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学好”的三层境界

2020年07月29日08:20    作者:杨斌  

  意见领袖丨杨斌

余为民画作《碧荷》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农历庚子年六月初七余为民画作《碧荷》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农历庚子年六月初七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蔡元培

  01

  学好(hǎo,三声),学习好,是教师或者亲友经常勉励学生努力的目标。

  初听,大都认为是希望“学得好”,功课学得好,成绩考得好,名次排得好,如果是研究生的话,还可能有:论文发得好,工作找得好。

  但我想这只是学生求学问道的第一层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教与学的目标只停留在突出显性指标的这一层,显然是很不够的。

  02

  学好(hào,四声)是第二层境界。

  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这第二个“好”字,说的是好奇的心态,好学的习惯,好问的精神,好研究问题,好挑战现状。

  学变成了人生的一“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好,“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的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好。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对青年人来说,不仅应该“作为首要任务”,还应该“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希望大家达到这一层境界。

  跟“五唯”那些定量指标比起来,这第二层境界的衡量,没那么数字化,却也并非无迹可寻——你看那好学之人眼中的光,看那好思之人沉静的神情,看那种好战之人攻坚克难时“福流”沉浸的状态。

  教育一旦让学习者达成这种“好”的境界,不管在学期间的知识带走了多少,便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再无所谓毕业或者离校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达到这个境界,学习者方可称作是“主动学习者”。

  03

  第三层境界的学好(hǎo,三声),读音相同,含义却不同。

  这次,说的是品德、修养与价值观。

  百姓口中说先生教人学好,孩子跟人学好,重音放在这个好字上,略微带点儿化音处理,强调的却是学习最要紧的目的——立德树人。

  “德者,本也”,一个人有再多知识,有再大本领,有好学习惯,但没有这第三层境界,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准绳,没有了做人的基础。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蔡元培先生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清华学校校歌也说“器识其先,文艺其从”,都在彰显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层境界,深入到教与学的最核心处。

  德该不该衡量,上下共识很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但该怎样科学有效公平地衡量“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者教人学好、促进学习者学好德行,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却是在破掉“五唯”后摆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答不出来,“五唯”还会去了再来;答好了,立起来了,学风教风会为之一新,对后来者而言,仿佛“习惯之为常”。

  这第三层的“学好”境界,关系重大,值得“众里寻他千百度”。

  三层境界的“学好”,说的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从知识而习性再德行,是一个圆由外向内的递进。

  三位一体,由表及里,“然后君子”。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