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张明
1、“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在新冠疫情持续冲击下,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中美关系与全球化将会何去何从?全球经济长期性停滞是否会继续深化?拜登政府上台之后,在中美经贸摩擦方面是否会进行重大政策调整?中美金融关系将会如何演进?未来是否会爆发中美金融战?金融战如果爆发,将会沿着何种逻辑线索展开?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应对?
2、“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在今年4月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文件中,数据作为一种单独要素被首次提出。近期的一些热点事件引发了社会关于数据要素的所有权权属应该归公司、归国家还是归公众的激烈讨论。在这一方面,欧元区明显走在了美国与中国的前面。未来如何界定数据要素的所有权?为何对数据要素进行估值?如何加强对数据的保护以及数据资源的流通?如何对掌握着海量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巨头进行监管?
3、“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这是一个很新的提法。在过去,我们不是把房地产纳入实体经济范畴,就是把房地产纳入金融(虚拟经济)范畴。或者把房地产行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分别纳入实体与金融范畴。所谓金融空转与脱实入虚,都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不匹配有关。这次把房地产与金融、实体经济三者相提并论,反映了对房地产的重视。按照笔者的观察,从2017年年底2018年年初,中国政府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思路已经成型并且会长期延续。这一调控思路经历了中美经贸摩擦与新冠疫情冲击两次考验。未来,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渐消化掉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风险,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4、“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过去的常用表述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慎”与“稳步”相比,前者似乎更为谨慎,对潜在风险更加重视。在2009年至2018年,中国可谓经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一轮完整周期。在上一个周期内,人民币国际化在较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推动,且非常重视发展香港等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在这一前提下,汇率升值预期、境内外利差变化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快与慢。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将以培养境外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为基础。中国政府将会鼓励人民币在东亚产业链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广泛使用,并通过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来提供更广、更深、更富流动性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RCEP的签署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周边化提供新的动力。如何在RCEP区域内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值得深入研究。
5、“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在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脱贫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顺利实现,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与推进节能环保依然任重道远。在潜在增速放缓、中美摩擦加剧、新冠疫情爆发这三重冲击下,近期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演进表现出新的特点。例如,最近一系列地方国企产业债违约,引发了市场的普遍关注。一方面如何尽快打破刚性兑付格局、促进债券市场更加准确的定价,另一方面如何避免债市的违约现象传导叠加,甚至引爆债券违约的“雪崩”,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实现打破刚兑与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权衡,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本文原发于: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