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消费降级未必是坏事 不能忘记低收入的人

2020年10月15日13:06    作者:姚洋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姚洋

  当前消费的增长慢于生产面

  第一,今年第二季度的GDP正增长3.2%,但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上半年居民支出实际同比下降9.3%。上半年社零和居民支出同比都是下降的,但第二季度经济又有增长,那说明生产的东西没有在国内完全被吸收掉,或者说这个增长是局部的增长。比如国家投资基建不需要居民去消费,出口从6月份开始正增长。因此第二季度是生产面在恢复,但是消费面没有恢复。进入第三季度特别是8月份,消费方面至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微弱由负转正0.5%,这是一个好的苗头。

  第二,中国的出口增长非常快,7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4%,8月份则为6%。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口增长不高,8月份甚至下降0.5%。进口反映一个国家本身生产的活跃程度。进口越多,说明国内生产越活跃,进口增长不高说明中国的消费品生产行业没有活跃起来。

  第三,8月份中小企业的PMI为47.7%仍然低于荣枯线,而整个经济的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5%。所以很明显,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还不足,生产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这也说明我们国内需求还是不够。   

  因此现在的消费低于整个经济其它方面的复苏,消费的增长慢于生产面。  

  第四,疫情使居民的整体收入下降了。特别是消费意愿比较强的中低收入的居民,收入要么下降要么不稳定。如果收入下降则没钱消费;如果收入不稳定就会增加储蓄。这样,很多人就推迟消费了。   

  还有一部分失业居民的收入是绝对下降的。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失业率是调查失业率,但城镇调查失业率其实也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因为它没有调查统计的非户籍人口可能才是失业的主要人员。

  消费券越来越没用了,建议直接发现金

  我觉得消费券越来越没用了。它的性质是用于商品打折的折扣券。因为是折扣券,所以居民拿到消费券不去花的话,损失也不会很大。比如一个居民抽到了一个电视机的折扣券,他本来不想买电视机,同时又觉得未来的收入不太稳当,他恐怕不会因为20%的折扣去买一台电视机,况且家里可能已经有电视了。

  所以消费券的效果现在大打折扣,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我建议应该直接发现金。

  消费券还存在公平问题。居民拿到消费券,特别是拿到耐用品消费券然后去用掉的人,恐怕都是中上阶级。因为他们的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小,所以才可能有闲钱去置换一台电视,而中低收入群体就不太会因为一点折扣就去消费。

  所以最终可能会发现,用了消费券的人恐怕是中高收入群体。而发券的目的是要补贴那些中低收入的居民,特别是失业居民。这样就没有达到这个本身的目的。

  另外消费券的折扣是定点折扣,哪个商家的产品能够参与折扣,这里面也存在公平问题。只有一些平台能参加,比如说北京是京东发,那京东就推销自己平台上的商品。这就存在生产面的公平问题。

  所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应该直接给低收入群体发现金,特别是失业群体。现在央行正在研发和试点推出数字货币,因此很容易控制金额和时效,如果居民拿到钱三个月不花就作废,那居民肯定会去消费。有人说居民拿了钱会增加储蓄,实际上那些丢了工作的人没有什么储蓄,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很高,现在的边际消费倾向更是接近百分之百。

  中国收入分配中最低收入层的50%的人只占到我们全部收入的16%。按我的观点最低层的50%的人都是低收入者,因为他们的人均收入只有平均收入的30%。

  现在的趋势恐怕就是消费降级,但未必是坏事。一些非急需的耐用消费品,居民就不会去买了。我觉得下沉市场是对的,对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影响。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低收入的50%的人,他们的消费能力当然比较低,所以要生产他们能买得起的产品。

  拼多多能成这么大的势头,是告诉我们中国还有这么大的一群人,他们的消费能力实际上是比较低的。但是这些居民有消费潜力,只要产品对路,他们会消费的。我觉得这挺好。否则,农村地区在房子上面浪费的钱太多了,空置的房子太多就是浪费,应该把盖浪费建筑的钱拿去消费。

  房价提高说不定会刺激消费

  把消费难以提振的问题归因到房价上我觉得是不对的,和事实不符。从2010年开始到今年,这10年好多地方的房价涨了两倍,但是这10年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例,从原来的48%增长到56%。所以房价高和消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如果房价提高了,说不定因为有财富效应会刺激消费。因为居民的房子更值钱了,居民觉得自己更富有了,所以会多去消费。

  在本轮经济恢复中房地产扮演了挺重要的角色。过去这几个月经济的恢复,房地产恢复得非常好,是增长得比较快的几个行业之一。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6%,1—8月份住宅销售额增长4.1%。

  很多人抱怨中国房子空置率太高、住房有过剩、有人在炒房子,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愿意拥有住房,房子是资产的这个属性是无法改变的。不让老百姓去买房子,老百姓的幸福感就降低了。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提高老百姓的福利。

  投资和进出口提振经济增长只是暂时的,还是要靠消费

  短期内经济增长靠投资和进出口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样经济复苏是否是可持续的,需要画一个问号。

  因为出口的潜力是有限的,全世界经济的复苏比较慢。而且中国已经出口很多了,还想再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这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

  而光去搞投资,投资带动其它经济的作用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费不能增长起来,那最后经济复苏就没力量了。所以必须把消费带上去。因为经济是一个闭环,现在这个闭环是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运行。把消费提升就可以让经济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去运转。它一旦运转起来之后,经济自动就会增长起来。

  现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没有订单,如何创造订单?就等于在经济里头注入一笔收入,即给老百姓发钱。老百姓消费了,企业就有订单了,有了订单,就有了就业。有了就业,老百姓就有自主的收入增长,有了收入增长,居民的消费又上去了,经济就螺旋式地上升。

  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会越来越低,只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国内的消费没上去,所以显得出口的贡献比较高。二季度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是16.6%,再算上外溢效应,出口可能就占到整个二季度经济增长的1/3。这个比例又恢复到本世纪头十年的水平了。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也不能因为搞国内的消费,就把出口放弃。这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只不过是疫情之后,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国内。有些企业能出口,就鼓励它们走出去;有好多企业必须做国内市场,那就去帮助那些企业。

  国内大循环和对外开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搞国内循环不能放弃国际循环。特别是在美国要和中国脱钩的时候,中国更应该开放。用更大的开放来对冲美国脱钩的企图。因为更开放意味着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更多了,特朗普政府再想脱钩,就变得更困难、成本更高,美国国内的反对声音也会更高。

  中欧领导人前几天签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我觉得这个协定很有指标性,对于产权保护、对于IPR的保护都是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这一步,保护产权特别是保护IPR,对于中国走向一个创新为主的国家是关键性的。如果IPR保护非常弱,发明的东西马上被其他人抄袭了是不行的,这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

  搞“铁公基”比瞎投资乱七八糟的项目要好得多

  有人说“铁公基”的边际投资收益是递减的,我觉得不要总以为“铁公基”要提高生产效率,想象它是一种消费,因为它提高老百姓的福利。比如地铁方便老百姓的出行,公园不能赚钱但它让老百姓游览休息等。百姓的福利提高也挺好。

  就政府投资而言,“铁公基”比其它投资好。地方政府搞别的投资,失败的概率更高。“铁公基”多多少少能留下来点东西提高老百姓的福利。   

  浪费性的投资肯定是存在的。但“铁公基”还好一点。因为铁路、公路等都是基础设施。投资其他项目最后失败还得拆掉,纯粹是浪费。所以我认为地方政府搞点“铁公基”比去瞎投资一堆乱七八糟的项目要好得多。

  新的投资增长点比如5G投资,目前体量太小还起不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长期投资5G当然有潜力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投资5G对于提高效率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明显。它是会提高一些效率,但绝大部分的应用都是提高老百姓的福利,比如在家里面下载得更快了,玩游戏的速度更快了,对生产力的作用并不见得会很快显示出来。

  本文原发于网易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