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四季度大类资产配置的展望

2020年10月12日08:28    作者:王涵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涵

  中国经济韧性仍在延续,但地产部门的边际变化开始出现,增长最快的时候或正逐渐过去,货币和财政政策或“预调微调”进一步回归正常化。海外方面,四季度海外经济和市场或呈现“估值高+经济复苏+政策放缓”的组合,叠加美国大选不确定性的尾部风险,在VIX上升+美股“散户化”的背景下,市场波动可能加大。

  三季度中国大类资产回顾

  经济修复强劲,三季度中国风险资产表现较好。三季度经济数据全面改善,尽管货币政策已开始出现一定的预调微调,但实体流动性依然宽松支撑复苏预期。同时,海外经济自5月开始复工复产也推动外需预期改善。整体来看,三季度经济周期处于复苏期,大类资产表现为:股票>商品>信用债>利率债。从波动率来看,股指波动率在7月股市走强时走高、之后走平,债券和商品波动率下降。

  股票:经济韧性支撑股市整体表现较好。三季度,经济“三驾马车”高频数据连续向好,经济修复强劲,基本面韧性支撑股市三季度期间整体表现亮眼,跑在各类资产前列。但三季度股市的节奏和结构特征也值得关注,正如我们在上期大类资产配置报告《逆向操作,平衡配置》中所指出,在超配股票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三季度后期大选临近的风险,做好资产的“逆向操作”。

  • 节奏特征:经济复苏背景下,资金推动股市迅速上涨后进入震荡期。3季度初,股票市场出现快速上涨,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在上期报告《逆向操作,平衡配置》中曾阐述,即一方面抄底美股的资金开始寻找美国以外的估值外地,另一方面年初以来权益市场的上涨吸引居民资金再配置。但这一轮上涨之后,利多因素边际减少,尤其是9月以来美国科技龙头股率先调整带动创业板指数出现震荡回调。

  • 结构特征:(1)大盘好于小盘。三季度,大盘股表现整体好于小盘股,上证50、沪深300指数三季度涨幅与二季度相当,前期涨幅较大的创业板、中小板较二季度涨幅明显回落。(2)三季度初,市场资金向周期行业平衡,但持续性不足。6月底之前,基金的配置比例已大幅偏向科技、医药等行业,7月机构资金向周期行业进行了一部分的平衡配置,也是市场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8月开始,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周期行业的超额收益下降。

  • 新发基金是股市主要资金来源。7-8月,股市资金来源中,保险资金和陆股通北上资金流入趋缓,新成立偏股型基金规模大幅增加约5500亿元,是股市国内的主要资金来源。

  • 二季度外资是股市资金重要来源,三季度外资流入现逆转。二季度在国内外疫情和经济恢复双重时间差背景下,外资流入中国股市大幅增加,A股非居民持股市值增加约850亿美元,陆股通净流入1360亿元,医药、消费板块是外资流入主要板块。三季度外资流入趋势放缓,7月开始陆股通累计净流入不断下滑,其中消费行业北上资金流出尤为明显,医药行业前期大幅流入趋势出现逆转呈现流出,主要或是因为医药、消费板块前期涨幅较大、估值快速抬升,北上资金获利了结。

  债券:流动性收紧持续压制债市,债市“熊平”进一步演绎。三季度,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流动性边际收紧,持续压制债市。7月,债市的主线是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风险偏好切换;8月以来,资金利率边际抬升,债券阴跌,期限利差走平,债市“熊平”进一步演绎。

  商品:经济修复带动商品走强,黄金冲高后调整回落。三季度商品整体表现较好,具体细分来看:农产品>贵金属>工业品。农产品和工业品:2季度以来,全球经济恢复带动油价反弹,国内经济恢复势头要好于海外,PPI在经济恢复的带动下触底回升,国内大宗商品对内外部经济恢复共振的反映也相对充分,7-8月,工业品、农产品同步持续上涨。9月以来,国际油价再次下跌,工业品受拖累下跌;农产品冲高后也出现回落。黄金:7月,美国二次疫情蔓延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再次上升,叠加市场对全球宽松的长期影响担忧加剧,黄金快速上涨突破历史高位,8月以来美国二次疫情逐渐缓解、经济也持续恢复,黄金逐渐回落。

  第一部分:未来一个季度的宏观环境

  海外方面,四季度海外经济和市场或呈现“估值高+经济复苏+政策放缓”的组合,叠加美国大选不确定性的尾部风险,在VIX上升+美股“散户化”的背景下,市场波动可能加大。国内方面,中国经济韧性仍在延续,但地产部门的边际变化开始出现,增长最快的时候或正逐渐过去,货币和财政政策或“预调微调”进一步回归正常化。 

  海外:宽松递减+大选前夕

  +地缘政治风险,波动加大

  美国经济复苏“棋至中局”,欧洲疫情二次爆发有扰动,但不改复苏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来,伴随着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以及居家隔离的逐步取消,美欧经济于2020年2季度触底反弹。当前来看,美欧的经济修复均“棋至中局”,且居民部门修复快于企业部门。目前来看,美国经济疫情二次高峰基本过去,欧洲部分国家疫情明显反弹。从美国的经验后验来看,疫情的二次反复可能会扰动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但只要政府没有大范围再次停止经济活动,经济复苏趋势整体将延续。

  在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宽松政策的效用正在递减。美国前期经济复苏依赖货币宽松与财政刺激,在当前经济修复“棋至中局”的背景下,政策宽松的边际效用正在递减。货币政策方面,虽然方向上仍保持宽松,但在经济修复背景下联储或难释放进一步宽松信号:美联储9月会议声明与近期联储官员发言指出,货币宽松将长期保持,但既不会考虑负利率,也不准备改变资产购买的规模和结构,主要呼吁财政刺激,2021年票委埃文斯甚至近期发言“美联储可以在通胀达到平均2%之前加息”。财政政策方面,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仍处于“难产”状态,10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将经济刺激计划谈判推迟到11月大选之后,彻底打破大选前达成新一轮财政刺激的期望。

  发达经济体金融资产估值快速提升,修复速度已明显快于基本面。2009年之后全球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在金融体系中反映为资产回报率的下降。而货币宽松进一步摊薄了存量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使得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供需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叠加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货币宽松,利率加速下移,使得金融资产估值快速抬升,目前全球各类风险资产(尤其是股市)估值已基本接近历史高点,全球18个主要股指中14个的动态市盈率已处于历史90%分位数以上。

  内生机制来看,VIX上升+美股“散户化”,抬升美国波动率中枢。次贷危机后至2020年之前,美股长期稳定上涨的背后是波动率指数VIX保持低位,这使得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做多股票+买期权套保”来对冲短期风险。而三月底以来的美股反弹过程中,VIX并未回到前期低点。偏高的波动率意味着更高的期权价格,利用期权套保的成本上升,这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买卖所持股票来表达对市场多空的看法。此外,疫情冲击发生后,美国给居民发“刺激支票”,结果是推升了居民炒股热情,美国证券经纪商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美国零售投资者账户数量仍在快速上升。美股内生机制的变化,推升了美股整体波动率的中枢水平。

  “估值高+经济复苏+政策放缓”的组合下,波动或将进一步放大。前期货币、财政的大放水,使得发达经济体风险资产的估值都已经修复到历史极值,且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在此背景下,利差、估值差异变动均可能带来较大规模的跨资产、跨区域资金流动,从而推动美林时钟快速转动。实际上,自从3月23日美联储拿出“火箭筒”救市以来,全球大类资产呈现“美股→A股→农产品及贵金属”依次领跑修复的特征(详参9月22日《如何看待近期海外市场的调整》)。而随着全球资产估值依次修复至历史高位,全球仍在复苏通道,政策难以进一步宽松,波动也将进一步放大。

  美国大选不确定性:特朗普病情+“耍赖”的尾部风险。随着11月3日美国大选日的迫近,特朗普与拜登的竞选形势越发胶着。10月2日特朗普宣布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后“火速复工”,虽然全美民调数据显示,当前拜登领先特朗普已扩大至近9个百分点,远高于2016年希拉里领先的3个百分点,但从关键摇摆州的民调来看,拜登的领先优势仍然不大,差距仍只有个位数,与2016年特朗普与希拉里支持率差距相当。

  此外,由于今年疫情严重,大多数选票将由邮寄形式寄出,特朗普曾多次批评邮寄投票容易导致作弊,甚至因此拒绝承诺若败选后会和平移交权力。因此,如果特朗普败选,其可能会以邮寄选票作弊为理由向最高法院上诉,届时情况可能与2000年小布什与戈尔的大选之争类似,大选结果将至少延后一个月才能确定。9月以来,11月与10月的VIX期货价差由负转正并迅速抬升,意味着市场预期股市的高波动将延续至大选日后的11月与12月。

  从“欧强美弱”向“美强欧弱”转向,短期美元震荡或将增加。我们在7月28日《写在美元逼近90、而黄金创下新高之际》提出,美联储宽松幅度显著领先的背景下,疫情形势及基本面的“欧强美弱”以及欧洲复兴基金的通过,助推了美元的走弱。中期来看,美联储大放水的逻辑下美元中枢仍将向下。但短期来,随着美国二次疫情高峰逐步过去,欧洲疫情出现反弹,基本面开始向“美强欧弱”转向,短期内美元震荡或将增加,这可能也会带来黄金及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不稳定性持续。以纳卡争端为例,9月底,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军队在边境城市展开军事攻击,当前冲突还在继续。阿塞拜疆是世界第24大石油生产国,且战争地区铺设世界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虽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剩余石油和天然气产能能够短时间内弥补阿塞拜疆的缺口,但战争的升级或将对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一定的影响。纳卡争端是一个代表,各区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背后的大国博弈也或将加大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韧性延续,

  但增长最快阶段或正逐渐过去

  复工复产后,我国经济的持续恢复,主要来自于出口、地产和基建。今年疫情发生后,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年初经济数据全面大幅下探。然而,自3月起,随着境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并在货币财政等政策的配合下,经济很快从谷底回升,而迈入5月之后,随着全球复工复产的推进,基本面更是步入内外需共振向上阶段。尽管疫情后经济持续回升,但结构上却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经济不同的部门的回升速度是不同步的:1)投资恢复快于零售;2)投资中,地产拉动最多;3)零售中,餐饮等服务类恢复的速度大幅慢于商品类;4)出口部门恢复较快。这与我国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及相关效果、疫情对居民行为和全球活动的影响有关。因此,3月以来经济的回升主要来自于三个部门:出口、地产和基建。

  四季度,出口和基建对经济的支撑或仍将继续。

  • 出口:外部环境以及基数效应等支撑因素仍在。3月至8月,我国出口增速持续超预期,这主要是由于1)2019年美国对我国商品多次加征关税导致的低基数效应;2)海外疫情爆发后对我国防疫物资需求大幅上升;3)5月之后,随着海外复工复产,出口商品逐渐由前期抗疫物品转向生产生活相关的商品。根据我们对海外的判断:“尽管疫情二次爆发有扰动,但不改复苏趋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前期对我国出口的支撑因素在四季度仍将持续。

  • 基建:从资金的角度来看,仍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尽管宏观政策可能逐渐回归“正常化”,但是从前期募集资金和投放的情况来看,目前财政端对经济的支持仍有空间。一方面,截至8月,财政仅支出了预算的六成,明显低于前几年;另一方面,财政存款新增明显高于季节性,意味着相对于募集资金的速度而言,资金下放的速度偏慢,账上有较多留存资金可供使用。因此,从资金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不缺钱”。

  四季度经济的边际变化或来自地产部门。3月至8月地产部门呈现销售、投资两旺的格局。地产是对资金面较为敏感的部门,历史来看,贷款利率回落、信用扩张等对地产部门推动较为显著。截至8月,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贡献达0.9个百分点,超过基建投资,其中对地产投资拉动较大的是其他费用(主要为土地购置费)。地产销售面积当月同比连续4个月为正,8月更是呈双位数增长,而个人按揭是地产投资中重要的资金来源,意味着地产销售对地产投资的重要性。

  但是,地产部门的“一枝独秀”可能会对经济其他部门产生挤出效应。近期,针对地产的一些政策调整的媒体报道陆续出现,8月20日,住建部、央行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明确了收紧地产开发商融资的“三条红线”。9月15日,央视援引参加央行、住建部座谈会知情人士透露,从9月1日起,融资“三条红线”已在12家房地产企业试点施行。9月28日,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称,有大行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占比降至30%以下。从近期的政策迹象来看,地产开发商“降负债”,以及银行可能收紧地产相关的资金等,可能会影响后期地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往后看,经济增长最快的阶段正在过去。尽管从资金角度来看,年内基建仍有空间,但是资金投放速度偏慢也可能一方面和新项目不足有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持续向上,政策上对基建托底诉求边际下降。从发改委的项目数据来看,审批核准项目数的个数趋势回落,而审批核准项目投资额在2019年12月大幅上升,目前位于低位,意味着可能今年基建项目大部分是去年新项目的延续。而今年新项目数目和金额均不高,或意味着明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面临不确定性。另外,从各类经济数据的同比预测来看,由于疫情导致的经济走弱主要发生在1-2月份,意味着同比数据的最高点将出现在明年1季度,之后会趋势性回落。社融增速的高峰则大概率在2020年四季度。因此,整体来看,疫情后复工复产带来的经济增长的高速阶段正在逐渐过去。

  货币政策:继续回归正常化

  在海外大放水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守住了底线。疫情期间海外主要经济货币政策再次转向大放水,而且规模、节奏等大幅超出次贷危机的大放水。从今年2月底到8月底,半年的时间内,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了68%,从4.2万亿美元增长到了7.0万亿美元。而国内的货币政策,仍是坚持了常规货币政策的底线,并没有过度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但政策已开始着眼于中长期经济增长质量,货币政策已开始向正常回归。中国疫情控制以及经济恢复快于海外,预计经济增长在四季度可能回到6%左右。在经济增速回升接近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的背景下,7月政治局会议指向政策层面将开始转向应对中长期问题。而今年本身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宏观杠杆率已上升了21个百分点,仅次于2009年上半年的25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开始“预调微调”也不难理解。

  社融增速可能在10~11月前后见顶回落,四季度贷款利率下行或也将放缓。事实上,自5月央行货币政策措辞边际变化以来,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已开始推进,5月以来较为明显体现为银行间流动性的收紧。首先是R007和DR007的同步上行,8月之后虽然DR007不再继续上行,但R与DR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这与同处于经济复苏期的2016年末~2017年相似,其背后反映的是金融机构仍在继续向实体提供大量流动性导致金融机构银行间资金需求旺盛。往后看,四季度的边际变化在于,实体经济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社融增速可能在10~11月前后见顶回落。同时,今年受疫情后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影响,贷款利率已有大幅下行,但从企业债发行利率领先贷款利率约5个月的历史经验来看,四季度贷款利率下行可能也将受限。

  财政政策:逐渐从对冲疫情回归正常

  为对冲疫情,今年财政赤字预算有所增加。2020年5月财政部预算草案报告中提出,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去年下降5.3%,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8%,一般公共财政赤字预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而目标赤字率也从2019年的2.8%增长率为3.6%。剔除年底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和使用结转结余来看,2020年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进一步延续之前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收入预算相比之前增幅有所收窄或下降。

  从广义财政来看,2020年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并新增专项债限额3.75万亿。预算提出,2020年地方政府债新增限额4.73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6万亿元。国债以及地方债务由于发债专款专用的特殊性,属于财政的债务和隐性收入,因此本文中不计入狭义的赤字计算。后文中我们的“狭义赤字”指的是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减去一般公共财政支出,也就是第一本账的实际盈余。

  目前的财政节奏慢于预算情景,随着经济改善未来财政刺激也将回归正常。复盘今年1-8月的狭义赤字扩大程度,从6月起累计狭义赤字相比去年的扩大程度已经有所收窄,距离预算情景差距较大。根据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季节性以及目前的财政盈余节奏进行测算,当前的财政赤字扩张节奏与正常财政年份相近,明显慢于疫情时期制定的预算情景。虽然不排除财政在2020年最后四个月集中花钱的可能性,但随着经济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未来财政刺激逐渐从对冲疫情的特殊时期回归常态化将是大势所趋。

  第二部分:大类资产配置的定性分析

  在经济赶工中后期+政策回归常态+海外波动加剧的情景下,大类资产如何配置?基于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在第二部分给出大类资产的定性判断。1)股票:四季度或面临阶段性调整,是优质资产的长期布局时点;2)债券:虽然交易性机会仍难,但配置价值已凸显,考虑到信用边际收紧,利率>信用;3)商品:长期看好黄金以对冲全球不确定性,关注极端天气对农产品的影响和国内信用宽松边际放缓对工业品影响。

  波动加大,资产的布局期

  四季度国内外市场波动或加大,但将是优质资产的长期布局期。正如前文所言,2020年四季度海外面临美国大选、宽松效应递减和二次疫情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国内方面中国经济韧性仍在,但地产部门的边际变化开始出现,改善最快的阶段或正逐渐过去,随着经济逐渐回暖,货币和财政政策继续“预调微调”回归正常。这意味着四季度前期,国内外市场的波动可能加大。但从长期来看经济继续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发挥“中枢作用”的确定性较强,若市场波动加剧,反而将是优质资产的长期布局期。

  中国社融增速预测指向股市大小盘风格的收敛或仍将持续。历史上来看,中国社融增速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与市场风格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中证1000与沪深300的市盈率比值通常领先社融增速约6个月左右时间。从我们对社融增速的预测来看,2020年底~2021年初本轮社融增速可能达到顶点,随后至2021年3季度逐渐回落,指向大小盘风格的收敛可能行至中局。

  相对而言,债券的性价比出现提升。从股债的比价来看,随着3季度债券的调整和权益市场的上涨,大小盘股票的风险溢价均已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债券资产配置的性价比提升。虽然短期国内经济赶工+海外经济恢复的叠加期,意味着债券的交易性机会仍难把握,但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中国债券收益率已具有明显的配置价值。

  历史上经济好政策收时期,

  大类资产表现如何

  回顾历史,2008年之后经济保持韧性、政策回归正常的时期共有三次:

  • 1)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投放一揽子计划叠加央行多次降准降息拉动经济,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快速上行。2009年7月央行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释放货币政策微调的信号,此后一般加权贷款利率上行、社融增速见顶回落,经济好、政策稳的组合持续至2010年4月美国经济出现二次衰退之前。

  • 2)2013年4月至2013年11月。在2012年政策放松的拉动下,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平稳,但影子银行等问题开始出现,央行及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理财、地方政府性债务和过剩产能的关注。以3月底出台的“8号文”为标志,货币政策由较宽松转向稳健中性。

  • 3)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化,这一时期工业企业利润改善,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关注金融空转的风险,整治银行表外业务,公开市场操作上收紧短端流动性并上调政策利率,直至2018年二季度中美贸易战问题出现。

  “经济好政策收”的环境中,短期资产通常处于冲高回落的震荡期,但震荡后资产普遍反弹。从历史上相似时期的大类资产的表现来看,在经济好政策收的环境中,短期资产通常处于冲高回落的震荡期,但在震荡期之后,在经济真正开始下行之前资产也普遍出现反弹。

  在“经济好政策收”的环境下,防御类的资产表现较为稳定。从过去的三次相似的宏观时期来看,震荡期防御类资产表现较为稳定,其中商品和债类的资产抗压能力较强,涨跌幅较为稳定。而权益类的资产波动较大,沪深300作为大盘指数抗压能力较强,而中证1000、中证500等指数起伏较大。从股票的风格分类来看,消费类的股票收益率在这段时期表现相对稳定,而金融、周期类受宏观政策和周期影响较大的股票收益率在这段时期波动较大。

  定性分析:对四季度大类资产配置的展望

  股票:四季度或面临阶段性调整,是优质资产的长期布局时点。从未来一个季度的时间尺度来看,需关注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导致的外部扰动。同时,国内来看,四季度可能面临着实体流动性的拐点,尽管经济复苏可能仍有一定的韧性,但实体流动性的边际收缩可能带来经济复苏预期的下调。因此,权益市场可能面临阶段性调整。而从中期角度而言,明年的某个时间点市场可能将开始考虑经济面临潜在增速下行的问题,政策仍有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而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维持中期策略《先为不可胜》中对于权益资产的观点,即维持战略看多A股。因此,权益市场的阶段性调整或是更好的长期买入时间点。

  从结构来看,四季度更看好更受益于经济韧性的大盘股。历史经验显示,全面宽信用对于小票相对大票的超额收益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当前科技股相对周期股的估值溢价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考虑到四季度信用扩张速度可能将放缓,这意味着小票的超额收益可能也将下降。因此,四季度我们维持阶段性看好更受益于经济韧性的行业。但战略配置上,考虑科技行业兼顾创新发展和“国内外双循环”,中长期仍然看好科技行业。

  债券:虽然交易性机会仍难,但配置价值已凸显,考虑到信用边际收紧,利率>信用。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当前仍处于经济复苏期,叠加政策的边际收紧,仍不是对债券市场最为有利的阶段。但本轮经济复苏期货币政策调整中与历史有所不同的是,货币条件的收紧远早于信用条件的收紧,因此尽管四季度信用扩张速度可能放缓,但债市自5月已开始反映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而当前长端收益率已接近年初的水平,从调整幅度来看或已较为充分。同时,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中国债券收益率具有明显的配置价值。从股债估值比较来看,相对权益资产,债券已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价比。因此,从对冲四季度权益市场波动的角度考虑,我们建议小幅超配利率债。同时,考虑到信用边际收紧,建议低配信用债。

  商品:长期看好黄金以对冲全球不确定性。四季度影响黄金的因素好坏参半,一方面,全球经济仍在复苏的趋势中,但欧洲疫情的二次爆发使得复苏(通胀)预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美国大选导致的不确定性,对于黄金可能仍有支撑。因此建议继续维持标配黄金。从全球风险偏好可能受挫,叠加国内信用宽松边际放缓角度考虑,建议低配工业品。

  农产品方面,尽管我们认为当前中国三大主粮供给仍较为充足,但不排除会出现结构性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现象。9月21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已预测2020年底至2021年初的冬季,全球可能出现拉尼娜,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可能引起部分农产品的减产。USDA也于近期下调了部分农产品的2020-2021的产量。根据兴证农业团队的判断,农产品方面基本面供需结构最好的是玉米。需求端除了养殖存栏持续恢复,中国近期也由去库存阶段开始转向主动补库存阶段,玉米的国内供给缺口可能始终存在。

  第三部分:资产配置建议的量化方案

  结合各大类资产的定性分析,我们将用定量模型最终实现各类资产的配置权重。本部分将先回顾上个季度的策略表现,然后详细介绍资产配置模型的目标设定和投资约束、介绍资产配置模型的战略配置组合以及战术资产配置模型的生成方法,最终给出2020Q4的战术资产配置建议。

  战略资产配置组合

  战略资产配置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对大类资产长期收益风险的合理估计,结合组合配置模型给出参考组合,作为战术配置模型的参考,但考虑到国内大类资产的波动幅度较大,因此即使长期的预期收益也可能在年内出现明显变化。因此,我们依然会季度对大类资产的预期收益进行更新,并计算相应的组合配置权重,为平衡战略组合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我们会对战略资产配置的参考组合进行不定期的调整。

  本节将重点介绍我们对大类资产长期预期收益的建模分析框架,并基于此给出战略资产配置的参考组合。

  大类资产长期收益风险预测

  • 考虑到资产划分阶段我们将大类资产划分为一级资产和细分资产两个级别,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将尝试直接对细分资产的预期收益进行建模,并汇总至一级资产给出其预期收益,并最终给出一级资产的战略配置建议1。

  • 下表给出了不同大类资产长期预期收益的分析逻辑框架,包括影响大类资产长期收益的决定性因素,以及相应的动态调整项目。我们基于历史数据将决定性因素和资产滚动收益率进行分解或回归建模,并基于当前环境下的宏观状态预判,给出各资产长期收益的估计。

  • 对于权益类资产,我们分别计算了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全收益指数的长期历史表现,将三大指数长期收益率等权结果为7.9%,结合依据宏观经济分析给出的定性判断9.3%,,两者等权结合确定权益资产未来长期的预期收益率为8.6%。

  • 对于债券、工业品期货以及我们也尝试使用回归模型对资产收益变化进行解释和预测,以工业品商品期货为例,我们将PPI年度同比增速作为解释变量,对工业品商品期货的当年收益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看到解释变量的T值超过3,回归模型R2达到50%,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对未来中长期PPI增速预判给出预期收益值。

  •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将不逐一介绍各大类资产长期收益的建模过程,下表展示了我们对各细分资产未来五年的年化符合收益预测结果,以及预测过程中使用的核心假设情况。

  • 由于细分资产间相关性较高,因此暂时我们不对细分资产进行主动战略配置,当前以经验性等权作为基准:即权益资产内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比例为1/3:1/3:1/3,债券资产内部利率:信用为50%:50%,商品期货资产内部工业:农产品=2/3:1/3。基于细分资产的收益预测结果,结合细分资产的内部权重设定,我们给出了大类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风险情况。

  • 值得说明的是,考虑到实际投资中细分资产的配置往往会同时包含市场Beta收益和主动Alpha收益,尤其是针对权益和债券类资产,其中Beta收益基于预测模型给出,而Alpha收益则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实际情况来预估。本文中将股票型基金指数相对中证全指的年化超额收益,以及纯债型基金指数相对中债总财富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作为Alpha的估计参考值,汇总得到投资者对未来各大类资产进行投资获得的合理预期收益。

  • 最后,考虑到资产波动率的延续性较强,我们基于各类资产长期的历史月度收益率汇总计算了资产的历史长期波动率和相关系数矩阵,作为对未来长期风险指标的预测。从波动风险来看,权益资产大于商品大于债券;从相关系数矩阵来看,债券资产能够有效分散权益资产的下行风险,商品期货能够有效分散债券资产的下行风险,而实物黄金则跟传统股债资产都保持较低相关性。

  战略配置参考组合

  • 在对一级大类资产收益风险预测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2给出了不同风险约束下,大类资产的建议配置比例。随着组合目标波动率的提升,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逐步提升,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明显下降,商品类资产中实物黄金的配置比例高于商品期货,主要在于黄金对权益资产的分散化效果优于商品期货。

  • 具体来说,下表展示了不同目标波动率组合的大类资产配置权重,进一步结合细分资产的配置结构,我们给出了细分资产的战略配置组合权重,这将作为战术配置时的参考组合,也是作为战术配置模型的考核基准。

  • 值得说明的是战略资产配置中未对现金类资产给予配置权重,主要原因是当前无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较低,因此暂时只在战术配置中进行择机配置。

  • 综合来说,战略配置的环节一方面是对各大类资产理性预期收益率的合理估计,另一方面也是为形成合理的参考组合打下坚实的逻辑分析预判基础。反过来,对于已经设定了战略配置基准的投资者,也可以反向检验当前组合配置权重是否跟定性分析的结论能够吻合。

  战术资产配置组合

  短期资产风险收益预判

  • 基于兴业金工团队大类资产季度风险预测的方法,我们得到对各类资产下季度波动率的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到当前权益市场的波动率低于历史长期水平,模型预测值与当前水平相当;利率债资产当前波动率等于历史长期水平信用债当前波动率低于历史长期水平,模型预测值相对当前水平均有一定提升;商品期货当前波动率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模型预测值略高于当前水平;实物黄金当前波动率和模型预测值均要高于历史波动率。

  最终战术资产配置组合

  • 基于大类资产的风险预测,以及宏观团队对大类资产收益方向的判断,我们尝试构建动态战术组合,具体组合构建方法如下:首先,在参考战略组合的基础上,结合收益预判的方向观点,我们给予超配和低配资产进行适当的权重偏离3,构建了目标偏离组合;其次,构建组合优化模型,优化目标为相对目标偏离组合的权重差异最小化,而在对模型中资产的总权重和分类权重进行偏离约束,以及相对参考组合的跟踪误差进行偏离管理,当前方案下我们针对保守、稳健和积极组合的要求跟踪误差需要控制在1%, 3%和5%的范围之内;最后,基于组合优化模型给出最终的战术配置权重。

  • 下表中展示了最新针对2020Q4保守、稳健和积极组合的资产配置建议结果。从战术配置结果来看,相对战略参考组合,模型超配了沪深300、利率债、农产品期货和实物黄金,低配了中证1000和信用债。

  (本文作者介绍:兴业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进和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