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
今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这一场经济危机并非传统的金融危机,与资产无关,这是一场穷人的危机。
无工作、无收入给低收入人群带来了经济危机,李稻葵教授将这次经济危机称为“穷人”的经济危机。在中国国民对当今经济危机恐慌时,正印证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的经典思想,在经济市场前行,就犹如在黑暗里前行一般。
只要知道天亮时的路,多久的黑暗都能够熬过去。李稻葵教授传达的的信息——未来十五年要将中等收入人群提升至8亿,是给国民的一颗定心丸,支撑国民走过漫长的黑夜。
低收入人群的危机
李稻葵教授以中国的现状作为依据,分析了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及对人民未来的生活的期望。自新冠肺炎以来,全球经济缩减了2.5%,世界正经历着200年来最严重的四次经济消退之一。
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国上半年的生产总值下降了1.6%。随着复工复产,生产总值在第二季度恢复到了3.2的正增长,预示着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平稳。这场低收入人群的危机,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美国展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特殊的货币政策让华尔街的精英们浴火重生,经过多次资本的熔断,此时美国的股市逐步恢复到了疫情爆发前的水平。美国采取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样政策下,直接受益的是高收入人群。
此时的低收入人群依然面临着失业、市场经济萎缩的困境。除了国家政策上的便利,高收入人群的办公方式是多元的,疫情期间可以采用线上办公的方式办公,除此之外,高额的储备资金,让他们更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经济收入主要靠劳动力。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对服务型消费的打击是最大的,疫情居家减少了大众出行的概率。服务市场与物理网点是分离的,无法采取线上的方式营业。
服务类行业随着疫情的到来,被迫停业。依靠劳动力养家糊口的低收入人群温饱成为问题,这次经济危机直接受害者是低收入人群,这一场最严重、最难面对的穷人经济危机。
保民生,提高就业率
中国一贯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准则,保民生是中国目前的第一要务,国家将今年的发展目标定位增加900万以上的就业率。将今年甚至是未来两年的发展,集中精力提高就业率,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上,缓解低收入人群,因疫情带来的冲击。
要想恢复疫情带来的经济衰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李教授分析了中国现状,提出了想要解决中国如今的经济困境,至少还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疫情的到来,激化并放大了国际矛盾。自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将矛头指向了中国。
各方因素的发酵,国家社会把自己国家内部的矛盾,转嫁到了中国头上。中国如今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国内的就业率,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020年6月,中国国内百所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
在经济受到重创的前提下,国家实行了变革,制订了新的就业目标,采取就业流转的政策,增加就业岗位、腾出了许多旧的岗位,总计创造出了将近100万个工作岗位。
除增加岗位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财政、货币刺激策略。国家政策心系人民,国家以保障民生为己任,把提高就业率作为第一要务。
未来15年,将中等收入人群提升至8亿
李稻葵教授提出了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提议。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为4亿,低收入人群依然占据人口比例的绝大部分。在将来的15年里,中国应当将中等人群的数量提高至8亿。
国家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来说是,人口数大多于三人,年收入不低于10万,不高于50万,在解决车房问题外,还有额外的经费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中等收入人群不仅仅拥有存款,他们的个人生活水平、对子女的教育水平、甚至养老能力,都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密不可分。中等收入人群是维持社会稳定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最终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具体到国家政策,包括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降低中小微企业缴纳的税款。疫情以来,受影响最大的便是个体经营户和中小微企业。
许多城市应该实行开放的政策,开放户籍落入城市的限制,让高收入的农村人口流转进城市中,这也是增加中收入人群群体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15年,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将中收入人群提升至8亿,中国会进入新的时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在国际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今年是对每一个国民的考验,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这场危机带来的压力。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