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信贷中的地产灰犀牛

2021年02月18日23:10    作者:张瑜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张瑜

  主要观点

  2020年信贷结构回顾:转型元年的变与不变

  2020年疫情之下,货币政策推出多项支持实体的政策组合拳,也使得2020年成为2012年后信贷结构变化之元年。从新增、存量、增速、银行集中度四个层面拆解贷款结构,2020年信贷结构之变,在于制造业融资环境显著改善而房企融资承压,但不变的是银行对于居民住房贷款的严重“偏科”、居民贷款增速居于高位、居民杠杆风险加速积聚——

  12020年制造业贷款新增规模约2万亿超过过去4年新增总和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止跌回升(10%),工业、小微、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实现双位数增速。

  2、房地产开发贷信贷占比和增速双降。在三条红线的约束下,房开贷增速低于总贷款增速,仅以个位数增长(6.5%左右),存量信贷占比也下降至8.8%。

  3、居民按揭贷款调整非常有限,居民杠杆风险积聚。2020年新增基本持平,余额同比增速14%,存量占比从2013年持续抬升,到2020年末已经高达20%,并推动居民杠杆加速攀升。

  房地产贷款:银行扩张的捷径,金融风险的容身所

  地产贷款具备低不良、高回报的特点,对于银行的确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尤其是按揭贷款,LPR改革后企业贷款利率持续压降,按揭利率-企业贷款利率利差持续走阔,按揭贷款成为银行的超优质资产。此外,老百姓的购房热情保证了按揭贷款的需求,也使得银行在业务开拓上更为轻松。

  但同时房地产贷款成为金融风险巨大的“灰犀牛”。企业部门,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源上的“挤出效应”日益明显。信贷投向的地产偏好已经成为我国银行的历史传统,几乎非外力不可转移,甚至在信用收缩时期,银行抱团安全边际高的房地产贷款,反而剧烈挤压了制造业、民企、小微贷款。居民部门,房地产贷款的增长则直接导致了居民杠杆风险的积聚,进而限制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加剧了整个金融系统风险。2020年末,我国居民杠杆达到了62%,居民信贷/可支配收入口估算接近140%。

  由此来看,货币政策转弯的过程中,需要警惕银行再次抱团安全边际高的房地产贷款,反而损坏了2020年金融让利实体、信贷结构改革的成果。12月底以来,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既是对近期房地产价格加速上涨的应对,也是吸取过去信用调控的教训,在新一年信贷开门红之前,预先按下银行抱团房地产贷款的苗头。其中,具体测算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形成的信贷压力主要集中在按揭贷款,按揭同比少增的幅度大概率在7000亿以内。房开贷在2020年低基数上压降压力不大,短期内冲击有限。

  2021 年信贷结构展望:稳按揭占比,稳居民杠杆

  一步展望2021年信贷结构——首先,住房贷款大概率将结束对于信贷资源的侵占。预计按揭余额占比或停留在20%左右,新增占比或降至18%左右(2020年新增占比21%)。其次,制造业贷款占比有望小幅抬升。除了企业融资需求依然活跃外,央行货币政策也明确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央行将延续实施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挥普惠再贷款再贴现作用。

  对于银行而言,全年信贷布局以及一季度抢资产的重点发生改变。对私上,以消费贷替代按揭贷业务,对公上,以制造业贷款替代房开贷业务。尤其是在一季度,趁经济仍在微过热阶段,企业融资需求依然强劲,多数银行或选择在年初争夺制造业优质贷款项目。预计一季度新增信贷同比持平的压力不大,并且信贷结构还有望进一步向好,对公长贷占比有望进一步抬升。

  对于居民部门,我们预计居民杠杆2021年抬升幅度在2个百分点以内,抬升速度应为2012年以来最慢。长周期视角下,居民杠杆率的下降有利于缓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压力,但在中期维度上,考虑到地产销售的回落,不排除地产后周期消费未来调整的可能,并在边际上影响核心CPI修复的斜率。

  风险提示:银行年初信贷压降速度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2020年信贷结构回顾:转型元年的变与不变

  2020年疫情之下,货币政策推出多项支持实体的政策组合拳,也使得2020年成为2012年后信贷结构变化之元年。我们从新增、存量、增速、银行集中度四个层面拆解贷款结构,发现2020年信贷结构之变,在于制造业融资环境显著改善而房企融资承压,但不变的是银行对于居民住房贷款的严重“偏科”、居民贷款增速居于高位、居民杠杆风险加速积聚——

  1、2020年制造业贷款新增规模超过过去4年新增总和(2020年新增约2万亿,2016-2019年累计新增1.65万亿)。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也终于止跌回升(10%),工业、小微、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均实现双位数增速。

  2、房地产开发贷信贷占比和增速双降。在三条红线的约束下,房开贷增速低于总贷款增速,仅以个位数增长(6.5%左右),存量信贷占比也进一步下降至8.8%。

  3、居民按揭贷款调整非常有限,居民杠杆风险积聚。2020年新增基本持平,余额同比增速14%,存量占比从2013年持续抬升,到2020年末已经高达20%,并推动居民杠杆加速攀升。

  (一)信贷结构追踪:新增与存量视角

  从新增视角看,2020年贷款结构进一步向实体倾斜,同时减少房开贷、挤压套利水分:一是新增贷款投向偏重企业部门,这与金融让利实体的目标相一致,也和企业在疫情中流动性需求增加有关(从企业经营贷款占比抬升可见一斑)。二是期限分布上,中长期贷款占比进一步抬升至72%,而票据融资这一套利冲贷的融资工具占比压降至6%。三看行业层面,基础设施类贷款依然是新增信贷的主要投向(占比30%左右),但房地产和制造业新增占比出现了反转,两者一增一减,房地产贷款占比压缩一半至10%,而制造业贷款占比翻倍至15%左右。

  但另一方面,新增贷款结构的变化也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服务业新增贷款虽然同比多增近1万亿,但占比回落,背后对应的是服务业疫后恢复困难较大,企业融资需求低迷,银行投贷意愿也相对薄弱。二是个人经营性贷款激增,同比增长近80%,除了普惠目标下支持小微企业的经营贷,流向房地产市场的违约经营贷增长也是原因之一。

  从存量视角看,同样可以发现实体企业及民企获贷能力在2020年有明显提升,这意味着我国存量信贷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自2014年以来首次止跌(2020年中在10%左右),二是小微企业普惠贷款余额占比也终于接近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接近9%)。

  但不容忽视的是个人按揭贷款占比已经持续抬升到了20%,除了在2020年一季度因为疫情原因受到一点波折,攀升趋势自2012年来没有丝毫改变。换句话说,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信贷资源加在了居民部门的头上,且最终的去向是房地产企业。

  (二)增速之变:实体贷款激增,房地产贷款缓落

  实体贷款余额增速在低基数上实现了飞跃。制造业中长期(2020年末余额同比35.2%)、工业中长期(2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30.3%)均在总贷款增速余额以上(12.8%),意味实体贷款占比开始抬升。

  房地产信贷增速受到抑制,但按揭增速调整非常有限。对公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仅以个位数增长(6.5%),自2019年四季度开始持续低于总贷款余额增速。居民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也保持慢回落的态势,但同比15.6%的增速依然高于总贷款增速近3个百分点。居民住房贷款的高增速,也直接导致了总量结构中按揭余额占比持续抬升,并推升居民杠杆水平上行至全球高位。

  (三)贷款集中度之争:谁在引领结构变化

  值得再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是哪些银行在主导我们刚刚讨论的信贷结构的变化?这需要分析我国房地产贷款和制造业贷款集中度的问题,即各类贷款业务中大中小行的信贷占比。

  对于住房贷款,几乎所有银行都以按揭贷为重心业务,近两年中小型银行尤其突出,积极抢占新增份额。可以说,按揭贷款的高增,背后是所有银行在信贷资源上的倾斜。

  存量上,大型中型银行的按揭占比超过九成。2020年中一档银行余额占比70%,二档银行占比17%,其他银行占比13%。大型银行的按揭贷款余额占比在2013-2015年间高达81%,但在2016年开始持续回落,至2020年中降至70%。期间谁抢占了按揭新增份额?2015-2016年,主要是股份行抢占(新增按揭占比从10%左右提升到20%以上)。2017-2020年,主要是三档银行抢占(新增按揭占比从从13%提升到23%)。

  就各类银行的按揭贷款增速来看,积极拓展按揭市场是近年小型银行共同的发展策略。2020年大中小按揭贷余额增速均小幅回落,分别达12%、19%、35%,小型银行按揭增速持续高于大、中型银行。

  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上,各类银行存量占比基本不变,第一档、第二档、其他银行余额占比分别达27%、17%、56%。但从各行房开贷余额增速看,小型银行自2019年开始持续压降,反而是国有大行房开贷余额增速在2020年上半年抬升近3个百分点。特别是从新增同比来看,国有行同比多增高达50%。

  在制造业贷款业务上,国有大行和中小行是2020年制造业贷款增长的双引擎。2020年上半年,第一档、第二档、其他银行余额占比分别达46%、16%、38%。但此前在2016-2019年,中小行基本是制造业贷款唯一的救生浮木,四年间大、中型银行累计新增贷款为负,仅小型银行新增制造业贷款接近2万亿。

  2016-2019年,前有房市疯狂,后有去杠杆,在国有行和股份行集体逃避制造业贷款的时候,基本上是由小银行在完成制造业贷款的投放,但可谓独木难支。直到2019年货币政策基调边际转向,国有大行开始发力制造业贷款,趋势才停止恶化。再到2020年伴随着再贷款再贴现等支持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国有行和中小行共同成为制造业贷款的双主力,也才真正实现了制造业贷款的增长。

  二

  房地产贷款:银行扩张的捷径,金融风险的容身所

  (一)房地产贷款的吸引力

  综合来看,2020年金融支持实体,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基本是成功的,美中不足的是房地产贷款的高增速,一体现在中小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倾斜,二体现在国有大行加大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力度。

  究其背后原因,房地产贷款尤其是按揭贷款,对银行来说确实是高回报、易获得的优质资产。

  首先,房地产贷款具有低不良、高回报的特点,这一优势在2019年后更为凸显。对按揭贷款,LPR改革后企业贷款利率持续压降,而按揭反而受限于5年LPR为下线,导致按揭利率-企业贷款利率利差持续走阔,按揭贷款成为银行的超优质资产。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在“三条红线”限制下,中小房企生存空间受压,银行房开贷额度优先头部房企,国有大行更具业务优势。

  其次,老百姓的购房热情保证了按揭贷款的需求,银行在业务开拓上更为轻松。2020年底至2021年初,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加速上涨。此外,2020年末10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达近年新高,月均较2017-2019年同期增加170万平方米左右。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高达8.7%。

  (二)房地产贷款高增背后的风险

  但同时房地产贷款正成为金融风险巨大的“灰犀牛”。对企业部门,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源上的“挤出效应”日益明显。信贷投向的地产偏好已经成为我国银行的历史传统,几乎非外力不可转移,更能穿越信用的宽松和紧缩周期。简言之,过去的信用周期中,总是“松”松了房地产贷款,“紧”紧了制造业贷款。

  在信用宽松时,房地产作为逆周期行业占领了主要信贷资源。比如2012年,房开贷同比多增5800亿,而制造业贷款少增了2600亿;2015年,按揭贷款多增9400亿,制造业贷款仅仅多增1600亿。

  在信用收缩时,银行抱团安全边际高的房地产贷款,房地产贷款调整有限甚至继续多增,反而是制造业、民企、小微贷款遭到了挤压,新增受阻。比如2013年,按揭贷款多增7050亿,制造业贷款少增2400亿。2016年-2018年,房开贷持续多增,而制造业贷款新增规模持续被压制在每年2000亿的水平。

  对居民部门,房地产贷款的增长则直接导致了居民杠杆风险的积聚,进而限制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加剧了整个金融系统风险。2020年末,按照居民信贷/名义GDP口径,我国居民杠杆达到了62%,按照居民信贷/可支配收入口径,我国居民杠杆已经接近140%,远超美国和日本。

  (三)以监管之力扭转银行信贷偏好

  由此来看,货币政策转弯的过程中,需要警惕银行再次抱团安全边际高的房地产贷款,反而损坏了2020年金融让利实体、信贷结构改革的成果。12月底以来,从颁布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到各省市前后出台《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既是对近期房地产价格加速上涨的应对,也是吸取过去信用调控的教训,在新一年信贷开门红之前,预先按下银行抱团房地产贷款的苗头。

  其中,具体测算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对房地产贷款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认为压降压力将主要集中在按揭贷款,导致2021年新增按揭贷款同比少增的幅度大概率7000亿以内。

  估算当中,我们简单假设总贷款余额增速与各行贷款余额增速一致,并且样本银行(34家公布具体房贷数据的银行)按揭贷款与总按揭贷款余额的占比基本不变。则按照各行2021年末需要达成的按揭贷款比例,对应不同的2021年总贷款余额,可得不同的2021年末的按揭贷款余额和新增按揭规模。房地产贷款规模按同样办法估算。结果显示,对应10.5%-12%的信贷余额增速,2021年新增按揭规模在3.6-4.3万亿,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在0.95-1.25万亿。对比2020年新增按揭为4.24万亿,新增房开贷为0.93万亿。调整压力主要集中在按揭贷款,短期内冲击有限。

  其中悲观假设下,信贷余额增速压降到10.8%,则总新增信贷和新增房地产贷款都要同比少增约9500亿,意味着银行面对集中度要求,单边压降房地产贷款以作应对,造成信用剧烈收缩的情景。但考虑到2021年政策“不急转弯”的定调,支持实体经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续作,以及企业依然较为活跃的融资需求,我们认为这一情景的概率不大。

  其余几种情景下,新增房地产贷款均为同比少增,但对应的总新增信贷均维持多增或持平。意味着如果银行主动积极的应对监管,开拓制造业贷款、小微贷款业务,集中度要求对整体信贷增长的压力有限。

  三

  2021年信贷结构展望:稳按揭占比,稳居民杠杆

  结合2020年信贷结构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测算,展望2021年信贷结构——首先,住房贷款大概率将结束对于信贷资源的进一步侵占。预计按揭余额占比或停留在20%左右,新增占比或降至18%左右(2020年新增占比21%)。其次,制造业贷款占比有望小幅抬升。除了企业融资需求依然活跃外,央行货币政策也明确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在《2020年货币政策回顾与2021年展望》中,孙国峰司长表示将继续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机制,延续实施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挥普惠再贷款再贴现作用。

  对于银行而言,全年信贷布局以及一季度抢资产的重点发生改变。对私上,以消费贷替代按揭贷业务,对公上,以制造业贷款替代房开贷业务。尤其是在一季度,多数银行或选择趁经济仍在微过热阶段,企业融资需求依然强劲,争夺制造业优质贷款项目。结合我们的信贷官调查来看,预计一季度新增信贷同比持平的压力不大,并且信贷结构还有望进一步向好,对公长贷占比有望进一步抬升。

  对于居民部门,我们预计居民杠杆2021年抬升幅度在2个百分点以内,抬升速度应为2012年以来最慢。长周期视角下,居民杠杆率的下降有利于缓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压力,但在中期维度上,考虑到居民杠杆和地产销售的回落,不排除地产后周期消费未来回落的可能,并在边际上影响核心CPI修复的斜率。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