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新基建一本通 建什么?建多少?谁出钱?谁受益?

2020年03月30日16:25    作者:张瑜  

  意见领袖丨大咖共话新基建

  主要观点

  前言:

  今年的宏观背景较为特殊,疫情冲击下,内外需均面临较大的压力,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外需来看,主要的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疫情都较为严重,封城的区域越来越多,对国内出口将带来较大的压力。内需来看,1季度一段时间的经济停摆,使得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现金流有所受损,叠加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后续支出可能都会有所偏谨慎。因而,这样的背景下,从稳增长、稳就业的角度看,扩内需的必要性大幅提升。无论是通过积极的财政计划加大基建的投入,还是通过多种手段促进汽车等耐用品的消费,可能都将是今年宏观层面会看到的故事。作为宏观研究团队,我们将对今年扩内需这一宏观脉络保持高频而深入的跟踪。本篇报告,作为扩内需系列的第一篇,从新基建入手,回答关于基建以及新基建方面的系列问题。

  一方面,我们对基建的多个概念予以厘清。到底什么是基建?怎么判断一项投资是不是属于基建?新基建哪些领域应该纳入基建口径?另一方面,我们对新基建七大领域,每一块,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新基建,到底要建什么?预计今年会建多大规模?相比去年增长多少?能拉动多少基建增速?谁来出资完成新基建的建设?谁又将受益新基建的建设?哪些区域格外值得关注?

  此外,我们进一步从宏观层面测算了稳增长、稳就业需要的基建增速,以及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可能实现的基建增速。以期给投资者提供从点到面的全方位的信息。

  第一个问题:厘清概念,到底什么是基建?怎么判断一项投资是否属于基建?

  基建的定义,我们采纳统计局的口径。即“包括以下行业投资: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不含电力。

  判断一项投资是否属于基建,关键看投资方属于哪个行业。比如,5G,基站的投资方是三大运营商。而中国联通的行业属性(证监会行业)为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则5G基站的建设属于基建投资。我们认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中,只有轨交与高铁、5G、数据中心的投资归入基建口径中。

  第二个问题:稳增长需要多少基建增速?怎么实现?

  我们使用倒推法,测算稳增长需要的基建增速在12%-25%左右。这一测算假设如下:经济增速在5%左右,则名义增速可能在7%。那么参考2017-2019年的经验看,三驾马车(固投、社零、出口)的加权增速基本要在4%左右。在出口全年-15%至-10%,社零全年2%-5%的假设下,需要的固投增速在7.8%-12.1%左右。进一步假设制造业投资3%(实际可能会低一些),地产投资增速10%,则需要的基建增速在12%-25%左右。

  怎么实现?预计积极的财政作用下,全年基建增速可能在12.9%-18.5%。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测算未考虑2018年-2019年的固定资产核减问题。若基建体量有所核减,则增速可能更高,或者同样的增速需要的资金增量会偏低。

  第三个问题:新基建:建什么?建多少?谁出资?谁受益?能够贡献多少基建增速?哪些区域值得关注?

  我们预计新基建7大领域合计投资规模在2020年能够达到2万亿-2.45万亿。相比2019年,增加2400-5500亿,增速为13%-29%。其中纳入基建部分,拉动基建增速1.1%-2.6%。其他细节,参见正文。

  整体而言,新基建对基建增速的拉动不算特别大,实现两位数的基建增长,传统基建依然是中坚力量。但新基建的增速较快,代表的是新兴产业的方向。

  风险提示:内需不振,海外疫情持续恶化。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基建的几个概念厘清以及新基建的几点判断

  (一)基建的概念厘清:到底什么是基建?

  到底什么是基建?以今年3月16日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数据为例,会单独提到一个数据,“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30.3%。”这是大家通常会引用的基建(不含电力)数据。这个数据的口径根据统计局官网,定义如下:“指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行业投资: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2015年,统计局有公布全部的基建子项投资数据。其中,占比较大的有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

  基建的宽口径与窄口径又是怎么回事?宽口径,一般指的是wind自行计算的基建投资。计算方法是将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三个行业相加。窄口径,即上述统计局定义的基建口径。

  宽口径与窄口径之间就是含不含电力(电热气水)的区别吗?严格来讲不是。统计局定义的基建口径中,并未包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仓储业;增加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但由于这三个子行业体量都不算很大,将宽口径减去电力(电热气水),基本也就等于窄口径了。

  我们怎么使用基建的口径?与统计局保持一致,如不特殊说明,谈基建时就是指统计局的定义。用基建或者基建(不含电力)这样的措辞予以描述。但考虑到电热气水的公用属性也较强,我们考虑基建增速问题时,也对电热气水的增速予以考虑。

  (二)如何判断一项投资是否属于基建?新基建哪些应当纳入基建口径?

  怎么判断一项投资是否属于基建?

  分两步。第一,看这项投资的投资方属于哪个行业?第二,根据其行业属性,判别其是否应当纳入基建统计中。比如,5G,基站的投资方是三大运营商。而中国联通的行业属性(证监会行业)为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则5G基站的建设属于基建投资。如果中兴通讯增加资本开支算基建吗?我们认为不算。中兴通讯的行业属性(证监会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制造业投资。

  新基建的七大领域,按照统计局的口径,哪些应当算基建,哪些应当不算?

  轨交与高铁肯定算(投资方属于道路运输业)。特高压不能算(投资方是国家电网,属于电力行业,但可以纳入基建的宽口径中)。充电桩大概率不能算(投资方有国家电网、有汽车企业、有电力设备公司,这些公司的投资都不算基建)。5G算。数据中心可以算(投资方有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有数据港这类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公司,这两类公司的投资都算基建)。工业互联网大概率不能算(投资方主要是制造业)。人工智能很模糊,不太清楚投资方的行业属性。(比如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投资就不算基建。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可能算)。

  我们将轨交与高铁、5G、数据中心的投资归入基建口径中。将充电桩、特高压算入电热气水这一行业的投资中。

  (三)宏观背景下,稳增长需要多少基建增速?怎么实现?

  今年的情况较为特殊,疫情冲击下,内外需都承受着较大压力。外需来看,全球疫情仍处于扩散趋势,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数量仍在增长中,主要的经济大国如美国、德国、英国等疫情都较为严重。预计将使得国内的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内需来看,1-2月社零、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大幅下滑,对全年增速形成拖累。企业部门、居民部门现金流都受损,后续支出可能都会偏谨慎。全年社零、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会偏低。地产与基建成为政策逆周期调控的两个直接抓手。若进一步假设地产政策的放松较为温和,那么基建将承担更重的责任。

  我们使用倒推法,测算稳增长需要的基建增速在12%-25%左右。假设稳就业对应的经济增速在5%左右(这个增速基本能稳就业),则名义增速可能在7%。那么参考2017-2019年的经验看,三驾马车(固投、社零、出口)的加权增速基本要在4%左右。在出口全年-15%至-10%(2009年全年增速是-16%),社零全年2%-5%的假设下(2%对应的是1-2月社零-20.5%,3月社零0%,4-12月7%增速),需要的固投增速在7.8%-12.1%左右。进一步假设制造业投资3%(实际可能会低一些),地产投资增速10%(与去年增速持平),则需要的基建增速在12%-25%左右。(假设今年电热气水行业的投资与基建投资增速保持一致)。

  我们预计在积极的财政作用下,全年基建可以做到12.9%-18.5%。基本可以满足稳增长需要的基建增速。财政的发力可能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提高赤字率等方式,安排一般预算支出增速继续保持在8%左右,(2019年是8.1%)。二是提高专项债发行额度,同时将专项债多数用于基建。以及安排一部分专项债作资本金,以撬动配套资金。三是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基建建设。我们预计,不考虑特别国债下,假设安排3.5万专项债,其中2.5万亿用于基建,10%作资本金,做资本金部分可以撬动1倍资金。则全年基建增速在12.9%。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比如5000亿左右。再撬动配套资金5000亿,则全年基建增速在18.5%。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对基建增速的测算,可能会因为基建体量(2019年的基建规模)的问题存在较大的误差。统计局在2018年、2019年均未再公布各个行业的投资规模。但从公布的总的固定资产规模来看,统计局在2018年-2019年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了一定的核减(统计局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了修订。如果不修订,按2017年固定资产规模63万亿,2018年5.9%的增速,2019年5.4%的增速,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70.5万亿,实际为55.1万亿)。我们并不清楚,基建,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否也进行了核减。如果是,则同样的新增资金投入下,拉动的基建增速将高于我们的预测。或者说,同样的基建增速,需要投入的财政资金会低于我们的预测。

  (四)新基建:体量多大?增速多快?能贡献多少基建增速?

  新基建体量多大?我们预计7大领域合计投资规模在2020年能够达到2万亿-2.45万亿。相比2019年,增加2400-5500亿。增速为13%-29%。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央视的说法,铁路与轨交中归入新基建的是城际高铁与城际轨交。我们未作次拆分。具体每一领域的测算过程,参加后续各章节。

  能贡献多少基建增速?拉动基建增速1.1%-2.6%。新基建七大领域中,按照此前介绍,属于基建口径的包括轨交、铁路、5G、数据中心。预计2020年投资规模达到1.69万亿-1.92万亿。相比2019年,增加1700-3900亿,增速为11%-25%。拉动基建增速1.1%-2.6%。

  同样,如我们在章节1.3指出的,因为不确定基建体量是否在2018年至2019年发生过核减。因而,我们的测算,新基建能够拉动多少基建增速,存在误判的可能。(方向上低估新基建对基建的拉动)。

  (五)新基建:钱谁出?哪些行业?区域?公司受益?

  出资方:对于新基建的七大领域,政府参与出资的主要是铁路、轨交。其中对于轨交,要求地方政府提供的资本金不低于40%。对于铁路,从最近两年审批的项目来看,铁路集团与地方政府合计提供的资本金在50%左右。部分铁路项目甚至采用了全额资本金的方式。国企出资的,除了铁路外,还有5G(主要是三大运营商出资)、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是数据中心的主要参与者)、充电桩(国家电网市场份额较高)、特高压(国家电网出20%的资本金)民企出资的,可能主要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电桩这几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铁路项目也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杭绍台铁路,是我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

  谁受益?七大领域主要的共性特征还是在于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因而受益企业有建筑公司、各类设备供应商(如轨交设备、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等)。但同时需注意到,新基建中包含了较多科技含量较高、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如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领域受益方更多元些。比如数据中心的建设,软件服务商也受益明显。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云平台服务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人工智能,培育了一批科创领域的独角兽。

  哪些区域值得关注?长三角、粤港澳的轨交与铁路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建设期。山东、广东等省份5G建设进程较快,可能会率先进行5G的商用部署。北京、上海等城市聚集了全国多数的人工智能企业。

  城际高铁与城际轨交

  (一)为什么城际高铁与城际轨交划入新基建?

  为什么城际高铁与城际轨交算新基建,其他高铁和轨交不算?根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的表述,“为什么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被称为新基建?主要是因为它们近年来吸收融合了我国一系列先进技术。它的动力装置,比如储能、实时供电、充电的模式,还有轮轨的新材料应用,都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另外列车自动的运行和控制系统,运用的新技术比较多。把它当作新基建,是因为大部分新技术都是利用了信息技术或者自动控制的一些技术。

  除了技术层面的差别,城际高铁和普通高铁、城际轨交和普通轨交还有哪些区别?根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的表述,“城际高铁距离没有普通高铁线路那么长,一般时速不会超过200公里,同时,它的发车密度通常公交化,远远高于普通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则是低速版的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的作用是要把城市和城市群之间联系起来,也是起到通勤作用、公交化运营的作用。它的距离没那么远,可以替代小汽车出行。此外,城际轨道交通车站还比较多,方便远郊和小城镇的人出行。以不久前开通的穗莞深城际铁路为例,往来广州、东莞、深圳这三个城市,全长70多公里,车站多达15座。”

  (二)建什么?建多少?

  考虑到,从测算基建投资的角度看,将城际高铁与其他高铁甚至普通铁路、城际轨交与其他轨交,作区分意义不大。以下,我们测算2020年投资规模时,不作区分。

  2020年预计铁路投资8000亿-8500亿,相比2019年增加0-500亿。

  细节如下:第一,8000亿的估计来自交通运输部部长在2019年12月26日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的表述,从投产线路里程来看,2020年预计新增线路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以上,与2019年相比,计划投产新线里程数有所回落。

  第二,8500亿的估计,来自对全年可能增加铁路投资计划的判断。我们参考2018年的情况,当时,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时计划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后到8月时,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人士确认,“在铁路机车车辆投资增长和基建潮加速推进的双重刺激下,201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将重返8000亿元以上。”。全年实际完成铁路投资8028亿。2018年是基建投资增速陡降的1年,单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负增长,铁路投资重返8000亿起到一定的稳投资的作用。今年情况更加特殊,疫情的冲击使得全年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这一点在2019年年底制定计划时尚未考虑到。不排除两会或者年中上调全年铁路投资规模。

  2020年预计轨交投资规模在6500-7800亿左右,相比2019年的6300亿,增加200-1500亿左右。

  测算细节如下:根据城市轨交协会的数据,2019年新增营运里程969公里,按照2011年以来累计的新增里程、新增投资估算,每公里大概需要投资6.5亿,预计2019年轨交投资在6300亿。对于2020年的新增里程,我们参考在建里程的数据。截止至2018年,在建里程数为6374公里,2019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郑州、西安、成都3个城市的轨交规划,涉及新建里程486.25公里,北京二期轨交调整方案获批,涉及新建里程161.1公里。则,预计至2019年年底,在建里程数为6052公里。考虑到轨交建设周期在5-6年左右,2020年预计新增里程数为1000-1200公里,投资规模在6500-7800亿元。

  (三)谁出钱?谁受益?

  谁出钱?

  对于铁路投资而言,地方政府+企业出资本金,资本金以外资金主要由银行提供贷款解决。

  相关细节如下:第一,资本金比例,根据我们的梳理,2018年以来发改委批复的高铁或者普通铁路中,资本金比例基本都在50%以上。部分铁路项目,采用了全额资本金的方式。但从2019年的投资情况来看,资本金占比没有那么高。根据国家铁路集团在2020年1月2日的会议报告,“2019年铁路基建投资中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资本金达到2095亿元,较2016年提高31.3个百分点。推进杭绍台铁路、盐通铁路等EPC项目,铁路建设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第二,关于企业出资,主要是国家铁路集团出资,部分铁路项目有其他国企(如各省的交通建设集团)或者民企的参与。值得一提的是杭绍台铁路,是我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该线路全长269公里,其中新建线路全长224公里,项目总投资448.9亿元,由民营资本、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其中民营资本占51%。第三,中央预算内投资,一般体现在国家铁路集团的出资中。第四,关于地方政府出资,资金来自铁路沿线城市的财政资金、省级财政、铁路建设专项基金等。

  对于轨交投资而言,地方政府财政出资本金,资本金以外资金由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模式解决。

  相关细节如下:第一,资本金比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要求,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明确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的项目外,项目总投资中财政资金投入不得低于40%。实际执行来看。2018年-2020年发改委批复的轨交建设项目来看,除上海资本金按45%出资外,其他城市都按40%出资。第二,财政资金来源,一般由市、区两级财政解决。第三,资本金以外资金,采用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融资解决。包括专项债。

  谁受益?

  高铁与轨交产业链主要涉及上游的设计咨询、中游的施工与设备供应、下游的运营与维护等。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讲,主要受益的是中游,包括土建施工类企业,如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铁二局、隧道股份等。工程机械类企业,如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轨交设备类企业,如中国中车永贵电器康尼机电等。电气设备类企业,如中国通号英威腾汇川技术、中车时代电气等。智能化系统类企业,如佳都科技远望谷等。

  (四)区域角度看,哪些地方值得关注?

  长三角与粤港澳是重头戏。京津冀、成渝、海南等地的铁路及轨交建设值得关注。根据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根据国家铁路集团2019年的工作部署,“高质量完成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及海南省等铁路规划工作。启动‘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

  对于长三角,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几年,预计每年铁路+轨交的投资规模将在4000亿以上。2019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2020-2025年长三角预计新增铁路里程6600公里,我们按每公里2.2亿元(参考江苏城际、粤东地区城际的造价)的投资规模估算,则这段时间投资总规模达到1.45万亿,每年投资2420亿。主要是建设跨省连接的铁路,如沪苏湖、通苏嘉甬、沪通铁路二期等。叠加江苏省内的城际、浙江省内的城际、几个大城市如上海、苏州、杭州等轨交建设,预计未来几年每年投资规模在4000亿以上。(尚未考虑南京、无锡、宁波等地的轨交建设)

  对于粤港澳,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几年,预计每年铁路+轨交的投资规模将在1000亿以上。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粤港澳涉及的城市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大概是长三角规划的1/4,据此估算,在2020-2025年粤港澳铁路建设总规模在3630亿左右,每年投资605亿。叠加广州的轨交建设、深圳的轨交建设,预计未来几年每年投资规模在1000亿以上。(尚未考虑佛山、东莞等地的轨交建设)。

  特高压

  (一)建什么?建多少?

  特高压,又被成为电力高速路。是指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电网或±800千伏及以上直流电网。

  预计今年特高压投资规模在1100-1800亿左右,同比增加500-1200亿左右。

  几点细节如下。第一,关于今年的投资规模,根据国家电网报,3月中旬一周内出现过两次表述,分别是1128亿、1811亿。一次在3月16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作为国家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提前实现全部复工复产》这篇报道中,提及,“公司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811亿元”。另一次在3月12日,《毛伟明董事长视频连线听取特高压装备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发挥特高压产业带动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篇报道中,提及,“目前全年公司特高压建设项目明确投资规模1128亿元”尽管从目前已经核准的特高压项目来看,我们觉得投资规模达到1800亿的难度较大,但目前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第二,关于去年的特高压投资规模,我们估计体量不大,可能在600亿左右。我国特高压的建设,在2014-2016年较为密集。2017年-2018年,获得核准的数量较少。大概只有5条,合计投资规模不到400亿。2018年下半年,开始重启新一轮特高压的建设。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下发文件,《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18〕70号),“现提出加快推进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等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注:9项工程涉及5直7交以及两个非特高压工程,合计投资规模在2000亿左右)。但从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年底,9大工程获得核准的项目也不多,5条线获得核准,涉及投资规模不到800亿。按照特高压建设周期2年左右估算,2017-2019年核准的项目,在2019年落地的投资额大概在600亿左右。

  (二)谁出钱?谁受益?

  谁出钱?

  国家电网出资本金,银行提供贷款。根据我们梳理的陕北—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资金安排情况,特高压的投资资金中,国家电网出20%作为资本金,其余资金由银行提供贷款予以解决。

  谁受益?

  特高压的建设,主要受益方是电力设备供应商。相对普通输电网,特高压的技术含量更高,市场份额也相对更加集中。受益的公司来看,直流特高压输电,主要有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中国西电四方股份等。交流特高压输电,主要有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特变电工保变电气等。

  充电桩

  (一)建什么?建多少?

  充电桩,主要是给电动汽车充电用。根据百度百科,“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预计今年充电桩投资规模在47亿左右,比去年增加6亿左右。

  测算细节如下:第一,充电桩建设数量。根据 2020年2月,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正式发布《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在未来1-3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持续低迷一段时间。2020年公共充电桩预计新增15万台,其中公共直流桩6万台,公共交流桩9万台,新增私人桩约为30万台”

  第二,单价。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逐年上升中,2019年达到115kw/台。预计2020年可能上行至120kw/台。但与之对应的直流模块价格,逐年下行中。2019年,降至0.4元/w。因而,一个直流充电桩的价格大概在5万左右。再考虑土建成本,按单个充电桩投资规模6万左右测算。交流充电桩比较便宜,功率在8kw/台左右。用于慢充。按单个0.3万元计算。私人桩一般都是交流桩,也按每个0.3万元计算。

  (二)谁出钱?谁受益?

  谁出钱?公共桩主要是运营商出资建设。私人桩主要由各人自行建设。对于公共桩的运营,国内主要参与者有国家电网、车企、第三方运营商。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占据市场份额前三,合计达70%。

  谁受益?

  对于充电桩运营商而言,受益与否取决于电动汽车的销售、充电桩的使用频率等因素,我们暂且不作分析。对于充电桩的设备及相关材料生产商而言,将受益于充电桩的建设。这类企业有两类。一类是改性塑料生产商,充电桩设备中使用塑料的环节较多,有充电桩壳体、充电枪壳体、电源模块外壳、插座等。改性塑料生产商如金发科技、国恩科技、银禧科技普利特等企业有所受益。另一类是充电模块供应商,如德力西、动力源、国电南瑞等。

  5G建设

  (一)建什么?建多少?

  5G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基站、铁塔、线缆等。其中规模体量较大的是基站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基站及铁塔投入规模。5G的建设从2019年开始。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走向智能推荐:中国5G经济报告2020》,“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 5G 商用牌照。10月31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宣布5G 商用服务启动,发布相应的5G套餐”。

  今年建多少?预计2020年基站+铁塔投入资金1970亿-2370亿左右。同比增加1400-1800亿左右。

  关于基站投入规模,预计2020年投入资金1800亿-2200亿。细节如下:第一,权威机构的预测,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走向智能推荐:中国5G经济报告2020》,“在同等覆盖情况下,5G中频段基站数量将不高于4G的 1.5倍,由于5G设备成本较高,5G网络投资规模将是4G的2-3倍。预计2020-2025年,5G网络总投资额在0.9-1.5万亿元。”。据此推断,2020-2025年,每年的5G网络总投资额在1500-2500亿左右。

  第二,运营商的数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预计2020年5G投入分别在1000亿、350亿、453亿。合计1800亿左右。2019年大概是400亿元。

  第三,上调投入计划的可能性。5G建设进程有可能在各地积极推动+运营商抢占市场份额的带动下,全年建设规模有可能有所上调。从已经召开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9个省(四川与云南尚未召开)提及2020年工作计划时,全部提及加快5G建设及商用步伐。9个省提及全年新建5G基站目标24.8万个,已经占三大运营商全年目标数的一半了。根据中国联通的计划,要求三季度前完成全国25万个基站建设,提前1个季度完成全年建设目标。我们预计全年三大运营商有可能上调5G建设规模,从50万个目标(移动25万个;电信和联通合建25万个)上调至60万个,投资规模上浮20%至2200亿左右。

  关于铁塔投入资金。根据中国铁塔的数据,预计2020年资本开支280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预留170亿元用于5G相关支出。由于缺乏2019年5G相关支出数据。我们假设铁塔5G相关支出与去年同样持平。

  (二)建出钱?谁受益?

  谁出钱?

  目前主要是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以及中国铁塔(三大运营商的子公司)。中国广电也获得了5G牌照,后续可能也会加入到5G的建设中。

  谁受益?

  目前5G处于建设期,主要受益方是相关设备供应商。这类企业有两类。一类是基站设备供应商。如华为、中兴通讯、诺基亚、爱立信、大唐移动。市场份额相对较为集中。另一类是基站设备更上游的供应商,如基站天线,相关公司有通宇通讯东山精密、京信通信等。射频器件,相关公司有大富科技武汉凡谷春兴精工、通宇通讯等。光模块,相关公司有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等。

  (三)区域角度看,哪些地方值得关注?

  各省两会报告看,29个已经召开两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明确提及2020年要加快5G建设及商用步伐。确定基站建设目标数量的省份有九个:浙江(5万个)、安徽(1万个以上)、山东(4万个)、天津(达到2万个以上)、广东(新建4.8万个)、广西(建成2万个)、江西(建成2万个)、重庆(新建3万个)、贵州(达到1万个)。合计为24.8万个,占三大运营商2020年新建5G基站目标数的一半左右。

  大数据中心

  (一)建什么?建多少?

  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具体指什么?综合考虑工信部与赛迪顾问的表述,我们倾向于认为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指IDC的建设。根据工信部《关于2011年以来我国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情况的通报》(工信部通函〔2014〕225号),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涉及机房的建设、服务器的采购等。根据赛迪顾问对数据中心的定义,“数据中心按照服务的对象可以分为企业数据中心(EDC)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企业数据中心指由企业或机构构建并所有,服务于企业或机构自身业务的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由IDC服务提供商所有,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有偿信息服务。”

  今年建多少? 大概500-600亿,同比增长25%左右。

  测算细节如下:IDC业务属于重资产、高耗能行业。根据五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固定资产周转率均较低,最低的万国数据仅0.25。结合科智咨询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IDC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我们可以推算出2020年IDC业务收入相比2019年大概增长400亿左右。需要的新增固定资产投入,按固定资产周转率0.7-0.8的假设下,大概在500-600亿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

  (二)谁出钱?谁受益?

  谁出钱?主要是IDC业务的运营商。相关公司有三大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以及众多的第三方运营商(如光环新网、数据港、万国数据这些上市公司)。

  谁受益?对于运营商而言,盈利状况取决于数据中心下游的需求状况。我们暂不作分析。如果加大数据中心的建设,首先受益的上游的企业。如硬件设备制造商,有施耐德、艾默生、南都电源英维克等。软件服务商,有东软、用友、清华同方等;数据中心施工方,如太极集团等。

  工业互联网

  (一)建什么?建多少?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具体指什么?通俗的讲,包括内外网改造(实现网络连接)、建立标识解析体系(给每一个物体唯一的标记,以便于识别)、建立平台体系(类似于电脑的操作系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更高效的实现工业生产的任务协调与过程管控)、工业大数据中心(存储数据)。根据2020年3月20日,工信部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的政策解读,“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根据经济日报2018年3月31日的报道,《工业互联网你知道多少》,“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对于工业互联网来说,网络体系是基础,平台体系是核心,安全体系是保障。”

  今年建多少? 预计在2200亿-3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核心部分工业云平台体量在300-400亿左右。

  我们的测算参考了如下资料。第一,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多少?2020年预计在5000-7000亿之间。根据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出席论坛时指出的,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4800亿元,较2018年增长6.64%。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8年工业互联网市场数据》,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5358.9亿元,同比增长13.8%。据此,可大体推算2020年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

  第二,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中,哪些算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8年工业互联网市场数据》,2018年,在工业互联网细分产品领域中,硬件设备为2081亿,占比38.8%。工业云平台为318.9亿,占比6%。其他为工业软件、工业通信、工业信息安全。假设将硬件设备与工业云平台计入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则合计占比45%左右。据此可以推断,2020年,工业互联网纳入新基建部分,规模在2200-3200亿元左右。增速参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过去几年的增速,大概可能在10%左右。

  (二)谁出钱?谁受益?

  谁出钱?工业企业,尤其是龙头工业企业。根据工信部2020年3月20日,《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推动100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000个地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根据《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底,推动 30 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 30 万个工业 APP。”行业分布上看,偏中上游,如钢铁能源、化工、电气、交运设备、电子信息等应用了较多的工业互联网的项目。

  谁受益?云平台服务商、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工控安全、仿真设计软件等四类企业受受益明显。其中,上市公司较多的主要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既有传统制造业龙头如青岛海尔、徐工、富士康企业等参与这一市场,也有软件企业如金蝶(港股上市)、用友、东方国信宝信软件等进来分一杯羹。

  人工智能

  (一)建什么?建多少?

  人工智能建什么?很难找到确切而通俗的表述,大体的方向是提高计算能力,建设创新平台。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相关的表述有两处,一是,建设布局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强化对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基础支撑。二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基础设施、高效能计算基础设施。根据2020年3月1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王蕴韬的观点,人工智能的建设应该聚焦算力提升,培育协同生态,建设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建计算加速能力;二是建计算泛在能力;三是建协同生态能力。

  建多少?2020年体量可能在100-200亿左右,增速在50%左右。

  测算细节如下:国内外机构对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预测分歧较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整理,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规模不同机构的预测区间在400亿-1600亿元。取中值,大概在1000亿元左右。按研发费用占10%-20%估算,则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体量在100-200亿元左右。增速看,各家机构预测的中位数大概在50%左右。

  (二)谁出钱?谁受益?

  谁出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涉及应用场景前景广阔,但基本都处于前期研发投入期,资金来源有两类。一类是风险投资基金看好这一领域,持续注资支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发展。根据咨询的统计,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融资1311亿元,增长率超过100%。代表企业如寒武纪,2016年4月获得来自中科院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017年8月,获得1亿美元A轮融资;2018年6月20日,完成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资金较为看好人工智能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另一类是科技巨头持续投入资金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例如百度,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2017年3月的百度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上表示,“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业务中的核心,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高达200亿”。根据Cbinsights的报告,《全景解读BAT人工智能分析报告》,“自2014年以来,BAT围绕人工智能的投资(包括软件和硬件)高达39次。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是三家巨头共同看好的方向”。

  谁受益?受益方主要是各类科创企业。在资金、人才、政策的扶持下,各类科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已经成为独角兽。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独角兽有23家,涉及领域有3D视觉、AI芯片、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机器人、语音交互、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工智能的研发需要采购大量芯片以提高算力,这一领域主要由美国的企业所垄断,但国内企业也在不断突破中,根据德勤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联合推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预计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到75.1亿,同比增长34%。

  (三)区域角度看,哪些城市值得关注?

  从目前的人工智能企业城市分布来看,接近一半在北京,前10个城市拥有全国90%左右的人工智能企业。这与人工智能行业特性有关,对人才、资金的要求较高。

  从科技部的发展思路来看,根据2019年科技部出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文件,“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兼顾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要求拟申请建设试验区的城市应具备以下条件: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健全、支持措施明确。

  目前已经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杭州、天津、浙江德清县(全国第一个县域试验区)、成都、济南、西安、重庆。

  附录:新基建,政府近两年定调一览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常委会等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

  2020年3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2020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国常会/各个部委/媒体

  1、整体情况介绍

  2020年1月3日,国常会,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等,“二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020年3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支持扩大就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下一步,将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和潜力,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工业互联网部分

  2020年3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的高质量外网,打造20个企业工业互联网外网优秀服务案例。鼓励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打造10个标杆网络,推动100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000个地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鼓励各地组织1-3家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利用5G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打造高质量园区网络,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

  201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

  2019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

  2018年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

  2018年5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3、数据中心部分

  2019年5月13日,工信部发布《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8)》。

  2015年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联节〔2015〕163号)。

  2015年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工信部联节函[2015]475号)。

  2015年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5]82号)。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2011年以来我国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情况的通报。(工信部通函〔2014〕225号)。“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规划建设数据中心255个,已投入使用173个,总用地约713.2万平方米,总机房面积约400万平方米。255个数据中心的总设计服务器规模约728万台,实际投产服务器数约57万台”。

  2013年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新建超大型数据中心,重点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给等要素。优先在一类地区建设,也可在二类地区建设。新建大型数据中心,重点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给等要素。优先在一类和二类地区建设,也可在气候适宜、靠近能源富集地区的三类地区建设。新建中小型数据中心,重点考虑市场需求、能源供给等要素。”

  4、人工智能部分

  2019年8月29日,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

  2019年8月4日,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

  2017年12月13日,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6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5、媒体

  2019年3月17日,《瞭望》杂志在其《瞭望|“新基建”带来新机会》,“‘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2019年3月1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新闻观察:5G等“新基建”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领衔,5G被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均需5G作支撑”。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特高压 电力 充电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