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国内疫情负面冲击犹存 外需初现走弱迹象

2020年03月31日09:37    作者:梁红  

  意见领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动荡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梁红 袁越 易峘

  虽然3月开工率环比有所回升,但是3月及1季度整体的增长可能仍将低于潜在增速。我们预计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名义社零均将继续同比负增长,而在外需走弱的背景下、进出口的同比跌幅可能扩大;信贷需求尚未完全恢复,短期内抑制信贷扩张节奏可能仍然受限;我们预计3月社融同比增速持平于10.7%;3月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需求疲弱,通缩压力或将加剧。我们认为,1季度“抗疫”、短期经济“暂停”可能拖累全年GDP增长3-3.5个百分点,假设“广义”财政赤字扩张6-7个百分点,中国增长有望于今年2-4季度回升,但在2季度仍将低于趋势增速。

  虽然3月开工率环比有所回升,但是3月及1季度整体的增长可能仍将低于潜在增速。我们预计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名义社零均将继续同比负增长,而在外需走弱的背景下、进出口的同比跌幅可能扩大。

  为防控新冠疫情,中国过去两个多月实行了严格的隔离措施,1季度经济活动增速因此受到显著拖累。虽然中国疫后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国内经济活动已经有所恢复,但是环比的回升幅度可能尚不足以将3月的工业、投资、社零同比增速拉回正区间。与此同时,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是自3月初以来海外疫情加速扩散升级,中国外需快速走弱——海外各国国内交通、服务消费以及国际人员流动等方面的高频指标均显示,短期内全球经济活动剧烈收缩,速度和幅度均高于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下图中列出了我们对2020年3-4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

图表: 3-4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图表: 3-4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 实际GDP增速可能从2019年4季度的6.0%下跌至2020年1季度的-9.3%,名义GDP增速可能从7.4%降速至-7.3%。疫情下的停工停产等措施显著抑制了今年春节后的生产、投资和消费活动。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大幅下降至-20.5%,考虑到同期CPI同比为5.3%、社零“量”的降幅更大。同时,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中金日度开工指数显示[1],1月月均产能利用率在90%左右,2月、3月分别在45%和75%附近——即3月产能利用率较1-2月平均水平仅有个位数百分点的增长。由此推算,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很难回到正区间。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计从1-2月的-13.5%恢复至3月的-8%、但仍处负区间。如前一段所论述的,考虑到3月产能利用率较1-2月平均水平仅小幅上升,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很难回到正区间。

  ► 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可能从1-2月的-20.5%恢复至3月的-10%。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费活动开始重启,但可选消费、尤其是线下以及大件消费,可能恢复速度相对较慢。整体名义社零可能将继续同比下滑。高频数据显示,3月至今乘用车销量同比下跌45%,而1-2月同比降幅为41%。

  ► 3月名义固定资产投资(FAI)同比增速可能恢复至-4%左右。由此我们预计,累计同比增速从1-2月的-24.5%回升至3月的-12.8%。高频指标显示,建筑钢材成交环比回升,这与重大基建项目基本全部开工的媒体报道一致。但与此同时,疫情造成企业部门现金流大幅收紧,制造业投资需求可能仍待恢复。

  ► 3月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从1-2月的-17.2%进一步下降至-25%,进口增速也将从-4%降至-30%。出口产能尚未从节后停工限产中完全恢复,而与此同时,海外疫情的升级导致全球主要国家经济活动迅速降温——上周全球酒店入住率约26%,而金融危机期间的低点仍有50%左右;国际航班数量1个月内降四成;餐厅就餐人数几乎趋0。鉴于此,中国的外需可能在3月以及未来数月受到冲击,而加工贸易类进口可能也将受挫。

  信贷需求尚未完全恢复,短期内抑制信贷扩张节奏可能仍然受限。我们预计3月社融同比增速持平于10.7%——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为1.8万亿元左右,新增社融3.3万亿元左右。

  同时,3月M2增速可能持平于8.8%。央行重申将加强对中小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地区的信贷投放;但与此同时,虽然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投放力度有所收减,但短端市场利率仍处低位,表明信贷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此外3月商品房成交仍然疲弱。综上,我们预计新增贷款较2019年3月小幅上升。此外,3月社融中的非贷款项可能新增1.5万亿元左右。2月由于债券发行与托管之间的时滞,造成政府债净发行的预测值与社融分项中的终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部分差值可能会对3月社融中的政府债分项带来提升效应。3月信用债发行节奏仍然较快。因此,我们预计社融非贷项同比将有所扩张。

  3月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需求疲弱,通缩压力将加剧。我们预计CPI从2月的5.2%下降至3月的4.3%,而PPI可能从-0.4%进一步下挫至-1.2%。

  疫情下供给瓶颈推高了2月的食品通胀,但该因素在3月缓解,3月至今食品通胀大幅收窄。同时,3月至今国际油价几近腰斩,而国内工业品价格仍然偏弱。

  我们预计3月外汇储备可能下降50亿美元至3.1万亿美元附近。

  3月至今,美国长端国债收益率下降41个基点,并且美元指数上升0.24%。这两方面因素均可能压低外储的估值水平。

  1季度“抗疫”、短期经济“暂停”可能拖累全年GDP增长3-3.5个百分点。假设“广义”财政赤字扩张6-7个百分点[2],中国增长有望于今年2-4季度回升,但在2季度仍将低于趋势增速。

  在6-7个百分点的潜在“广义”财政赤字扩张规模中,我们预计“周期性”财政赤字率合计将扩张3-4个百分点,这部分为“被动”、无扩张效果的赤字扩张部分[3]。鉴于外需走弱可能将为2-4季度增长带来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可能在4季度前都难以回升至趋势增速。上周五(3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4]。往前看,假设财政纾困及时到位、并且货币宽松予以配合,中国2季度的内需增长有望较1季度明显回升,其中,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政府及国企主导的项目可能将成为短期内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本文作者介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梁红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