疫情冲击的不对称和再分配效应,加剧了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加剧,“K型”复苏态势更趋明显,有可能强化本已上升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延缓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实际上,这种不平衡早已被广泛认知,但是各国却没有采取有效的、可持续的纠正措施。未来,各国央行将会采用何种宏观经济政策逆转这种“不平衡”,此次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