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银行为什么会发生危机

2020年11月09日08:13    作者:陈志武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志武

  近些年关于银行业面对的挑战讨论很多,尤其是许多市场人士对银行业到底有多少不良贷款猜疑。那么,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多担忧?不良资产真的会导致银行危机并进一步延伸成经济危机吗?银行危机的一般成因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谈这个话题。

  说到银行危机,你可能会立即想到1930年代的美国金融危机和由其引发的大萧条,那也是现代世界经历的最严重经济危机。从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开始,先是大量工商企业破产,再到1930-1933年间出现多次银行挤兑危机,迫使许多商业银行停业,再加上主动清算和收购兼并等,美国商业银行的总数因此减少1/3以上。

  那次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又如何呢?不管按照哪种方式计算,美国经济总量的收缩幅度超过1/3,失业率最高时超过25%。而之所以那段时间被称为“大萧条”,就是因为危机的持续时间长、紧缩程度高、社会危害大。连英国、德国、日本甚至中国经济都因此经历了严重衰退。由于大萧条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左派民粹主义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快速盛行,各国设立贸易壁垒、关闭国门,最后发酵到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这个意义上讲,1929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全过程包括了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到1945年二战结束才算真正画上句号。

  那么,那场史无前例的大萧条为什么会发生?破坏力怎么会那么大呢?

  空前的银行危机

  1920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空前繁荣,这离不开美联储为了让欧洲各国重回金本位来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让国际上的很多资金流到了美国,让很多银行资金都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导致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飞涨,产生了严重的资产泡沫。1929年10月股市泡沫开始破灭,到1932年中,股指已经下降到1929年最高峰时的10%。股灾也刺破了早就被吹大的房地产泡沫,使各种资金链相继断裂。许多研究也表明,1920年代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是大萧条的根本前提。

  可是,泡沫破灭又是怎么演变成银行危机的?之前讲过,即使到今天,各国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还是起关键作用,老百姓把剩余零钱和多数金融资产存在银行,所以,银行是老百姓财富安全感的锚,银行体系一旦不安全了社会就会崩溃。

  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靠赚取利差,也就是吸纳存款,给存户保证利息回报,然后把汇集的存款放贷出去,得到贷款利率。这里,给存户的利息是固定的,因此,银行是否安全不倒就主要取决于贷款是否能回收,贷款利率是否足够高。而在1920年代后期,银行相当多的贷款都投入了股市和房地产,所以,这些资产泡沫破灭立即冲击银行就不足为奇。

  那么,银行危机具体是怎样演变的呢?

  股灾开始后的一年内,到1930年10月,美国已经有大量银行破产,人们出于担心普遍把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从银行取出来,转化成硬通货,造成了大量存款的流失。刚开始,银行把流动性好的资产先变现,以应付提款需求,但后来流动资产越来越少,这就引发更多存户赶去银行提现,恐慌蔓延,挤兑局面强化。1930年11月,有256家银行破产,12月有352家破产,特别是当时的美国银行“BankoftheUnitedStates”(不是现在的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的破产,因为它的名字容易被误认为官方银行,严重打击了人们的信心。

  1931年3月,第二次银行挤兑危机来临,一直持续到8月份。在此期间,国际事件也与美国银行危机相互影响。1931年5月,奥地利最大的私营银行倒闭,震惊整个欧洲大陆。紧接着,德国一些银行在7月份相继倒闭,其他国家的银行业也未能幸免。美国大量的银行倒闭导致银行体系的存款在6个月里下降7%。

  1932年第四季度,银行倒闭风潮再次席卷美国,这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到1933年2月份,更多地区发生银行倒闭风潮,银行歇业局面蔓延。在3月初罗斯福总统正式就职之前,好几个州的州长宣布,在全州范围内实行银行歇业。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3月6日午夜,他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周,只好以此稳住市场情绪。

  而那次银行危机之所以那么严重,也是因为当时美国银行业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我们今后要谈到的贷款流动性问题,另一方面是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采用的单一银行制(unitbanking),也就是不允许银行有多家分行或分支机构,这就大大制约了各银行分散风险的能力。到1929年时,只有2%的银行在全国有网点,3.6%的银行在本州内开分支网点,剩下的银行都只有一个网点;而即使是有分支网点的银行,平均每家的网点数不到4.4个。这跟当时的加拿大形成极大的反差,因为加拿大只有18家银行,但有4676家分支银行,而全美国的三万多家银行中,在总行之外的网点数才1281个。之所以当时的美国银行结构如此,是因为担心银行过大,怕它们太大之后会控制太多经济资源。

  从银行风险的角度看,单一银行制的风险承受能力最低,因为一家单一银行是否能活下去完全取决于本地经济,当地经济一有大的波动就容易威胁其生存,而那些跨地区开分支网点的银行则可利用各地经济的不完全关联性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其抗拒经济波动的能力显然会更高,就跟印度农民喜欢把女儿外嫁很远的道理一样。银行体系的结构差别使同在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在1929-1933年间的遭遇完全不同:加拿大没有一家银行破产(尽管有10%左右的网点被关停),而美国有三分之一的银行关闭,银行挤兑风潮一波接一波地发生,这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给实体经济的供血,信用支持大大萎缩之下造成更多实体企业倒闭,使美国经济的下行和失业压力远比加拿大严重。这些教训都是应该记住的。

  大萧条重塑了美国银行业

  大萧条深刻影响了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933年,国会通过美国金融立法史上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叫做《1933年银行法》,对美国银行业产生了两个巨大影响,一是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此后短短半年时间内,美国97%的商业银行参加了存款保险,未参保的商业银行不到400家,它们的存款占比不到1%。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消除了储户的恐慌,让他们在发生危机时不需要到银行挤兑,维护金融稳定,同时也大大降低储户在银行倒闭时的损失。我们看一组数据:1921年到1933年的13年间,美国所有商业银行每100美元的存款,每年遭遇破产损失45美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的27年间,每100美元存款,每年遭遇破产损失不到0.2美分。

  二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规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等必须分离,建立所谓的分业经营,使美国商业银行在此后的60多年不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当年大名鼎鼎的摩根财团,就是根据这个法案而拆分为摩根商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的。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有其深刻的道理,因为商业银行以间接融资服务为主,并给老百姓提供稳定的财富安全感,而投资银行从事的是直接融资,尤其是随着金融产品和业务的不断复杂化,分业经营是更好控制风险的办法。可是,1999年这个限制被正式废除,这在一定程度上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埋下后患。

  美联储是另一个大萧条后改革的对象。1913年美联储正式成立,但是,起初它的权力有限而且集中在纽约联储。直到1930年代早期,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的认识还处于金本位和真实票据层面,不具备现代中央银行的理念和知识。大萧条之后,美联储的结构和权力发生较大变化,《1935年银行法》将最初的联邦储备委员会进行重组,延长委员的任期,改革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并且取消了储备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权力。同时,联邦储备体系的权力也得以扩大,包括货币政策、信用政策以及银行监管三大方面的权力,使美联储成为真正的现代中央银行。

  美国今天的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基本上是大萧条之后一系列立法所建立的,并且延续至今。

  今天的要点之一是,1920年代后期,美国房市和股市空前繁荣,让很多国际资金也流到了美国,而银行资金则更是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导致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飞涨,泡沫空前。之二,1929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开始出现大幅下跌,进入熊市。股市崩盘也刺破巨大的房市泡沫,导致大规模银行亏损,进而引发银行的持续挤兑和大量倒闭,停止了银行以往的供血功能。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就这样发生了,但前提是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之三,大萧条带来美国金融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分离,建立全国性的存款保险制度,等等。那次美国重建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一直持续到今天。

  (本文为向知《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本文作者介绍: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