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朱振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最重要的政策指引,没有之一。近几年会议定调之后,第二天市场都基本给了很正面的反应。2017年周三开完,周四上证涨了0.38%,创业板涨0.42%,涨的好的是科技。2018年周五开完,周一上证涨了0.43%,创业板涨1.1%,涨得好的是通信等科技板块。2019年周四开完,周五上证涨了1.78%,创业板涨2%,领涨的是金融,尤其是券商。今年的会议有哪些重点?给大家做了简单梳理,下周三我们的年终策略会还会给大家详细讲解。
1、没再提“经济下行压力”,罕见提政策操作“不急转弯”,明年不再是宽松的调子。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先要看的就是宏观定调。2018年时隔四年再提经济下行压力,定调是宽松,所以2019年加大力度降准降息;2019年继续重申经济下行压力,定调依然是宽松,但同时强调“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所以2020年宽松力度明显弱于2019年,边际已经开始收紧。今年删掉了连提两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因为经济已经企稳回升,而且罕见提“不急转弯”,现在的方向是暂停降息、边际收紧,明年调子会顺着这个走,定调不再是宽松。把需求侧改革理解成需求侧刺激你就大错特错了。当然,不急转弯意味着也不会骤然收紧。
2、房地产时隔两年再次列入重点工作,剑指大城市住房问题。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列6-8个重点工作,2017年曾经把房地产列入,主要是“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后来相关的租售同权概念股还涨了一波。但2018和2019年的会议都基本没多提房地产,只是强调房住不炒,更没有把房地产单独列入重点工作,今年重新列入重点任务,原因很简单,因为房地产又闹心了,问题出在类似蛋壳这样的大城市住房市场,下一步会加大力度规范,但这和大部分城市无关,整体的房地产政策依然是中性偏严,更不会刺激。
3、货币政策首提要和名义GDP相匹配,其实也是稳健偏紧的思路。原来的提法都是和经济发展相匹配,今年精确到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也就是说要考虑通胀的问题,不能只看实际GDP。今年的名义GDP增速只有1.4%,过去三年分别是11.5%、10.5%和7.8%,而我们今年的M2和社融增速都很高,M2现在10.7%,显然货币有点跑得太快了,明年会适度放缓,这其实也是偏紧的思路。
4、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利好银行。其实银行业绩本来就在随着经济复苏,如果能进一步补充资本金,能缓解监管的压力,给业务扩张留出更多空间。另外,这也有点给银行甜头的意思,之前一直在让利,结果让蚂蚁这样的新金融占了上风,现在一手去新金融的杠杆,一手给传统金融补资本金(相当于增加放贷能力),监管的导向已经不言自明。
5、财政的“积极”定调虽然11年未变,但其实今年定调稳中偏紧。财政的关键是看债务,如果提扩大地方债,则偏宽松,但如果提债务风险,则偏紧缩。今年没有提专项债,而是重“提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还罕见的提“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显然是控杠杆的一个思路,这和货币的定调是相匹配的。不过,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出会继续增加,这是例外。
6、明年八个重点工作,首次把科技排第一。前几年都是新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制造业、三去一降一补这样的任务,今年前两大任务都是和科技有关。中国的未来不能靠放水,而是靠科技创新。两个点值得关注:一是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未来十年是科技攻关关键十年;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科技攻关的重点是让一批卡脖子的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三个方向,一是基础零部件,包括芯片这样的核心元器件;二是基础工艺,比如芯片的晶圆制造,以及这个过程中用的光刻机;三是关键基础材料,比如生产芯片要用到的光刻胶。
7、首次提出“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纯蹭概念的项目可能会成为烂尾工程。上一轮战略新兴产业计划的一个教训就是政策支持导致过多的社会资本涌入,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而这一点在当前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可能重演,共享单车这些已经是前车之鉴,社区团购、芯片等新兴的热门行业也要警惕。
8、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汽车等限购措施会以不同方式改革和松动。消费是老百姓的合理需求,以后不会过多的用行政方式去限制,而是用行政+市场两条腿走路。
9、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并不是专门针对蚂蚁的政策,而是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过去企业都很小,大企业主要是四大行和两桶油这种纯央企,他们的垄断是可控的,极端情况下只需要国家拆分就可以了。但现在民营的巨头逐渐超过国企,成为市场的主导,而他们在原体系里并没有受到过多约束,这就导致了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肯定会有所限制。即便是国外,反垄断也是巨头们最大的敌人,因此产生的罚金都是数以10亿计。
10、首次把碳达峰、碳中和列入重点工作。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好新能源产业。但新能源产业之前有产能无序扩张和产能过剩的惨痛教训,所以这一次政策思路会更稳健,不会完全走补贴的路子,还是要增强产业自身的发展质量,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从产业上看,新能源汽车这些终端应用还不成熟,但中上游的产业机会相对确定。
附:会议公告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总裁、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