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点评3月财政数据:休养生息,静观“债”变

2021年04月22日22:08    作者:张瑜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张瑜

  事 项

  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24.2%,比2019年增长6.4%;一季度财政支出同比6.2%,比2019年增长0.1%;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47.9%,比2019年增长30.1%;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12.2%,比2019年下降8.2%。

  主要观点

  一、Q1财政的三大特征

  Q1财政呈现了三个主要特征。其中,前两个和今年预算安排基本相符,预计全年都将延续,第三个Q2将起边际变化:

  1.广义财政“休养生息”。从收支差额看,Q1一、二本账合计的广义财政收支差额仅-314亿,该数字在2020年、2019年分别为-1.64万亿、-0.95万亿——Q1广义财政基本没有赤字,反映连续两年的财政开年扩张今年转为“休养生息”。从收支增速看,Q1广义财政收入同比接近30%,而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仅1.3%,和今年预算安排的收支增速格局相符。

  2.一本账支出“重民生,轻基建”。Q1城乡社区、交通运输、农林水支出在低基数下仍同比负增,成为拖累支出增速的主要原因,和今年预算安排的特征相符。

  3.二本账支出明显偏弱。主要原因是新增专项债“缺席”(Q1仅发行264亿,去年同期近1.1万亿),Q2新增专项债发行正在加速,供给高峰或在5月,预计将带动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回升。

  二、收入端:税收稳健,非税高增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2%,两年平均增长3.2%。从收入节奏看,完成了全年预算目标的28.9%,进度仍为近年来最快。

  主要税种表现参差不齐,其中市场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低增较为关注,但两者背后有不可比和季节性因素,剔除后衡量的税收收入仍较稳健:对于增值税,财政部解释为和2019年同期增值税税率不可比因素有关,扣除该因素后,一季度增值税与2019年同比增速将由-5.3%提升至4%左右;对于企业所得税,在工业企业利润高增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主要是3月缴税小月使企业所得税单月数值波动较大,无需过度解读。非税收入高增,主要由与税收恢复性增长相关的专项收入和地方处置资产贡献,引发市场对税收收入的担忧,仍待后续观察。

  三、支出端:基建支出延续弱基调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2%,两年平均下降4.7%,较1-2月大幅下降 8.3个百分点。从支出节奏看,由1-2月的近年同期最快变为落后2018、2019年同期 0.8、1.5个百分点,反映3月支出力度明显趋弱。

  其中,基建支出延续1-2月的弱基调,在低基数下录得负增长,成为支出偏弱的主要原因,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倾斜。

  四、广义财政:预计Q2支出增速回升

  新增专项债发行正在加速,预计将带动Q2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回升。根据19个省市已披露的Q2地方债发行计划,二季度新增专项债的供给高峰或在5月,目前单月已明确的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规模就已接近4000亿。

  5月新增专项债投向的边际变化值得跟踪。从目前已发行和计划发行的新增专项债看,一季度主投棚改(49%),4月主投交通(37%)、市政产业园(20%)、棚改(18%)。

  风险提示:新增地方债发行节奏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Q1财政的三大特征

  Q1财政呈现了三个主要特征。其中,前两个和今年预算安排基本相符,预计全年都将延续,第三个Q2将起边际变化:

  1.广义财政“休养生息”。从收支差额看,Q1一、二本账合计的广义财政收支差额仅-314亿,该数字在2020年、2019年分别为-1.64万亿、-0.95万亿——Q1广义财政基本没有赤字,反映连续两年的财政开年扩张今年转为“休养生息”。从收支增速看,Q1广义财政收入同比接近30%,而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仅1.3%,和今年预算安排的收支增速格局相符。

  2.一本账支出“重民生,轻基建”。Q1城乡社区、交通运输、农林水支出在低基数下仍同比负增,成为拖累支出增速的主要原因,和今年预算安排的特征相符。

  3.二本账支出明显偏弱。主要原因是新增专项债“缺席”(Q1仅发行264亿,去年同期近1.1万亿),Q2新增专项债发行正在加速,供给高峰或在5月,预计将带动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回升。

  

  收入端:税收稳健,非税高增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2%,两年平均增长3.2%(较1-2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从收入节奏看,完成了全年预算目标的28.9%,进度仍为近年来最快。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4.8%,两年平均增长2.1%(较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主要是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加上PPI涨幅有所扩大;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9.9%(较1-2月上升0.9个百分点)。

  3月税收收入两年平均增长0.3%,较1-2月下滑2.4个百分点。主要税种表现参差不齐:3月个人所得税两年平均增长16.3%,较1-2月提升7.5个百分点,拉动税收收入两年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除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外,还与股权等财产转让收入和股息红利收入增长有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年平均下降6.2%、20.5%,较1-2月下降4.8、23个百分点,拖累税收收入两年平均增速2.8、2.9个百分点。 

  市场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低增较为关注,但两者背后有不可比和季节性因素,剔除后衡量的税收收入仍较稳健。对于增值税,财政部解释为和2019年同期增值税税率不可比因素有关,扣除该因素后,一季度增值税与2019年同比增速将由-5.3%提升至4%左右;对于企业所得税,在工业企业利润高增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主要是3月缴税小月使企业所得税单月数值波动较大,无需过度解读。

  非税收入高增,主要由与税收恢复性增长相关的专项收入和地方处置资产贡献,引发市场对税收收入的担忧,仍待后续观察。据财政部解释,一季度非税收入20.7%的同比增长,一是受增值税、消费税恢复性增长带动,随之附征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恢复性增长28.1%(与2019年相比增长7%)带动专项收入增长30.6%,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8个百分点,二是各地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全国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13.8%,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

  

  支出端:基建支出延续弱基调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2%,两年平均下降4.7%,较1-2月大幅下降8.3个百分点。从支出节奏看,完成了全年预算目标的23.5%,由1-2月的近年同期最快变为落后2018、2019年同期0.8、1.5个百分点,反映3月支出力度明显趋弱。

  其中,基建支出延续1-2月的弱基调,在低基数下录得负增长,成为支出偏弱的主要原因,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倾斜。基建支出方面,城乡社区、交通运输、农林水三项基建类支出一季度同比均为负增长(-4.1%、-7.8%、-5.5%),3月两年平均下降25.2%、5.9%,11.6%(较1-2月分别下降20.2、回升10.9、下降12.8个百分点),分别拖累财政支出两年平均增速3.1、0.4、0.9个百分点。民生支出方面,“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支出一季度分别增长13.8%、8.3%、6.1%,3月两年平均增速虽也为负(-3.1%,-4.5%,-3.2%),但仍明显高于基建类支出,合计拖累财政支出两年平均增速仅1个百分点,反映今年预算支出“重民生、轻基建”的整体安排。

  

  广义财政:预计Q2支出增速回升

  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7.9%,两年平均增长14.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48.1%。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下降12.2%,两年平均下降4.2%,主要是去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大量发行(近1.1万亿),而今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仅发行264亿。

  新增专项债发行正在加速,预计将带动Q2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回升。截至4月22日,4月份已发行和计划发行的新增专项债达1978亿,发行节奏较此前明显加快。根据19个省市已披露的Q2地方债发行计划,二季度新增专项债的供给高峰或在5月,目前单月已明确的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规模就已接近4000亿,预计将带动Q2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及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回升。

  5月新增专项债投向的边际变化值得跟踪。从目前已发行和计划发行的新增专项债看,一季度主投棚改,4月主投交通、市政产业园、棚改:一季度使用2021年提前下达债务限额的150亿元专项债中,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74.7亿,占比49%,交通基础设施53.8亿,占比36%。4月已知投向的1978亿新增专项债中,交通基础设施738.3亿,占比37%,市政产业园387.2亿,占比20%,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355.8亿,占比18%。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张瑜 财政支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