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研究:当前全球银行业格局新态势、新变化及新启示

2020年11月04日14:41    作者:中银研究  

  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我国银行业要坚持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全球份额保持稳定。同时,要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适度提高银行业集中度。此外,要加快推进数字转型,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最后,要加强疫情下的前瞻性风险管理。

  近年来全球银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银行业扩张程度趋缓,经营更趋审慎,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全球整体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银行区域发展的差异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亚太银行业在规模上持续领先,北美银行业在盈利效率上明显领先,欧洲银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目前中美银行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两大银行业市场。对比中美银行业可以发现:一是美国入榜银行规模增长不及中国,但份额保持稳定;二是中国银行业与美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仍有差距;三是疫情下中国银行业或将比美国银行业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

  当前全球银行业格局新态势、新变化及新启示

  2020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目前该榜单已连续第50年发布。当前全球银行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1000大银行榜单给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体系健康状况提供了更加直接的依据。

  一、全球银行业发展格局发生深远变化

  1000家银行资产约占全球银行业资产的90%左右,可用来透视全球银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自19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发生了深远变化,全球银行业的发展格局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回顾近50年全球银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银行业扩张速度开始与经济增速保持一致。近50年来,全球银行业扩张速度明显高于经济增长水平,但分阶段来看,银行扩张主要发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008-2019年全球银行业保持较低增速。近10年平均年增速为3%,整体水平相对平稳;1000家银行总资产和全球GDP的累计增幅均为34%左右,银行业扩张速度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银行业危机后相对平稳审慎的发展。2019年末全球1000家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1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

  二是监管逐步趋严,驱使银行经营由规模扩张向审慎平稳转变。全球银行业最早的扩张和发展主要基于母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海外扩张的金融需求,监管环境的放松也为银行业扩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例如,1980年美国废除关于最高利率上限的“Q条款”,放松银行海外经营要求,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特别是海外资产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发展,区域化和全球化的金融风险频频爆发,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制定多德弗兰克法案,欧洲建立一体化监管框架,巴塞尔协议III出台,标志着新的监管时代到来。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和逆全球化态势下合规监管要求突出,反欺诈、反洗钱等监管要求、KYC(了解客户原则)要求更加细化,给银行增加了更大的经营成本,同时也驱使全球银行业向更加审慎平稳的方向发展。2020年1000家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达到8.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08%,近10年增长了79.64%,平均年增速为7.9%。一级资本/资产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87%,且在过去十年中稳步增长。平均不良贷款率降至2.56%。其中前5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至1.69%(图1)。

  三是全球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半世纪历经四次大洗牌。近50年全球经济实力格局已发生从西方向东方的扭转,银行业实力的变化紧跟其后。全球前10大银行排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经历了美国、法国、日本、中国银行业主导的局面。1970年,美国银行业紧跟本国企业海外扩张态势迅速增长,全球按资产排名的前10家银行中美国银行占据7家(表1);1980年,法国银行业掀起私有化浪潮,前10大银行中有4家为法国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以105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位居第一位;1990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向亚洲倾斜,日本银行业登上历史舞台,前10大银行有6家日本银行;2000年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大趋势,大型银行的地域分布相对平均,前10大银行分别有3家美国银行,4家日本银行,2家欧洲银行和1家中国银行;2010年,欧美大型银行金融脱实向虚态势明显,规模扩张速度加快,前10大银行中有4家美国银行,5家欧洲银行和1家中国银行;2020年,危机后欧美银行业大幅缩水,中国银行业登上历史舞台,前10大银行以中国(4家)、美国(4家)为主。

  三是全球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全球前10大银行的平均资产规模和一级资本规模增速明显超过其他同业,近10年累计增幅分别达103%和41%,而同期1000家银行平均增幅分别为79%和34%。2020年最新榜单的前10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一级资本分别合计2.2万亿美元和29.6万亿美元,在1000家银行中分别占23.1%和25.5%,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3.4和3.6个百分点(图2)。前10大银行盈利水平明显优于同业,税前利润合计323.1亿美元,占1000家银行的27.9%,明显高于资产占比和一级资本占比。同时,全球大型银行的区域分布集中度逐步提升。2020年前50大银行共分布在13个国家,较10年前减少了4个国家;如果将范围收缩到前25大银行,分布国家数量由9个减少至6个。在全球长期低利率、经济增长低迷的环境下,银行经营的规模化、多元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在风险管理和科技应用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大规模、多元化的超级大型银行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全球银行业的区域发展差异化程度提升

  过去50年,特别是近10余年来,全球银行业一改此前以欧美国家长期主导的发展态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化倾向。具体各地区银行业表现差异如下:

  一是规模上亚太领先,欧洲收缩,北美稳定。2007-2020年,北美银行业在1000大银行的税前利润份额一直保持27%左右,但亚太和欧洲地区发生扭转,前者份额由20%增至44%,后者份额由43%降至21%(图3)。目前无论从入榜银行数量、资产规模、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总额方面,亚太地区都在全球范围内位列各地区首位。亚太入榜银行数量由2007年的176家上升至2020年的372家(图4);一级资本占比由15%上升至48%;资产规模占比由13%提升至46%;税前利润占比由19%提升至44%。欧洲银行业则由此前第一大银行业市场持续收缩,自金融危机以来长期遭受低增长和低利率的困扰。10年前欧洲银行业几乎贡献了全球银行业利润的1/3,到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6%。北美地区银行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一直保持平稳,一级资本和总资产规模占1000家银行的20%左右。

  二是盈利效率上北美和部分新兴市场领先,亚太和欧洲都相对较低。北美地区的银行业盈利效率一直明显优于亚太、欧洲地区(图5、6)。2020年1000家银行平均ROA和ROC分别是0.72%和10.26%,其中上榜的北美银行业平均ROA、ROC分别为1.11%和14.4%,而亚太地区银行业分别为0.67%、9.16%,欧洲银行业分别为0.38%和6.90%。同时,拉美、非洲、中东欧及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银行业虽然尚处于成长期,但近年来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率,ROA、ROE、ROC均高于1000家银行平均水平。其中,拉美、非洲、中东欧和中东地区的ROA水平分别达1.60%、1.57%、1.79%和1.43%;ROC水平分别达20.84%、19.49%.15.04%和12.41%。

  三是发展最艰难的是西欧银行业,大型银行亏损额逐步扩大。欧洲银行业经过十余年的收缩,其体量仍位居全球第二大,但近年来欧洲银行业兼并重组活动加大,不少大型银行盈利下滑、亏损现象频出。2020年1000家银行中,德国、英国与法国上榜银行税前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9.4%、12.7%和1.96%(表2)。2020年西欧地区入榜银行的平均ROC为6.7%,位列各地区末位(图7)。从2019年欧洲大型银行业绩来看,欧洲各地区大型银行都遭遇盈利下滑的冲击:汇丰利润同比下降33%,法国兴业银行下降17%,德意志银行由盈利转向亏损,且亏损幅度位列全球首位;桑坦德银行利润下降 13.66%,BBVA银行下降25.95%。2020年上榜前10大银行的欧洲银行只有汇丰控股,德意志银行下跌5位至第32位,法国兴业银行下跌3位至第31位。

  四是增长最快的是南美、非洲地区银行业。过去十余年来亚太银行业的增长十分瞩目,近年来部分新兴市场表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或将逐步扩大在全球银行业的份额。其中,拉美地区逐渐突破最早以巴西银行业为主的市场局面,近几年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等银行业发展较快,各国入榜银行的利润总额占拉美地区比重由2010年的3%左右分别上升到7%、8.5%和10.5%,主要驱动力是近几年这三个地区的企业贷款大幅扩张。同时,非洲地区银行业增长也明显加快,2020年1000家银行中的非洲银行数量上升到36家,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入榜银行合计一级资本、资产总额分别为861.6亿美元和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和10.7%,自2015年以来分别增长了26.5%和22.6%。

  三、中美银行业对比

  目前伴随着欧洲银行业的萎缩,目前中美银行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两大银行业市场。对比1000家榜单中的中美银行业部分指标,有以下特点:

  一是美国入榜银行规模增长不及中国,但份额保持稳定。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全球范围内的瞩目,自2018年以来中国四大银行已蝉联1000大银行榜单前四位。相比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美国银行业整体实现稳健增长,且在全球银行业中的份额一直保持平稳。2015-2020年期间,美国和中国新增的入榜银行数量均为26家,新增数量位列各国之首,目前入榜银行分别为184家和143家,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银行业市场。中美入榜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分别达到2.48和1.46万亿美元,占全球1000家银行的28%和17%(图8);资产规模分别达到31.6万亿美元和17.4万亿美元,占全球1000大银行的25%和14%(图9)。相比于中国入榜银行近五年的总资产(45%)和一级资本增速(71%),美国银行业的总资产(18%)和一级资本增速(14%)相对平稳,在全球银行业中的份额长期保持稳定。

  二是相比美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仍有差距。虽然中国银行业按一级资本或总资产均占据全球银行业的1/4以上规模,但银行业整体经营效率与美国银行业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2010-2020年,美国入榜银行税前利润总额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74%,而中国则为13.24%。2020年榜单中,中资银行占全球银行业资产总额的25%,占全球税前利润的28%;而美国银行资产仅占14%,但利润却占22%。美国入榜银行平均ROA、ROC水平分别为1.31%和12.77%,均明显优于中国入榜银行(0.71%和9.40%)。对比中国前四大银行和美国前四大银行,前者平均一级资本接近后者的两倍,但税前利润规模几乎相当(表3)。其中,摩根大通2019年全年实现了44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已超过一级资本排名靠前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其ROC和ROA水平十分可观,分别为16.99%和1.36%,为前20大银行中最高水平。

  三是相比于美国,中国银行业贷款结构相对集中,企业贷款占比较高。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银行业市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银行信贷风险敞口备受关注。中美入榜银行的合计贷款余额分别在17.91万亿美元和8.05万亿美元(表4),位列各国之首。从贷款结构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较高,为55.67%,规模在10万亿美元左右;而美国银行业的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较低,为46.51%,规模在3.83万亿美元。一般而言,企业贷款相比于零售的不良贷款率较高,更容易出现针对单一客户的大额风险;同时,相对集中的贷款结构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相对于美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企业贷款规模和占比都相对较高,贷款结构相对集中,疫情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管理挑战。

  四、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与建议

  一是坚持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全球份额保持稳定。目前我国银行业从整体规模和领先银行的排名上都明显领先于其他经济体,但纵观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经济体的银行业在1000大银行榜单上的变迁沿革,可以发现当时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和金融自由化变革可以助推银行业快速发展,但长期来看实现全球市场地位的稳固,需要银行自身有较强的发展定力和实力。为确立和巩固中国银行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份额的优势地位,中国银行业要以西欧、日本和美国银行业在崛起后又陨落的历史作为镜鉴,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服务效率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软实力得到全面提高,实现稳健而又可持续的发展,使其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崛起的中坚力量。

  二是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适度提高银行业集中度。经济下行时高集中度的银行体系可以发挥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作用,也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并降低部分中小银行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蔓延。我国银行业集中度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2020年6月末大型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40.7%。在全球疫情大爆发下经济疲软,低利率下息差收窄,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应适度提升银行业准入标准,稳步调整银行数量,引导各类银行差异化发展。目前我国入榜银行中前五大银行一级资本占比为51%,美国为52%;但前10大银行一级资本占比为58%,美国为71%。这说明我国银行业大中型的商业银行发展空间还很大。随着高风险中小银行的监管和处置力度增强,部分优质中型商业银行或将面临新的并购发展机遇,通过规模化实现效率提升,进一步提升整体银行业集中度。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转型,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目前我国银行业相比于美国等经济体银行业经营效率仍有一定差距,建议借助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银行业流程再造,提升经营效率。一方面,要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构建全球一体化的数字化平台,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覆盖面、拓展金融服务场景生态,如利用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另一方面,要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业务实践中,特别是中后台,通过提高业务数字化和无纸化程度,提升银行整体运营效率,如跟单贸易金融业务板块、反洗钱合规等。

  四是加强疫情下的前瞻性风险管理。我国银行业庞大的资产规模和企业贷款占比要求中资银行必须要高度重视疫情下的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和挑战。作为间接融资为主导的经济体,中资银行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相对更重要的作用。目前欧美大型银行在2020年第一季度、上半年业绩披露中都纷纷加大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力度,对未来悲观预期做好充足准备。这就要求中资银行要更新后疫情时代的风险管控模式,重新评估行业信贷投放政策,加强产业链和行业分析研判,对信用风险比较密集的重点行业适当降低贷款集中度,优化客户和行业结构。特别是对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要加大成本压降力度,及时计提信贷损失,加大授信审批和风险管控力度,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效率。

  (点评人:原晓惠 中国银行研究院)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谭兆彤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