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专栏作家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 赫荣亮
政府、社会资本都认可了充电桩将成为下一个“新基建”的投资风口,按下了行业发展的快进键,带动各类企业涌入,行业发展又将进入新的爆发增长期。
引言:在充电桩行业低利用率现状下,“新基建”要建设的是属于更便捷、更智能、更节能的下一代充电技术,不再是既往的规模简单扩张,笔者分析大功率充电技术、智能充电技术、车电互联等技术具有广阔的投资应用前景。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已开始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宣布2020年充电桩建设投资规模增加10倍,行业龙头企业特来电也完成13.5亿A轮融资计划。同时,“新基建”又搅动带来一批新进入者,包括宁德时代、华为等,近日华为宣布推出旗下快速充电桩品牌HUAWEI HiCharger。
政府也确认了将充电桩列为新型基础设施,将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0年4月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在2020年全年完成投资约100亿元,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私人桩超40万个和公共充电站4.8万座。
政府、社会资本都认可了充电桩将成为下一个“新基建”的投资风口,按下了行业发展的快进键,带动各类企业涌入,行业发展又将进入新的爆发增长期。
一、如何认识现阶段充电桩行业的市场供求关系?
从近年来我国充电桩的建设情况看,增幅是明显快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供求关系趋缓。截至2019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121.9万台,同比增长50.8%,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51.6万台。同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81万辆,由此计算,车桩比为3.1:1,车和公用桩的比值在7.38:1,全国车-桩匹配关系持续得到改善,2015年“车-桩比”为7.84:1。
如何界定充电桩的市场容量,现在社会评判充电桩的需求量,大多引用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车桩比1:1的数据,由此,社会判断充电桩行业的缺口巨大。但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行为,会发现,和燃油车完全依赖外出到加油站加油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车主一般都在私桩完成电力能源补充,电动汽车的能量补充高度依赖在住宅安装的私桩。总体看,除了网约车、物流车等运营车辆,普通乘用车是以家庭充电为主,外出公用充电为补充的消费模式,对公共充电桩的实际依赖要低于社会预期。
一个明证是公用充电桩行业的利用效率偏低。据统计,全国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不足10%,于此计算,每台充电桩每日有效利用时长在两个半小时,在这样低利用率下,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效益不高,有机构测算充电站内部收益率为5.3%。
从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充电桩行业已经历了高度竞争和大量淘汰。2016年社会资本进入充电桩高峰,2017年我国大概有37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一半的企业倒闭或退出这一行业,因此,我国充电桩行业已经过了行业发展初期,在高额基础投资和低现金流回报的影响下,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充电桩企业都出现亏损。
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充电桩市场确实有大幅增长空间,但作为充电基础设施,从市场格局看,终将是“赢家通吃”,规模效应是第一位的,未来行业将更加集中,,市场份额将继续向特来电等少数龙头企业聚集。有数据显示,2019年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的公用充电桩占比达69%,八大运营商充电桩运营数量占比达90.17%,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大幅提升,构建形成少数企业组成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由此判断,在“新基建”风潮催动下,各路资本进入充电桩行业,将加大供给量,短期内该行业将继续呈现饱和供应状态。
二、“新基建”下,我们要建设更便捷、更智能、更节能的下一代充电桩
应对疫情,提振经济,政府提出要建设“新基建”。那么,“新基建”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规模扩张,是5G基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是以数字化信息网络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核心要义是带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
具体落实到充电桩行业,就是要建设符合“新基建”的下一代的充电桩,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行业发力点:
一是要投资更加快速和便捷的新一代充电技术。以提升充电服务体验、充电服务质量为特征的充电技术是新一代充电技术的主流趋势。
在前一轮充电桩投资高峰下,企业跑马圈地低效扩张,建设充电功率较低。例如,近年来,直流快充经成为了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可大幅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过长等问题,但受制于购置成本高,新增的充电桩仍然以交流桩为主,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新建的公共充电桩,直流桩占比仅在42%。从实际充电功率看,美国特斯拉超级充电标准(Tesla)最高可实现功率250kW,国内充电桩功率相对较低,额定功率在120kW以下,而车主可验证实现的充电功率更低,普遍在90kW以下。
因此,“新基建”项目下,企业投资公共充电桩,要紧跟大功率充电的发展趋势,电网公司、充电设备企业、车企、电池等企业开发大功率充电技术和产品,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推广。
二是要投资新的智能充电技术。建设智能充电网络,将物联网、大数据、5G通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加快,应用到充电桩领域,将大幅提升充电桩的利用效率。
同时,将智能充电桩开始应用到道路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智能充电网络建设与城市交通设施、电网设施可相互结合,充电桩可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都能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从各地基建看,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充足,建设规模较为庞大,以充电桩为载体,光电通信企业均可开发多媒体充电桩、移动充电桩、智慧路灯式充电桩等智能充电设备。比如笔者调研过的海威科技,开发产品“智慧路灯”,以充电桩为载体,集成了wifi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等技术。
因此,在“新基建”项目下,将充电桩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新终端,实现无缝接入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采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载监控、报警、资讯、大数据等智能硬件提供接入系统支持。
图1 以充电桩为载体的智慧路灯应用场景设想
三是要投资新能源充电技术。建设节能电网,利用电动汽车波谷错峰充电技术、充放电双向互动技术等,将电动汽车充电纳入到电力需求侧管理,将充电桩建设成为电力用户和电网之间实时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电动汽车参与电力运行削峰填谷、就地消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提高电网效率,推动能源行业高效低碳发展。
车电互联技术(V2G)已经落地,所谓V2G,即电动汽车入网技术(V2G),在电动汽车和蓄电设备装置智能传感设备,实时检测用电量及用电功率,并能够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力的通断,在电网负荷过高时,由电动汽车馈电,而电网负荷低时,车辆又可以储备过剩的发电量,从而实现电网和电动汽车的能量双向交换。
在4月15日,国家电网在华北地区将V2G充电桩正式纳入电力调峰,仅京津唐电网供区内约有40万辆电动汽车,若通过V2G方式实现有序车网互动,可提供180万千瓦可移动的优质调节资源。车电互联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是“新基建”下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电网已经在政策层面放手,从技术层面也较为成熟,笔者先后调研了青岛特来电的新能源汽车储能充电系统、北京福威斯的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讲,如何开发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调动车主参与到车电互联项目中,是该技术的行业应用痛点。
在车电互联的具体项目中,有两类项目比较成熟,第一类,电动汽车储能充电项目。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电力需求侧响应项目的建设经验,支持充电设施运营商参与大用户直接交易,由电网、汽车厂商、充电智能技术公司合作开展充电需求响应的项目和商业模式试点,利用电动汽车入网技术(V2G),将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以充放电形式参与电网调控,可在用电高峰由电动汽车反向馈电,实现削峰填谷、电力调频、平抑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为电网提供无功支撑等储能功能。另一类,光伏储能充电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工信部的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及示范项目工作,总结“风力/光伏-储能-充电”的多种能源互补微电网示范项目,开发智能电桩,推进新能源汽车消化和使用光伏、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
总之,充电桩行业又将迎来新一波的巨量投资,但“新基建”绝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要建设属于下一代的更便捷、更智能、更节能的充电桩。
(本文作者介绍:赛迪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