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胡浩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Charles Mackay)中指出“群众一旦开始集中疯狂,那么只有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才会找回自觉”,1636年的荷兰“郁金香热”、1720年的英国“南海泡沫”等著名的历史故事莫不是如此。中国股市何尝不是如此。尽管只有短短的20几年的时间,但是A股历次牛熊转换中不断上演着“群体非理性”的悲喜剧——要么乐观到头,要么悲观要死。毫无疑问地说,查尔斯·麦凯提出的“群体非理性”具有普遍适用性。
最近半个月,中国股市出现了大幅度飙升,引来场外资金无数关注——有的已经果断杀入,有的则四处问买什么……。更有意思的是,随着股市大幅度攀升,“机构牛”、“外资牛“、”注册牛“等各种名词迅速占据了媒体的各个角落。似乎,牛市才刚开始?公募基金悠悠地说“牛市其实早就开始了”,外资金融机构一脸疑惑地说,“我们一直在买中国的消费品和制造业”,细想之后不禁哑然,原来大众千呼万唤的牛市还是之前那种鸡犬升天的“疯牛”。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牛市?如果是疯牛,实际上意味着牛市的受益者也是牛市的推动者,尤其是券商股正是靠着股民贪婪而忘我地交易大挣佣金而成为众人心中的“牛市战斗机”。如果是慢牛(或者业绩牛),更多是依靠专业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持有优秀的上市公司(伴随产业做大做强)而实现。笔者高兴地看到,有部分资深人士怀着怜悯之心写了很多文章,大意是“大牛市更容易赔钱”,因为大牛市(疯牛)推动的上涨总是反复上演蹦极游戏,而大部分股民总是在尝到甜头后加倍投入“赌注”,这便会出现早期中小仓位的盈利被后期更大仓位的亏损痛击,之后便是那句家喻户晓的话“我再也不炒股了”。
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轮长周期的资本市场繁荣,虽然中间不断会有不期而至的调整,但是并不会影响中国股市在未来十年内孕育出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而其宏观背景便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一轮长周期的新旧动能切换期,而股权融资和注册制改革等正是推动这轮新经济发展的基石。美国八九十年代曾出现了类似的场景,美国新经济与美国股市互为螺旋,既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公司同时也推动美国资本市场的大繁荣,不过,这样的牛市并非雨露均沾,很多传统公司归于平淡,很多竞争力差的公司退出股市……,很多投资者因而觉醒、不再自己炒股而是交由专业机构打理。美国居民通过“401K”计划持有公募基金,成为美国股市的长期投资者,也是美国长期股市向上的受益者。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1999年,美国共同基金的管理规模扩大了约50倍。
回到国内,我们看到监管层正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建设,一方面推行注册制以让更多的优秀公司在发展早期便能进入资本市场,从而可以让投资者分享其高速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加强严格监管和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同时推动公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的壮大。此外,监管层严格控制杠杆投资,完善融券卖空机制,推动基金投顾试点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有望带给我们一个更加长期而健康的资本市场。
笔者提醒,投资者不要掉入牛市的陷阱,那种鸡犬升天的“疯牛”可能一去不复返了,监管层并不希望股市成为群体非理性的赌场。刚刚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再次告诉我们,严惩违法犯罪、深化退市制度等将会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守门人”。因此,切忌不可按照老思维、抱着“疯牛”预期入场押注所谓的低价股、小市值股等。如果投资者纠结牛市踏空,不妨放宽心态,从更长的周期看待中国股市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定投指数基金,特别是从全市场中精选优质成分股的指数基金,甚至可以暴跌时加大定投额度;2)有研究功底的可以每逢暴跌后买入基金和外资共同加持的中国核心资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笔者的另外一篇文章《每逢至暗时刻,谁更值得关注?》)。
(本文作者介绍:腾讯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