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清友
编者按
二季度以来,PMI持续回落,三驾马车集体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加速凸显,宽货币稳增长必要性提升。但与此同时,通胀压力居高不下,PPI高位磨顶,对货币宽松形成掣肘。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7月突然超预期全面降准后,市场对于下一步央行将采取何种货币政策一直争论不休。这次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直面市场关注的货币政策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对全球经济和政策的研判?全球经济复苏但分化加剧,关注疫情反弹、通胀高企、货币转向的外溢效应
央行认为全球经济总体还在复苏过程中,但分化较为明显。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较好,PMI均处于相对高位。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受疫情拖累较为明显,复苏动能明显衰减。全球经济下半年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点:一是疫情反弹,除了德尔塔病毒导致多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骤增外,还有传播能力更强的拉姆达等变异毒株,新一轮疫情挑战已经到来。二是通胀高企,全球通胀普遍走高,美国PPI和CPI爆表,核心CPI创下1992年以来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全球股市高位运行,导致工业生产成本攀升,抬升居民生活成本,金融资产加剧泡沫化,造成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累积。三是货币转向风险,通胀是货币政策的阀门,高企的通胀正倒逼货币政策收紧,不少新兴市场如俄罗斯和巴西已经加息,美联储也深入讨论了Taper的时点、节奏、构成等,货币转向越来越近,关注由此带来的资本外流、汇率贬值、金融市场风险等溢出效应。这些都是下半年需要关注的重点风险,央行对疫情和外部环境的担忧增加。
对通胀的看法?国内通胀总体可控,PPI阶段性高位运行,CPI低位震荡,重申高通胀是广义货币宽松的副作用
央行明确提出“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可见通胀是央行高度关注的经济指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制约因素。央行对CPI和PPI的短期判断是CPI维持低位平稳运行,PPI由于全球供需错配阶段性走高后趋于回落。长期CPI和PPI均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一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抑制通胀,另一方面,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会减少高碳行业排放,碳排放成本显性化会助推通胀水平,一降一升,物价总体保持稳定。另外,央行在专栏1《正确认识货币与通胀的关系》中,以2008年和2020年大宽松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广义货币大量超发必然导致通胀,尤其是货币和财政双重刺激下的货币增长,强调高通胀是货币宽松的副作用。2008年美联储扩表却没有引发明显通胀,主要是大幅扩表增加基础货币,广义货币增速还算合宜,与当期的名义GDP增速相当。而2020年的这轮大宽松,欧美日采用无上限的MMT,广义货币增长大幅偏离了名义 GDP 增速,结果导致通胀明显升温,稳住通胀的关键还是要管住货币。由此可见,央行会保持货币政策定力,不会重蹈美联储覆辙。
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定调? 继续坚持货币政策正常化,强调“以我为主”,兼顾“跨周期设计”
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不变,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再提“管好货币总闸门”,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还是坚持去年5月份以来的货币正常化,整体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多是微调对冲,不太可能转向。对于大家关心的美联储货币转向对我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溢出影响,央行也表明了态度,新增“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坚持“以我为主”,不会因为美联储的加息而骤然收紧。另外,央行还特别提到“跨周期设计”,结合730政治局会议“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表述,为明年预留政策空间的可能较大。考虑到今年下半年通胀还处于高位,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也不至于失速,提前预防对冲空间不大,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下半年会有降准和降息吗?可能会有降准和定向降息,全面降息基本没戏
央行解释了7月全面降准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应对税期高峰、 MLF到期、地方债加快发行等因素影响,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维持市场流动性平稳。考虑到11-12月MLF到期接近两万亿,四季度专项债集中发行,为保持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后续可能还会有降准对冲,或者定向降息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但全面降息的可能性极低,除非出现了经济失速、系统性风险等突发事件。
有哪些定向货币政策工具值得期待?关注MLF、OMO、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虽然央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工具十分谨慎,也特别提到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比如MLF、OMO、再贷款、再贴现等,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借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直达性、精准性特点,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新增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助推区域信贷平衡。第二,引导金融机构直达实体经济,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第三,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通过绿色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绿色金融定向降准等绿色工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碳金融工具成为下一步央行的重要着力点。
对房地产态度如何? 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严控房地产信贷,助力地产去金融化
央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配合最近持续升级的地产调控,“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严控房地产信贷的高压态势不变。今年是地产大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持续火爆,同比增长38.9%,创近5年新高,但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类信贷余额增速均明显放缓。6 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较 3 月末低 1.4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较3月末低 1.5 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 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3.4%,增速较 3 月末低 2.4 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增速全面回落,房贷平均利率却在上行,6月是5.42%,较3月的5.37%,上行了5个BP,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不断凸显,预计这一态势还会延续。在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和 房贷管理“两道红线”的大背景下,地产加速去金融化,贷款难、贷款贵将成为常态。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