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张岸元
大规模疫病流行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疫病是放大镜,放大了社会运行中既有的种种不平衡不公正;疫病是加速器,加速了社会发展中既有的长期趋势既定方向。记住,是放大、加速,不是无中生有,创造出充满新的矛盾和趋势的新世界。
我们渴望改变,渴望从疫情期间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中,看到未来世界的影子。知识分子尤其如此,他们希望疫情带来重大变化,暗合他们信奉的理论,验证他们此前未能如愿的判断。历次疫情之后,我们能观察到防控治疗技术的进步、公共卫生理念的更新、防灾减灾组织的完善、物资储备水平的提升。但仅此而已。人类生活没有变化,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一切如故。梅毒可以一度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髦,艾滋病没有使得人类更加洁身自好,埃博拉从未阻止人们前往非洲。本次疫情也是一样,灾疫之后人们会以最快速度忘却灾疫,这就是人性。
一、对称冲击不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人们很容易举出反例,驳斥上述消极静态的观点。如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发展的枢纽性影响,天花对南美地域文明的摧毁等。但须知这些重大改变的前提,是疫情导致人口大量减少,且不同区域、不同族群遭受的冲击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而此次疫情的致死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没有大量消灭人口;传播广泛而迅速,数月间全球没有化外之地。
西班牙大流感持续约两年,大体对称地影响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因而没有改变战争的进程和结果。技术能够缩短本次疫病流行持续时间。两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环顾四邻,各国彼此彼此,疫情没有带来力量对比值得关注的变化。
疫情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在地缘政治斗争中示弱,没有一个国家做出哪怕是互惠的政策调整。之前所有底线都不容触碰。各国一方面小心翼翼,本着人道主义原则互通抗疫物资和数据信息之有无;另一方面,尽量避免相关措施与政治挂钩,唯恐授人以柄、秋后遭人勒索。基辛格博士发文称“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窃通读中英文稿,未见任何改变,所见依然是捍卫西方民主制度普世价值。
各类政治制度国家都元气满满,自信其卓有成效地选择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抗疫道路。各国差别化的感染率、死亡率,都被归因为病毒的未知性,归因为发展水平决定的物质力量差异。甚至某些领导人对疫情明显的误判也被公众有意无意忽略,“聚旗效应”(Pally round the flag effect)反而提升政治家的支持率。
生活在发达国家和国家内部发达地区的人群,无疑是幸运的。这种幸运,是此前相关居民享受福利的自然延伸。发展中国家和国家内部不发达地区的感染及死亡,甚至不被统计。如果感染和死亡,连数字都不是,何来改变?
二、逆全球化加速的判断值得细究
工业化时代,大约有四十多个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历程,散布在各大洲,可称之谓全球化。而本轮数字化、新一代通信技术则不然。除东亚、美国和西欧少数国家外,俄罗斯、中东欧、伊斯兰世界,乃至整个南半球,都退出了相关软硬件生产制造领域。这根本就不是全球化,是“数字孤岛”与销售市场对立的二元世界。技术鸿沟割裂世界的后果,类似于近代史上的刀剑与枪炮。该过程中,最令人唏嘘的是俄罗斯,一个经历诸多伟大革命的伟大民族,而今要和王朝对等博弈,通过油价维持国家现金流——政治家情何以堪?
如果非要约定俗成,套用全球化概念,疫情期间,我们看到某些领域全球化加速而非倒退。信息领域,各国信息交流更加频繁,数据共享更加顺畅,彼此关切更加切实。资本流动方面,大量资金在各市场间切换避险,金融市场联动上升到新的高度。贸易方面,抗疫物资的贸易大幅提升。
疫情带来的人员流动冻结、非必需品贸易大幅下降、粮食出口禁令等,更可能是一次暂停、一次休克。FDI因疫情停滞之后的动向至关重要。过往几年,美国日本一直致力于产业回流。要关注的是边际变量,是疫情多大程度上强化了原有趋势。疫情相当于在原有FDI理论中,增加了新的决策变量,该变量的权重未知,是否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未知。
过往几十年,中国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的产业集聚是世界级的,其内部组织关系、上下游联系之紧密,超出一般理解。我不相信这些基于市场自身因素内生的产业关联,会因疫情有大的改变。退一万步讲,如果一次疫情、某国一项政策企图,能改变这种产业发展,其本身也价值有限。
三、国际货币金融格局更加固化
口罩不能迅速生产,但货币可以瞬间创造。此前酝酿已久的新货币理论,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发挥了重大逆周期调节作用,否则全社会信用链条断裂的后果不堪设想。国内有人轻佻评论美联储政策,我不知道其底气何来,难道他们比美联储更了解美国需要什么政策?
经济理论都是增长理论,“经济萎缩”、“经济休克”似乎没有被系统阐述过。试想:正常运行时,巨大的财政和货币供应仅能支撑个位数的经济增长;动辄两位数经济萎缩,需要的财政及货币投放对冲是何等量级。这就如同一个人在失血的同时输血续命,所需输入量取决于损失量,并不取决于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的血液量。
如果赤字和货币供给被用于填补当期产出缺口,未必就必然导致下一步商品和资产价格飞涨,未必就会导致美元和美债崩溃。再进而言之,如果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此轮流动性空前投放的冲击,其地位会获得新的加持。
金融市场如同实体经济的镜像:市场迅速反应疫情爆发,固然火上浇油;但随后提前反应疫情受控,何尝不是雪中送炭?危机期间,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上升到此前不曾达到的水平。如,2月21日以来,道指和上证综指相关性系数超过0.9,而此前彼此的相关性微不足道。一些时候,我们强调“避风港”,希望资金进来避险,对冲境内市场下行风险。随着时间推延,或许要更加接受境内外市场联动局面。
利率方面也同样。疫情重击之下的中国经济没有能力承担如此之高融资成本,当前中国经济没有能力没有必要与外部世界之间保持之高的正利差,降低利率是必然趋势。
美元体系的各国货币当局合作有新的进展。如,美联储与一些央行建立了新的货币互换安排,向各国央行美债资产开辟了新的回购通道等。
人民币在此次疫情表现平淡。汇率基本与美元指数反向变化,但幅度小于其他货币。国际地位没有值得关注的变化。这符合常识。战后美元地位的确认,基础是战争期间作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大量提供物资,各国渴求美元作为支付手段。而此次抗疫中,中国相关物资供给并没有达到天量水平,也没有考虑让人民币支付在其中发挥特殊作用。
四、中美同样面临经济中长期萧条风险
美国当前纾困方案与我国此前政策有类似之处,都属“抗疫救灾”,目标是避免重要行业、中小企业现金流断裂、缺血坏死。这些政策对经济增长起不到大作用,因为隔离对供需两端都造成巨大冲击。“聚旗效应”之下,特朗普总统支持率有所提升,但仍远低于杜鲁门、老布什、小布什总统任内开战期间水平。二季度后,竞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疫情演进的时间节奏对现任总统更为有利,竞争者很难挑战成功。
走过一个完整周期,又经大规模减税延续繁荣的美国经济,因疫情重击陷入长期衰退的威胁是现实的。我们不知道股票市场是否已经走出风暴区,不知道经美联储接盘展期后的债务能否顺利回归市场,不知道巨大流动性未来如何回收。大基建是四年前竞选至今,特朗普唯一没有兑现的承诺。无论该方案如何纸上谈兵,都至少表明,美方已经考虑到疫后中长期衰退的可能性,并为此酝酿方案。美国基建面临的困境总体如故,唯一重要的改变是融资环境。零利率环境极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如果出现负利率,则场景更加乐观。试想:23万亿存量联邦债务,用负利率滚动,可以实现债务的自然缩减;其中三分之一由外国投资者持有,这对美国是多么“公平”的事情。
现在看来,设想中国经济疫后“V型”反弹基本不现实。要看到,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处于下行通道。要素变动趋势,决定了经济将按照增长规律,向发达经济体一般增速水平回归,疫情可能造成中长期增速迅速下到更低增速平台。
更要看到,2018年以来,经济季度增速出现了新的快速下降苗头。这显然不是中长期慢变量所致。背后的体制机制政策原因深刻复杂:原有激励机制被搁置,地方、国企、民企等动力源同时趋弱,而新的机制一时没有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系统性政策调整,没有新的资源注入,疫后经济靠什么提升?
五、当前中美关系舆论以噪音为主
关于中美关系,我还是那句话:“看不到双边矛盾的本质和背景,是没有知识;言必称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没有智慧;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大国关系没有宿命”。
国关某君说,疫情以来的中美关系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建交以来最为困难的一个阶段”。他可能忘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海危机、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三次险些擦枪走火的事件。他可能没有、或不愿意看到,疫情期间,舆论恶言相向的同时,两国抗疫物资贸易无差别往来,“人民的希望”在我国测试未遇任何阻碍,各国在G20峰会上依然表达出合作意愿。
经过疫情洗礼,中美彼此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美方会真切感受到中国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物质实力、科技能力的进步。中方也会更加真切感受到两国硬实力的差距。如,检测技术、特效药研发、RNA疫苗方面,美国多条技术路线同时推进,进展迅速;即便是原以为潜力巨大的呼吸机生产,境内产能也仅占全球五分之一,与我国人口全球占比相当,且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着眼于疫后经济恢复,彼此需求显然是在上升而不是下降。对美方而言,降低对华加征关税,有利于经济恢复和民生改善;对中方而言,新的价格条件下增加重要商品采购,也并非不可。
结语
新冠病毒不识权贵,不辨人种。除科学外,没有先知。病毒肆虐之际,以捍卫国家利益名义,争权夺利,卑微可鄙;嫁祸于人,更是人性之恶。外部某些正式非正式言论固然狂悖可憎,而我们如果将狂悖可憎作为决策的基础和对象,则只能和狂悖可憎平起平坐。
灾疫面前,我们更需要德行。因为我确信,经历了近代史上无数苦难的民族,不再会有宋襄公。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兼任南开大学等校客座教授、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等。)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