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迅雷
对中国而言,目前近14亿人口,要占全球总人口的18.3%,超过目前被归类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如此庞大的人口体量,若要跻身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在现有高收入经济体的排序不变情况下,将使得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比例达到34%,显然违背了二八定律。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份额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大家对我国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期望越来越强烈。包括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在内的学者都在预测中国跨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具体时间。不过,我发现他们在预测时往往忽视两点:一个是汇率变化因素,因为人均国民收入高低是按美元计算的,而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往往波动较大;另一个则是更重要的,高收入永远相对概念——二八定律:一般而言,高收入经济体所覆盖人口不能超过全球总人口的20%,而不是超过某个收入门槛就可以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高收入标准设定依据二八定律
中国在过去40年中,经济维持高增长,使得中国经济(GDP)在全球的份额,从不足5%,提升到接近16%,而人口在全球的占比,则从25%左右下降到了18.3%,因此,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按世界银行对收入分类的标准,中国早已成为中高收入国家。
那么,中国何时会从中高收入国家进一步升格为高收入国家呢?有乐观的学者推测,2023年中国将晋升为高收入国家。其逻辑是假设未来GDP的平均增速为6%,以2018年我国人均GDP9630美元为基数,则到2023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887美元。因为世界因为是以人均国民收入(GNI)12375美元(2019年标准)为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中国的GNI比GDP低的幅度非常小,历史看不会超过2%,那么,到2023年,人均GNI应该也超过12375美元了。
难道幸福真的会来得那么快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世界银行的收入分类情况。世界银行把全球国家和地区按人均GNI分为四大类: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划分的依据究竟是按人口比例还是经济体比例呢?
我觉得是按人口比例划分更加合理,因为经济体之间的人口差异过大,从几百万人口一个经济体到十几亿人口的经济体都有,如果200个国家排序,每个组别都为50个国家或地区,那就太机械了,缺乏现实意义。因此,合理的分布应该参照人口规模,如按二八定律,高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的人口各占20%,中等偏上和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的人口各占30%。
事实上,最近两年依据世界银行的分类,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一般在16%左右,而低收入经济体的人口占比在10%左右,两者相加为26%,但中等偏下的占比接近40%,中等偏上的占比超过30%。也就是说,中等偏上加上高收入人口占比在50%左右,中等偏下加上低收入人口的占比也在50%左右。
全球各大经济体收入分组概况
因此,世界银行在对收入分类方面,实际上是采用了橄榄形的结构分类法,即中间大、两头小。这也意味着,能够归类到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人口占比,一般不会超过20%,极端情况而言,绝不应超过25%。
如2015年世界银行所统计的215个经济体中,高收入国家达到80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53个,中等偏下收入国家51个,低收入国家31个。把欧、美、日等高收入经济体加起来的人口达15亿,接近全球人口占比的20%。
那么,对中国而言,目前近14亿人口,要占全球总人口的18.3%,超过目前被归类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如此庞大的人口体量,若要跻身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在现有高收入经济体的排序不变情况下,将使得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比例达到34%,显然违背了二八定律。
事实上,随着全球货币的超发,通胀持续不断,美元也在不断贬值,为此,世界银行是不断调高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如30年前,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收入门槛是6000美元,如今,则早已翻了一倍以上。今后,世界银行还会依据二八定律来不断调高标准。
2018年全球各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排序(前80位)
美元强势致2014-17年高收入门槛降低
目前,全球人口过亿的经济体中,仅美国和日本为高收入国家,俄罗斯曾在2012-14年被划入高收入国家,但随着能源价格下跌和卢布贬值,这个高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再度下行。
俄罗斯人口占全球1.9%,它进入或退出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对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比例或结构影响不算大。但未来中国人均GNI超过俄罗斯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由于经济结构决定的。
2014年,世界银行把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从2013年的12745美元调降至12735美元,之后又多次下调,最低降至2017年的12055美元,下调的原因主要是美元升值,使得不少经济体以美元计价的GDP缩水。不过,今年七月,世界银行又把高收入门槛调高至12375美元。
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调整:人均GNI
因此,人均GNI的提高,并不完全与经济增速相一致,还得考虑汇率和通胀因素。例如,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约贬值5%左右,即便经济增速超过6%,但按美元计价的国民收入增速或大幅放缓。因此,不要以为世界银行把高收入国家标准放低了,会有利于我们更加接近目标,事实可能恰好相反。
当我们中不少人在憧憬中国将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时候,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人均GDP水平还低于全球GDP的平均水平。如2018年全球的平均GDP为1.13万美元,我国为0.96万美元,2018年在全球人均GNI排名第66位,俄罗斯为第64位。
为何全球平均GDP与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那么接近呢?背后的原因是我们“被平均”了。如按世界银行最新标准,2018年归入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占比只有全球的15.59%,但收入占比却高达62.56%。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收入大约为4.3万美元,中位数为3万美元,超过3万美元才算发达经济体。
去年,韩国的人均GNI超过3万美元,进入发达经济体,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大约为2.5万美元,只能算高收入经济体。因此,即便达到了1.2375万美元标准,仍然属于高收入经济体中的“穷国”。
各类经济体的收入与人口匹配关系
中国18%的地级以上城市跨入高收入经济体
如果把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按人均GDP(无法获得GNI数据)大小进行排序的话,那么,按2018年世界银行的收入分类标准,国内有62个城市(占比18.4%)对应3.87亿人口步入“高收入经济体”。当然,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GNI,与居民收入水平未必一致。
备注:
1、部分城市2018年人均GDP数据缺失,采用GDP现价与人口推算(标红),若仍缺失无法计算,则采用2017年数据替代(标蓝)
2、部分城市人口数据缺失,采用GDP与人均GDP推算(标蓝)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较大,按世界银行标准,至少头部区域可以超过全球高收入标准线。但是,要想让国内所有城市全部超越,那只能企盼空中楼阁般的奇迹了。
唯有改善结构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未来看,持续低下的生育率,使得中国的人口在全球占比还会不断下降,而中国在人口占比下降的同时,要让GDP的占比不断上升,才能提高中国在全球的经济排名。那么,就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全要素生产率。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规则,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升格为高收入国家,因为人口占比太大。除非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中国人口在全球的占比下降至15%;美国、日本这两个人口大国及英法德等人口次大国都出现了长期经济负增长,人均GDP水平被中国赶超。这才有可能使得15%的中国人口加上5%的其他国家人口被归类到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从长期趋势看,我国经济正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制造业的占比在不断下降,服务业的占比持续上升。由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总体高于服务业,如果制造业向外转移的规模过大,显然对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或中速增长不利。二是结构性问题日趋显性化,包括金融与非金融结构、新旧动能结构、债务结构、收入结构等。
二战后日本和韩国的崛起,如今成功晋升为发达经济体,就是靠制造业的高端化与出口导向之路。俄罗斯、巴西等国靠能源、原材料支撑经济,最终还是会被逐出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伊朗、伊拉克等虽然也是富产石油,但最终也没有成为高收入国家。因此,中国需要依靠制造业的不断升级来维持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扩大对内对外的市场份额,籍此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今年三季度报告看,分化非常严重,超过30%的行业整体利润出现负增长。剔除2017年以来新上市公司,3000多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增幅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而且幅度惊人。即便绩优公司(ROE水平在前25%)仍有增长,但增福明显收窄,且低于GDP增速。
A股上市公司的季报业绩(扣非)持续负增长
如果在进一步分析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数据,发现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之后,非金融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只增长0.13%,剔除房地产行业后,则出现了负增长。因此,大力发展制造业,让经济脱虚向实依然任重道远。
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之一,恐怕是需求不足导致的产能过剩,这也是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原因。但是,从国内居民奢侈品消费规模看,却非常惊人,2000年,全球奢侈品消费份额中,国内居民的消费比重仅为1%,2010年占到19%,2018年居然占到33%。
本人曾在2012年研究过居民可支配收入被低估的现象(见拙作《中国经济结构存在误判》),采取了两种计算方法,获得的结论都反映居民的支配收入存在大幅低估,而且低估总量占GDP10%以上。最近又重新计算了截止2018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发现去年大约有14.5万亿元规模的低估。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那就容易解释为何我国高端消费规模如此之大的原因了,因为被低估的部分大部分分布在接近三亿人的高收入组中。
未纳入官方统计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规模估算
因此,我们实际上没有必要去追求GDP的高增长,改善居民的收入结构、全社会的债务结构、产业结构等才是当今及未来的主要任务,通过优化收入结构,扩大内需,才能让制造业消化产能和实现技术升级,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环顾大中华区的人均GNI水平,几乎都处在高收入经济体的水平,如果加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则除了台湾地区和大陆以外,都属于人均GNI超3万美元的发达经济体了。
因此,中国人的勤俭爱财、吃苦耐劳等文化习俗优势,未来一定能继续助推中华民族提升中国在全球的经济份额,走上富强之路。
注:本文有删减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王进和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