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货币政策为什么要看利率,而非数量?

2021年02月19日11:38    作者:王剑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剑

  央行经常给大家讲授《货币银行学》知识。在学校里若不好好听课,最多就是挂科补考,而若不好好听央行讲课,是要在市场上被收割的。所以,有人给你讲课,不但不收学费,还能帮你少亏钱,要好好听。

  最近央行又讲了一个知识点:货币政策,到底是利率重要还是数量重要?

  现在可回忆下《货币银行学》上怎么讲的。

  货币政策工具,大致分为价格型、数量型两种。价格型,是指调节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政策。数量型则是指直接调节数量或规模的,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贷款规模等。

  货币政策最后的效果,也是价、量两个方面的体现:价升了,或,量收了,那么货币市场自然是紧了。

  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量价高度相关,所以价格型和数量型理论上会产生相近的效果。量少了,那么自然价高了。因此,关注量,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但问题是,量是很难全面看清的,而价是最为实时反映松紧的指标。所以,看价才是更可取的方法。

  我们先搬出一个知识点,现行的流动性体系:

  我们平时讲货币市场的松紧,关键是看这个市场上可随意动用的资金的多少,这个能随意动用的资金当然就是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上图中的杯中酒,这个杯子就是银行的准备金账户(超额存款准备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分账户的,就是同一个准备金账户,即银行开在央行的账户)。

  首先,银行拥有一定量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发放贷款,派生了更多存款(M2,当然,M2还有其他派生渠道,先不管),于是存款增多,那么按一定比例冻结准备金,那么剩下的超额准备金就少了(这在图中体现为虚线上移,虚线以上的部分才是超额存款准备金)。

  如果超额准备金少了,那么一般来说货币市场自然是更紧了。这时,如果央行要保持原来的宽松程度,那么她有几个选择:一是往杯里加酒,就是通过MLF、逆回购等方法,将基础货币提供给银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图中虚线下移。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每调节0.5个百分点,都对应一大笔钱,太“大”了,所以不适合作为常规工具,于是日常的调节就是第一种方法:往杯里加酒,就是宽松,或者从杯里取走酒(MLF、逆回购等到期不续做),就是收紧。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看央行MLF、逆回购的数量,来判断紧还是松,似乎是可行的。

  可问题在于,这个酒杯,除了央行自己增减酒外,这些酒还有其他增减渠道,而那些渠道又不是日常能跟踪的,所以,光看央行增减多少酒,就来下结论说紧还是松,很多时候是不靠谱的。

  常见的其他增减方式:

  (1)财政收支:财政收税时,就会把这些酒收走,而财政支出时,酒又回来了……但我们没有办法每天跟踪财政收支。财政收税的日子可能还有个计划表,财政支出的日子却是完全无法估计的……

  (2)外汇占款:银行用美元向央行换人民币时,酒变多(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而若换回美元,酒又变少了。这个数字也没法每天跟踪。

  (3)现金取现:居民从银行将存款提取为现金时,酒也变少;存回来时,酒又变多了……我们没办法每天跟踪现金存取数字。

  (4)投放信贷:银行放贷不会直接增减酒,但会间接影响。银行放贷后,派生了存款,已达到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基数变大(图中资产负债表右侧的存款增多),于是更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被冻结为法定,于是剩下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就少了。银行其他也能派生存款的资产业务,也是同理。

  因此,最终决定酒多酒少的,是央行增减酒和上述所有增减渠道全加总起来,最终确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多少。光看央行增减多少,是不靠谱的。

  比如,某一天,财政支出了很多钱(这事市场无法观测到),于是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多了。银行觉得没必要留这么多资金,刚好第二天有逆回购到期,就不用续做了,把这多余的准备金还给央行。于是,市场上看到这一天有大笔逆回购到期未续做,开始纷纷传播:央行回收流动性,货币政策要收紧了……

  可见,这种判显然是不靠谱的。

  看量是不靠谱的,那么看价会靠谱一些。因为,央行会汇总所有的准备金增减渠道之后,最终来决定今天是投放还是回笼基础货币,最后将市场流动性维持在一个她认为合理的水平,然后,这个水平会生成最终的价格: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市场就越宽松。

  注意,哪怕是上面这句结论,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很高,但大家都因为信心或别的原因,不愿意把钱投放出来,那么市场依然是紧的……这种情况历史上也发生过。好在发生得不多,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依然是可以用这个结论的。

  因此,要看市场松或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盯住市场上利率高低,市场利率可以看SHIBOR、R007、DR007等(我国尚未明确哪一种利率是市场上的基准利率,所以多看几个)。央行通过量的手段可以影响这个利率,也可以通过价的手段。比如,她可以提高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的利率(这个叫政策利率),包括MLF、逆回购等的利率,从而引导市场上的利率上升。

  市场利率上行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也会上行,于是他们放贷款的利率也会上行。这就是理想中的利率传导。

  但是,这种传导需要很理想化的环境,我国还不具备,所以央行仍然需要一些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看到这里,大家还是老老实实买一本《货币银行学》好好复习一下吧。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8年加盟国信证券,任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