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社交媒体如何影响你的投资理财?

2021年02月05日13:23    作者:吴飞  

  意见领袖丨吴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最近GME散户“轧空”,“血洗机构”事件成为媒体的热点,虽然类似的事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中间有些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网络社交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加速聚集和引爆的作用。

  当社交媒体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要正视社交媒体影响居民投资理财的问题。

  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最新的社交媒体行业数据分析显示,中国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规模达到7.8亿人,这个数字可谓惊人。同样地,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数据显示,有70%的美国人正在使用社交媒体,而这个比例在2005年只有5%。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乃至财务观念和投资理财行为。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还显示,超过33%的成年人会就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金融信息咨询投资公司和财富管理顾问。此外,有70%的富裕投资者会受社交媒体上信息的影响而改变投资决策。

  社交媒体对投资理财的影响

  社交媒体如何影响公众的投资理财行为?我们通过美国知名金融公司嘉信理财对于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三个国家和地区新富人群(中产阶级人群)投资理财行为的调研来回答这一问题。

  嘉信理财于2019年发布的《现代财富指数调查》(2019 Modern Wealth Index Survey)报告调查了1,000名21至75岁的美国居民对其储蓄、支出、投资等财富管理方式的看法。报告显示,57%的受访者表示对他们的朋友如何花钱感兴趣。另有60%的受访者表示,当看到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些引人瞩目的生活经历时,他们会好奇自己的朋友如何负担得起这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调研发现社交媒体主要对美国居民的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行为产生了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跟邻居攀比(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在上述调研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坦言,看到朋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会驱使自己在相应的物品、服务上进行消费。这种影响被称为“社交媒体嫉妒”。

  第二,超出能力的支出(Spending beyond their means)。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看到朋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后,为使自己能与他们拥有类似或相同的经历,自己往往会进行“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开销。而2018年安联保险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也显示,57%的受访者会受社交媒体的影响而进行本不在计划中的消费。

  第三,专注于支出而非储蓄。57%的受访者表示,相比于储蓄,他们更关注朋友的消费方式。另有六成受访者称,当看到自己的朋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在高档餐厅吃饭或是旅游景点度假时,他们会很好奇这些朋友如何负担得起这样的生活。

  无独有偶,嘉信理财发布的《2019香港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中也谈到了类似的现象。研究发现,香港新富人群对亲戚和朋友的财务状况有极大的兴趣。对他们的储蓄、月收入和投资产品感兴趣的受访者占比分别达46%、41%和39%。

  而针对中国大陆市场,嘉信理财联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发现,社交媒体同样影响着中国新富人群的投资理财决策,且这种影响并不是很正面。社交媒体作为一种传播迅速且来源广泛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理财所需的各类信息。但与此同时,密集和繁杂的信息也难免带来信息负荷的烦恼。报告指出: “社交媒体上纷繁的信息导致新富人群在金融投资时无法专注于自己的长期财务目标。”

  社交媒体会影响投资理财行为的理性因素

  社交媒体的繁荣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表征之一,而数字化社交对于金融投资的影响是一个全新的议题。所有的金融活动要做到有效率,最核心的要素是投资决策者掌握准确、完整、及时和对称的信息。对此,社交媒体可以有效减少投资理财中存在的信息障碍,缓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往,投资者只能通过专业媒体或者行业杂志查阅信息,而如今只需通过社交媒体的推送即可获取。信息获得的难度大大降低,信息成本当然也降低了。

  同时,相比于传统的信息来源,社交媒体平台能以更为高效的方式传递海量、及时的信息。投资者手握一部移动终端,即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难怪有人就有了“现在上社交媒体咨询理财建议都比专业人士更靠谱。”这样的错觉。这种错觉深刻反映了以互联网平台为主的新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冲击。它也向整个金融行业传递了重要的讯息,即传统的理财专业人士必须转变观念,积极适应全新的金融发展模式。

  社交媒体影响投资理财行为的非理性因素

  正如前文所提到,当我们看到朋友圈里晒出的网红景点或是新一代数码产品时,往往会被“种草”。人们为何会如此关心朋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他们的财富行为又为何会受到这些社交媒体信息的影响?

  其中一大原因便是“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心理在作祟。简而言之,它描述的是人们总感到别人在自己不在时经历了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的心理状态和希望与别人所经历的事情至始至终保持关联的渴望。同时,它也被定义为一种对后悔的恐惧。这种恐惧使你情不自禁地陷入对错过结交社会关系、获取新奇经历的忧虑之中。自我决定理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认为,获得自己与他人相关联的这种感觉是一种合理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由此,错失恐惧心理则被认为是人们因自己当前或长期没有得到上述需求的满足而产生的一种自我调节状态。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的社交方式从过去的面对面交流逐步发展到线上沟通。社交媒体的出现让社交门槛大为降低,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在社交平台上关注的内容越多,错失恐惧心理就愈发强烈。

  具体到投资理财上,“错失恐惧”表现为生怕错过良好投资机遇的忧虑心理。当看到朋友圈里好友分享的“爆款基金”时,我们会害怕自己因错过这样发财致富的机会而后悔。受此影响,许多投资者难免会做出冲动而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因此,深入了解并有效管理社交媒体对我们的财富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每位投资者的自我约束。我们必须正视自己对于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以及这种状态对自身投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并对自己的财富管理做出相应调整。而另一方面,提升投资者金融素养、塑造有序的金融市场也离不开有关部门和金融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本文作者介绍:现任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主要研究行为金融和私人(家族)财富管理。2004-2010年在新西兰梅西大学任教,曾任亚洲金融协会理事,期刊Economic Systems特约主编。)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