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智库:关于疫情后经济恢复的若干建议

2020年02月12日19:13    作者:盘古智库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盘古智库

  2019年12月12日,湖北武汉首现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随后疫情迅速扩散到全国其余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宣布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月6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当前除湖北外全国其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总体稳定、病死率低,要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不必要恐慌,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有序恢复正常生产,既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保障,又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截止目前(2月11日),湖北之外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7天下降,防疫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鉴于此次疫情的广度和强度,疫情将会对中国未来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下阶段是一手抓防疫、一手促产生的双重目标,在保证控疫情、稳社会的同时稳经济、稳民生。当务之急是科学评估、精准施策。盘古智库于春节期间组建联合研究团队,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开展深入研究首份经济预测报告于1月31日发布,截止目前各类疫情对策报告累及20余份。现据相关成果就疫情后经济恢复之建议形成专题报告,以供参考。

  01

  疫情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2月12日16:30,全国共计确诊44750例,疑似病例16067例,治愈病例4869例,死亡病例1114例。

  2月12日0-24时,当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015例(湖北1638例),新增重症病例871例(湖北897例,另外7个省份共增加18例,12个省份共减少44例),新增死亡病例97例(湖北94例,河南、湖南、重庆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3342例(湖北1685例)。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至2月12日每日全国新增确诊/疑似近七日已成下降趋势,同时湖北之外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77例,已连续8天下降。

  目前全国除湖北省外疫情已呈现基本趋缓态势。可以说,目前稳定疫情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疫情对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服务业,在短期内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因此,对疫情所造成的的经济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从而精准施策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图一、全国疫情数据地图 (2月12日) 

  图片来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图二、全国疫情趋势图 (2月12日)

  图片来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02

  疫情对经济影响

  1)对总体经济影响预测

  2003年3-4月非典疫情大规模爆发,引起政府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当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疫情得到控制后,第二产业迅速恢复。而第三产业直到四季度才逐步改善。全年经济损失约1500亿,占当年GDP约1%。疫情持续时间及其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由于反应更快、抗击疫情力度更强,因此此次疫情影响更大,乐观估计影响主要在一季度,但也要估计第二和三种情形。

  低影响值:防控及时得力,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经济的冲击也主要局限在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现在2月中旬,此后逐步下降,3-4月结束,四个季度的GDP增速预计为3.5%、6%、5.65%和6%,全年5.2%。

  中影响值:由于春节复工人口流动、气温较低利于病毒传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续至二季度,最终各方面努力下并在气温升高的帮助下于6月左右结束。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将影响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3%、5.5%、5%和6%,全年4.9%。

  高影响值:考虑到病毒的前期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以及未来变异的可能性、复工以后再次扩散和传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种更严峻,坚持底线思维。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2%、5%、5%和6%,全年GDP增速为4.5%。

  2)对经济的几个方面影响

  影响一,需求方面,人员流动急剧减少,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

  一季度,由于春节、换季、气候等因素,是全国旅游业与商贸服务业的重要时间窗口与增长旺季,2019年部分主要省会城市接待游客人次与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三分之一。但今年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扩散以及人们对疫情传染性的认识,加之政府流通、出行和商贸等领域的行政管制,人员流动量急剧减少,以人流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旅游、宾馆、餐饮、零售等行业将在一季度受到严重冲击。

  影响二,供给方面,流通领域严重受阻,生产供给困难逐步加大

  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但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西安目前已经是枢纽不畅、门户关闭、流动受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正在从需求环节向供给环节扩大,从商品、货物、人员的流量层面来看,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近期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将大幅下滑;从企业层面来看,由于假期延长、部分企业临时停业,一季度的总体产能相比上年同期将有明显下降。

  影响三,投资方面,部分投资项目将推迟,短期内新增投资下降

  目前,新冠病毒疫与传统春节假期重叠,对投资的冲击作用尚未显著表现,但随着疫情的持续和扩散,受流通、人工、供应的影响,部分已经开工在建设的投资项目将被迫暂停,计划近期开工的新项目将被迫推迟,部分正在洽谈的投资项目也将推迟或中止。因而,疫情期间新增投资和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但根据非典对投资影响的经验,如果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过后投资项目和投资增速都会反弹增长。

  影响四,民生方面,就业压力增大,居民增收可能放缓

  受新冠病毒疫情即期影响最为明显的商贸服务业,劳动密集度高,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虽然这些行业短期内尚未出现裁员迹象,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就业实绩肯定会有所下降,这将使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业务缩减,效益下滑,目前这些行业的职工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工资收入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流通环节的阻滞,中间环节成本提高,将驱动消费末端商品价格攀升。在收入减少和物价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居民生活将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以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基层群众,将受到更大影响。

  影响五,房地产方面,楼市成交惨淡,施工进度受影响

  房地产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1月26日晚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也发出号召,全国楼盘暂时停止售楼处的销售活动,因此,各地一季度的楼市小阳春将泡汤,未来两三个月,预计楼市成交会比较惨淡。在疫情影响下,房地产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影响,很多工人都不能及时回到工地,预计会有部分项目交付要延期。同时,在不能销售、不能开工的情况下,部分中小房企现金流进一步吃紧,这将对后期正常运营产生更糟糕的连锁影响。

  03

  政策建议

  本次疫情的重大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公共卫生领域,而演化为震动国家全局的治理困境和社会秩序的难题,对中国各地经济已造成重大冲击,从过往经验表明,公共卫生事件最终会得到控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短期的。考虑到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恰逢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很多行业正面临痛苦的调整期,又赶上春节长假旅游旺季,新冠疫情爆发后采取的各种管控措施对旅游、餐饮、酒店、教育培训、物流等行业造成的冲击是超乎想象的。因此,在这一重要政策窗口期,利用好各地方政策工具,避免经济长期向好发展势头因为疫情而出现“大拐点”实属极为必要。

  为此,本报告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以科学研判减轻恐慌,促进社会秩序恢复。

  面对灾难,恐慌是人类的第一本能,无可厚非。随着新冠感染确诊和疑似人数最近的增加,人们的恐慌程度以及对疫情的应对会出现一个指数级的暴增。但是,如果专业人士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做出专业判断,让科学走在恐慌的前面,公众的恐慌程度会大大减少。

  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基层社区作用得到调动、发挥,严格管理社区村落有效减少了人员流动,为遏制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全国上下不论疫情严重程度,仍在不分区域地继续加强对社区的管控,过度封路闭户关区现象在中心城市以外越往基层越为普遍,所导致的生产物流停顿、服务业冻结等问题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的系统性破坏越大。

  我们建议在疫情相对宽松、湖北省以外拐点出现后,适当放宽地方裁量权,允许他们根据当地疫情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必要个人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调整对人员、商业、经济活动的限制,逐步恢复社会活力。我们也建议引入专业智库资源,汇集包括医学界、经济学界、公共管理、交通等方面的专家,定期对疫情的影响进行专业研判,评估疫情在短期和中长期的负反馈机制及其影响,同时疫情应对信息和相关数据公开透明回应民生关切,政策发布及时有效并加强舆论引导,公众的恐慌程度会大大减少,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市场预期。

  第二、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制是体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尽快建立经济运行突发事件管理体系。总结本次疫情发展的经验教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特别是形成畅通真实的央地信息沟通机制势在必行。

  我们建议尽快省级层面设立省级公共卫生与健康专职负责人制度,并成立中央与地方信息通畅的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委员会机制。通过引入专业智库资源,汇集包括医学界、经济学界、公共管理、交通等方面的专家和相关大数据资源,服务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促进公共健康。在应对本次疫情上,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委员会定期对疫情的省内及发散性影响进行专业研判,并调整应对级别,有条件复工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应该鼓励在不导致疫情蔓延的前提下复工。除了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外,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委员会还可形成相应的长期监测、应急处理和信息公开等机制。

  第三,实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资。

  面对经济压力以及随之后来的就业压力,当前非常有必要通过增发万亿级疫情特别国债筹资,尽快上马一批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尤其应尽快对医疗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建设、5G物联网等具有“短期稳经济,长期调结构”功能的重点领域进行精准投资。

  我们不必谈基建就色变,基建也并非就是传统的 “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我国以公共服务领域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还非常巨大的。我们此次完全可以把通讯设施等新基建作为突破口。国内铁路、公路建设已近饱和,投资边际效用递减,而以医疗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建设、5G物联网设施则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我们恰可以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大力发展新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带动有关制造业行业发展,走出病毒阴霾,还可以加快我国通信技术迭代步伐,推动科技创新,新基建对我国未来生产率提升意义重大。

  第四,大幅减免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避免企业倒闭潮。

  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是中国经济的基石,风险抵抗较弱。为了中小微企业的生死存亡,我们建议尽快免除或大幅减少中小企业一季度的所得税,缓交增值税等其他税费;尤其对于一些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帮助企业度过这个难关。

  第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

  各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各银行机构通过压降成本费率,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重点领域和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

  第六,适时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建议在2019年既有职业培训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再进行1:1配套进一步加大培训。农民工有培训的时间来缓冲企业分布生产和农民中间的时差,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人才素质,缓解就业的压力,同时也给企业的复工争取了时间。

  第七,鼓励推行租金补贴与减免。

  在疫情的冲击下,包括万达、红星美凯龙等商业企业对租户主动推行免租行动,这种行为值得赞赏。同时我们建议国有企业和国有单位的写字楼、商铺等出租机构,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三个月以上的租金,或者提供租金补贴政策,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第八,鼓励企业推行灵活用工政策。

  鼓励和允许企业根据其自身经营状况采取灵活的用工政策,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在家办公,线上办公。对于疫情期间的薪酬,企业和用工单位可以和员工商量确定。对主动增加就业岗位达到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奖励。

  第九,加大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

  在国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一定要盯着国际市场。中美已经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要通过国际协议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内部的改革开放,兑现协议的承诺,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实现更好地国际化合作,更好地国际化交流,从而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国际关于疫情、病毒、疫苗的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合作,推出疫苗,更早地控制疫情,让大家集中精力回到经济主战场。

  第十,提前筹划年内重点产业复苏方案。

  本次疫情对全国各省经济均有不利影响,如何将对全年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应提前筹谋,引入专业资源,转危为机,一方面,对于服务业,旅游业可提早筹划面向“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方案;另一方面,对战略新兴产业,可借此机会通过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才就业,将应对本次疫情的一次性投入转化为面向未来发展的经济新动能与培育新产业增长点。■

  本报告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易鹏、安刚、马光远、梁启东、张仲梁、张涛、叶青、吴必虎、陈秋霖、毛大庆等专家学者的指导与观点支持。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是由中外知名学者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秉持客观、开放、包容的宗旨,推行经世致用、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社会共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智库。)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疫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