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系列》主编序:为人之道(下篇)

2020年07月10日09:30    作者:杨斌  

  意见领袖丨杨斌

为人之道,说的是管理应是为(wèi)人的;管理,作为一个人为的行为,终是为了人的价值,方能回归到初心。

  也许你会好奇,沙因(父子)为什么将这一系列以humble(谦逊)作为主题?是否这是一种新研发出来的以退为进,佯弱胜强的新领导力秘籍?咨询策略?问讯技巧?或是帮助的敲门砖?不,不是的。

  当然,谦逊正反映着沙因教授的本色性格,他真是个不争之人——沙因不争万物立,海能卑下众水归。细沙不争,万物立在其上;大海卑下,众水归入其中。2004年的时候我写过《沙因老头》的故事,说过这位大师前辈的轶事,有兴趣可寻来看。而在这个系列中,我的体会,沙因所突出强调的谦逊,不是故作姿态的低调,不是策略性的示弱,是对组织成员各具特色各擅胜场的尊重,是对知识与判断力在组织中以分布式呈现的理解,更是对于世俗意义上的诸居高临下角色(领导者、咨询顾问、问讯者、帮助者)的一种特别的提醒与反正。“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自然而然,平等待人,敬畏专业,止于至善。在这种对谦逊的强调之中,蕴含着对人与关系的珍视,以谦逊作为界定、修饰的领导力、咨询、问讯与帮助,人与关系就必须放在目标函数中,是这些人际互动的核心产出,而不能(只)作为实现其他外显目标的有效手段。

  在教育的场景中,谦逊与关系之道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师与生之间,师尊生卑,或是学生客户化、教学服务化,都非正途。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谦逊是自然的、必须的。若以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来理解教育本质,师生互动也绝非业务性、命令性、单向式、就事论事的、知识导向的,以personization(人心化)来建设相互尊重、合作、信任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师生双方都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2级关系的积极实践,促进学生(以及老师)自由个性、健康人格和君子器识的确立。小班教学作为一种方向,很大程度上并非由于知识传授在较大群体中的困难而致,而更在于以利personization(人心化)的切实可行。同时,要看到在知识能力提升之外,在学生品格锤炼德性修养之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都是教育的重要成果,也并不因为正式的教与学过程结束、学校阶段完成而终结。值得探究的是,古人常以“亲其师”(也是一种人心化)作为“信其道”的前提,而“亲其生”,该是“传其道”的良好基础,然后教学相长,彼此造就。师生之亲,同侪之谊,社群之凝聚,本身就是教育之大美。

  在家庭的场景中,谦逊与关系之道就得要沙因父子再认真地再写几本。家庭中的信任与忠诚关系仿佛应该是毋庸赘言的天经地义,但,3级关系,甚至2级关系,又在多少家庭中真正存在?Parenting(父母之道)似乎是不需要教与学就能自动掌握的,反正,谁能(敢)说我不会当爹?“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婚礼是热烈的,但接下来的日常生活并非仪式活动。相互长期持续“伤害”的家庭成员关系,是要比-1级(没有人情味的支配与强迫)更糟糕的,且列为-2级,是无法摆脱的、其中一方认为自身可以理所应当对另一方进行干涉与强求。且外界很多时候也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不意外的,捅破窗户纸看,即使是形式上的谦逊也往往是用在外人身上的,于家人,则可全免。

  Personization(人心化),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甚至,因了解更深,伤害也更准。所以,沙因父子将本书的读者群列得很广泛,从他们认为最需要也最用得上的企业组织,到政治、体育、非政府等各种社会组织,从与人打交道的各种岗位,到因知识不对称而权威化的各种角色,都是本书再合适不过的读者对象。但是,沙因没有说到家庭这种古老而又不断变异的社会组织,该是这本书的靶心读者之一,是个遗憾。这可不能灯下黑谦逊,关系,具体到家庭场景中——对亲人好好说话,真正学会帮助的度,尊重(最起码要倾听)家人的不同(意见或是人生选择),谋求彼此的共赢(而不是动不动就要牺牲),给空间让各自仍独立,等等;这些基本的相处之道,沙因的谦逊系列,可以作为必读,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的话(好的家庭成员,真的不是生出来的;好的家庭相处之道,真的不是生来就会就行)。

  过去常在教学结课时被邀请给同学寄语,记得其中有一句写过几次的话,算是有些沙因味道——“MBA不是人手,更不是造就、使唤人手的人上人。”人手是相对于“有心的人”而言——MBA也好,大学培养的各样人也罢,即使干着细碎的辛劳的平常的工作,也不能当自己只是个人手(hiring hands),而一定要有着仁心(higher purpose)。如果你读懂弄通了沙因的谦逊观,从仁心出发,重新审视管理行为,就会知道这种“人上人”之于他人、组织和社会的危害极大,因为这种“人上人-人手”的搭配,在合法合理地、很有效率地助长着人的价值持续地被物化。人手与人上人,都与沙因的谦逊相悖,都远离了人、人性、人的价值。

  为人之道,说的是管理应是为(wèi)人的;管理,作为一个人为的行为,终是为了人的价值,方能回归到初心。读读沙因吧,这是仁者的声音,希望你用心去听。

  仁者沙因,谦逊为人。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