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李:新一轮“资产荒”来了

2020年04月14日21:11    作者:金李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金李

中国的家庭财富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头部”也就是进入到全球最富裕的10%人群的规模也仅次于美国,同样处在全球第二位。但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家庭仍有一个“财富慌”的问题。

  01 疫情冲击下,中国人更“财富慌”了

  中国的家庭财富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头部”也就是进入到全球最富裕的10%人群的规模也仅次于美国,同样处在全球第二位。但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家庭仍有一个“财富慌”的问题。

  这种慌张至少表现在3个方面。它们在疫情发生前;已经非常明显,在疫情发生后,加剧蔓延开来:

  第一,近八成的钱都绑在房子上了

  目前,中国家庭的财富还主要配置在房地产行业。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们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在77%以上,远高于房地产市场同样发达的其他国家。美国大概在33%左右。

  高的房价是导致住房资金占比高起的主要原因。而住房资金占比高,就挤压了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比。2017年,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在全部家庭财富中的占比还不到12%。美国的这一比例高达42.26%。

  第二,富人的脑袋“跟不上”了

  目前,中国家庭大多数还是第一代财富管理人群。这第一代财富管理人群的金融知识储备比较匮乏,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贪婪、恐惧、爱冒险等人性弱点,所以近年来,他们也屡屡遭遇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各种“坑”。

  按照国外中产阶级最基本的定义,今天中国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口都是中产阶级人士,平均每个人拥有超过1万美金的资产。保守估计,我们的民间财富也已经超过了200万亿,是GDP的2倍多。提升居民的财富管理能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第三,过去的资产配置方法都失效了

  2019年春节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转发一个视频截图,说本来2018年是可以“躺赢”的一年,你只要啥都不买,不买股票、基金、P2P和各种币,就是赢家;但是,你如果做了任何资产配置,就是输家。

  恐慌吧?还有更恐慌的:一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回看过去几个月全球各种资产普遍下跌这样的表现,是不是很怀疑自己能不能打赢这场“财富保卫战”?

  财富管理变成了全民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提升,是需要通过更好的财富管理来进行的。

  02

  分清4大需求,实现财富管理“质”的跳跃

  中国最缺失的是什么?从大的方向来说,我们缺的是正确的财富价值观和财富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实现从“需求金字塔”到“财富管理工具金字塔”的过渡。

  下面简单地给大家梳理一下,如何用财富管理储值工具,完成从“需求金字塔”到“财富管理金字塔”的这么一个跳跃。

  财富管理的金字塔把不同层级的需求做了划分。

  下面这张图是家庭资产象限图,有着4个不同的象限和4种金融资产分类,相对应地,有资本市场对这4个不同层次的需要。

  右上角的第一象限:对应短期3-6个月生活费等各种流动性需求,包括柴米油盐的花费,生活必需品的花费等。你不能说下个月买米的钱都拿不出来,手机费都交不出来,所以你会以收益相对较低或者牺牲收益的方式,来获得这样一个更安全、更流动的资产。

  在成熟市场里,它占整个财富资产大概10%的比重,一般是银行的活期存款,或者是各种货币基金的产品。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提供的这种类型的产品,是比较充分的。

  右上角第二象限:也叫做保命的钱。它提供一个财富的安全网,主要应对各种重大疾病或者突发事件给家庭财务带来的巨大损失。在成熟市场里面,它的规模占到20%左右,且大部分配置在保险保障型产品中。

  在中国市场,我们身边很少有人能够拿出20%量级的财富,去做保障安全的配置。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认识到一切都建立在活着的前提下,要通过各种手段保障财富安全,才不至于辛苦了半辈子,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个比重应该也会有所增加。但中国目前提供的保险类、保障类产品,开发的程度相对有限,且大量是同质化的。这能够满足初级家庭的需要,但是还不能够充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右下角的第三象限:应对的是一些长期需要的开支。我们短期可以暂时忽视它,可是不能一直忽视下去,有点像我们说的“灰犀牛”。比如说养老的钱、子女教育的钱,解决的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儿女更健康地成长、更体面地生活的问题。

  这些钱的安全性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有长期、持续的成长性。以往,很多中国的财富家庭是通过投资房地产来解决这一块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央政府“房住不炒”政策持续推进,未来这一块的资产需要逐步多元化,用更多其他金融资产去替代。

  怎么完成这个替代,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

  左下角的第四象限:这笔钱是放飞自己的理想,是人生的自我实现的部分,是可以拿来去赌一把。不是真的赌博,是用各种方式追求最大可能的收益。如果最终因为投资失败导致部分的本金损失,也无伤大雅,比如创新、创业等行为。

  在成熟市场10万个家庭的抽样中间,它大约在30%的财富规模量级上。它更多的是看未来的、高成长性的资产品种,比如说股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钱。它们要带来巨大成长性,就要求底层必须有的良好资产。

  中国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实体经济的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底层才能够有良好的资产。这需要的是:一,科研、研发带来的巨大的生产力;二,把这些生产力形成企业家精神,形成产能。

  03

  给个人投资者的两个建议

  虽然中国投资机构也在快速发展,但是总体来说,力量还是有限。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散户居多的市场,所以我想跟个人投资者讨论几个问题:

  第一,现在要不要加速投资房地产?

  新一轮全球量化宽松,钱越印越多,也就越来越“水”(不值钱)。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持有实物资产,比如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本身的投资,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等,可能会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通胀压力。

  所以我认为,以美联储为代表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投资是一个重大的利好,这方面未来会有巨大的机会。

  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是不是也应该提速?疫情之后,中国会不会引爆新的一轮房地产行情?过去在经济比较软弱,内需不足,出口又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国内一贯的做法是通过投资来拉动,现在还是用这个逻辑来分析判断吗?

  我觉得:如果你想财富在3-6个月或者3-5年内能够保值增值,那么投资在房地产上,我认为是有一定价值的。在接下来的3-6个月,房地产市场说不定还有一定行情。

  但如果说,你投钱是为了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有收益,那么你到时候可能会很担心,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房子卖出去。中国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房地产配置过度。总体上来说,大家不缺房子了,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而且还在快速提升。

  如果每年增长7.2%,那么10年就翻一番,每人80平方米;30年以后,翻三番,每人320平方米。一个三口之家有1000平方米,按照今天的户型,一套肯定是不止,会有好几套房子。那么多房子,怎么住?

  所以,在房地产投资的问题上,我觉得应该见仁见智,适当配置。

  第二,现在要不要趁机抄底美股?

  最近,美股发生了好几次熔断,很多人问我:金老师,你看现在是风险多,还是机会更多?我该不该在美国市场上抄底?需不需要调整资产组合?

  我觉得:现在是地板,但怎么知道地板下面还有没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没有很多层?如果你认为现在是抄底美股的最好时机,那么有可能会因为判断失误带来巨大损失。

  在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快速进去抄底很考验人的眼光。甚至在这次美股的波动中间,国外的很多头部专业机构、资深玩家都看走了眼。

  所以,这次巨大的风险事件使得我们谦卑下来,认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一定要留足缓冲,去应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及经济问题。从短期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从中长期来说,这是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种制度建设。

  而且,如果你频繁进出市场进行所谓的择时、择股,有可能会对你的长期财富造成一个重大伤害。交易都是要成本的。佣金等各种费用看上去不多,也许每次只要1%,但是20次下来就是20%的量级,这对你的整个财富规模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04

  决定90%以上投资结果的,是顶层思维

  影响投资收益的最重要因素是“顶层设计”。也就是说,当你把财富在不同的资产种类之间,做一个相对有效的、高度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就已经决定了长期结果的90%以上。其他因素,包括时机、产品和股票的选择,加起来都不超过10%。

  所以,当你问要不要调整资产配置,我会反过来问:你的这个资产存放在这儿是为了应对什么?应对3个月、半年、一年还是更长的需求?很多人只有少部分资产是短期的,更多的是长期,可能是30、50年的。

  财富管理是“长跑”,而不是“短跑”,不应该只在意一时、一地、一城、一池上的得失。我们的古人有一句话,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用在财富管理上非常合适。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终身教职正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