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应大幅增加国民消费补贴

2020年04月20日20:38    作者:汪涛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汪涛

  根据瑞银进行的消费者调研数据和跟踪的一些高频数据测算,比如城市拥堵指数、煤耗、港口吞吐量和房地产销售的数据,一季度受疫情的影响非常大,但经济已经在恢复之中,从二月下旬和三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复工的速度在加快。所以,二季度大概率环比会大幅增长,但是同比还会下降,难以出现正增长。二、三、四季度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但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幅度受两方面影响。

  第一方面,国内居民收入下降,就业困难。根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的复工情况来看,比如零售、餐饮、酒店、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到三月底为止这些行业还没有完全复工。我们估算到三月底,这些行业大概仍然有7000-8000万人没有恢复就业,或者已经失业。官方的失业数据并没有涵盖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也没有完全覆盖到返回城里的农民工或者是摆摊的自谋职业者。当然随着复工的推进,没有就业的人数会大幅下降,但是在短期内,他们的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进行的“千人调查”(4月初)中发现,54%的人在疫情发生后收入出现下降,当然也有42%的人预期下半年收入会上升,但在解除隔离后仍然有60-70%的人的消费比疫情发生前大幅度减少,当然买房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的。因此,二三季度虽然有一些一季度没有实现的消费可能会释放出来,但由于受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可能不会全面恢复。

  第二方面,由于欧美国家出现的深度衰退,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未来的反弹力度。现在各个机构都预测欧美国家会出现深度衰退,IMF预测今年欧美国家GDP增长率是-6%到-7%左右。根据全球的拥堵指数,我们发现三月份以来,欧美大部分城市的拥堵情况已经低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主要城市,简单推算,他们的零售额在四月份会下降20%以上,这会影响他们的进口,也就影响到我们的出口。目前判断我国二季度出口会下降20%以上,这制约了我国未来的反弹不会很强劲。所以,预计全年增速1.5%左右,甚至有可能更低,因为外部冲击可能更大。所以我认为中央政治局提到的“六保”是很重要的提法。因为今年“保三”的增长目标是不现实的,最主要的是说,我们现在做的预测不确定性非常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保基本盘比较重要。

  政策方面要从以下两方面发力:

  一是要加大财政支出,包括大幅增加给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直接的补贴。我国的政策应对比较快,在二月初就出台帮助企业和市场纾困的政策,但对刺激经济增长和需求的政策较少。尤其对于企业来说,由于营收锐减,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给企业无息贷款或者减免税收,它的投资意愿也会非常低。同时,消费者也会变得谨慎,因为收入和未来就业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大财政支出,包括大幅增加给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直接的补贴,尤其是针对受到疫情影响的湖北地区,还有低收入的人群。

  二是要利用基建投资带动需求和就业。货币政策方面,疏通货币政策渠道和提供信贷支持是对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和民企的违约率较高,由政府推动银行增加给中小企业低息贷款,会损害商业银行的商业性。在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要扩大财政担保,这样不会太牺牲银行的商业性,要避免把银行当成提款机或财政用途。杠杆率短期内一定会上升,我们预测今年债务占GDP比重会上升20%以上。但是当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全球的杠杆率都会上升,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并不用过分担心短期内债务上升的问题。财政政策要显性化,不要与货币政策捆绑打包,这会加大未来的金融体系风险。

  目前可能是一个淡化GDP目标或者取消GDP目标的时机。

  第一,疫情不确定性太大,导致高经济增长目标难以实现。在内外部因素叠加冲击下,经济增长目标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就能够实现的。

  第二,虽然就业和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但是保增长和保就业存在一定的区别。在我国的体制下,一旦有保增长的目标,往往会异化。比如,其实保增长是为了保就业,但往往变成了为了保增长而保增长。过去,通过高投资和房地产来保增长,很多政策就是加快投资,加快房地产,虽然它也能带动一定的就业,但是这对保基本民生、保就业的效果效率是大打折扣的,在目前的阶段,一分钱要掰开花,保就业和保增长是有一定区别的。

  保民生和保就业不完全是一回事。中长期来看,就业问题肯定是最重要的,但是短期来看,解决就业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现在严格管控人员流动,很多人基本上已经断了生活来源。这时你告诉他们过几个月你就有工作了,其实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保基本民生的政策主要是救助和补贴。美国、欧洲、德国等国,在过去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时候非常吝啬,都不肯动用财政政策,但是现在也大幅度做救助和财政刺激,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到了疫情对美国普通老百姓的大冲击。疫情其实对我国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短期内,我认为财政政策应该尽快的、大幅度的从基本民生的角度加大救助兜底政策。另外,救助政策也能带动就业,如果这些人拿到了补助就会去消费,零售行业和餐饮业就会被带动起来,也就带动就业。

  本文来源于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0年4月)上的发言。

  (本文作者介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 消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