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只关注就业数量不够 大循环要创造多层次就业机会

2020年09月17日20:50    作者:刘晓春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刘晓春

  大循环要创造多层次的就业机会,仅仅关注就业数量是不够的。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提出,当前形势下,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经济的发展能否提供适合人口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就业机会?

  他认为,技术进步会创造更多简单的劳动岗位,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产业空心化对就业结构带来变化;二是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却基本停滞。“对于目前一些996阶层的产生,在双循环的形势下要提前进行关注。对收入结构分化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专家和研究机构,应未雨绸缪、重点研究,避免出现其他国家发生的民粹主义现象。”

  刘晓春还建议,普惠金融应该更多考虑普惠保险,要让低收入群体没有后顾之忧,敢于花钱,乐于消费。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然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当我们提起就业机会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的数量,但从我这些年的观察来看,光讲数量远远不够。因为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都不同,实际上对就业岗位有各自的诉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应该也包括了对就业需求的满足问题。

  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劳动人口中文盲的比例已经很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已经不再仅是满足养家糊口,还关注个人的职业规划,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发挥。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可能要考虑这一需求。有了这样的需求,经济的发展能否提供适合人口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就业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要关注人口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化。

  关于人口结构,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劳动人口的年龄问题,还需要关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问题。从我过往工作中的观察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民粹主义的重要原因就与就业有关,劳动人口知识结构与劳动岗位技术含量结构存在错位。在经济结构变化当中,特别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许多劳动岗位的技术含量,或者说对个人的能力要求和准入门槛实际上可能在降低而不是提高。尤其在跨国大公司主导的情况下,员工晋升的渠道基本上没有。

  此外,技术的发展让好多人担心低层级的岗位会就此消失,但我觉得并不会,反而会创造更多简单的劳动岗位。即便是为我们提供高科技产品、服务和享受的科技公司,它们在创造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也应用了大量重复、简单的劳动力。“码农”一词据说就是开发人员的自嘲用语,每天没日没夜做的就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真正的高科技岗位是在此之上做设计或架构等,底层的开发实际上都是体力劳动。

  这会产生什么现象呢?一是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将对就业结构带来变化。二是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却基本停滞了。我们国家现在可能还没有到这一程度,但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出现了。例如香港爆发SARS的时候,大学毕业生进银行的月工资大概是1.2-1.5万港币,最近新冠期间还是1.2-1.5万港币,但香港的物价、房租都在涨。也就是说,香港的中产阶层在分化,而且是向下迁移的,这意味着贫富差距拉大了。

  因此我认为,对于目前一些996阶层的产生,在双循环的形势下要提前进行关注对收入结构分化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专家和研究机构,应未雨绸缪、重点研究,避免出现其他国家发生的民粹主义现象。

  第二,要巩固和发挥好我国产业结构齐全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除了设定一些优先战略性发展的产业和行业,地方政府在规划中应当避免对传统产业和行业进行行政性挤压。过去,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并不是在市场中被淘汰,而是在地产政府的产业规划调整中被挤压掉了,这实际上对多层次就业岗位的提供形成了伤害。

  特别是县域经济,毕竟不可能全国每个县都搞金融中心、基金小镇、新能源、高科技、互联网金融……相关行业的人才不可能去所有的县域。因此,大部分县域应该考虑让市场去决定,让企业家自己去投资,发展各类产业和行业,以满足就业的多层次需求。

  第三,普惠金融更多应该考虑普惠保险。

  一般来说,提起普惠金融,大家就会想到贷款,但实际上普惠金融要更多考虑普惠保险,例如就业保险、医疗保险。靠消费金融不能提高和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只能是雪上加霜,反而应该是提供普惠保险。要让低收入群体没有后顾之忧,敢于花钱,乐于消费。

  第四,要大力发展知识性的服务行业,增加高知识型、高智能型的就业岗位。例如律师、会计师、设计师、工程师等,这可能是双循环中需要补的短板。

  最后,我想简单强调一下,我们在波动和稳定之间要考虑的是,让政策、法规,尤其是执行政策、执行法规能够保持稳定,让市场去波动

  市场本身就应该是波动的,不是始终平衡的,但我们执行监管政策应该要稳定,要严格执行,不应该是变通执行。比如我们的一些监管政策和法律规定随着形势的变化做一些调整,这是应该的;但调整以后,执行当中必须是严格的。所以执行法规、执行政策不应该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或者是宏观调控的补充手段。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家才会有稳定的预期,可以去进行方方面面的投资,创造更多的层次丰富的就业机会。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刘晓春 普惠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