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晖:家庭资产配置标准与非标之争?

2019年10月21日11:06    作者:陆晓晖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陆晓晖

  标准化产品最大的保障是合规性和公平性,但并不意味着合规和公平的项目一定安全或收益有优势。如果我们真正客观的看待现在的高净值家庭的理财习惯与选择,房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其他资管产品等)仍然居于主流。

  前些时日,由于本土某著名机构供应链金融非标产品爆雷事件,引发了整个市场有关标准化资产与非标准化资产的大讨论。有声音称,财富管理的产品线应该全面转向标准化、净值型的产品。那么,财富管理标准化产品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辨别金融资产的三个维度

  首先来看何谓标准化资产和非标准化资产。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标准化资产是符合以下条件的资产:1、等分化,可交易;2、信息披露充分;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而未在银行间和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资产,统称非标准化资产

  多年在财富管理行业的不断观察,笔者注意到:在投资选择中只考虑是购买标准化资产还是非标资产,其实是单一维度的思维。事实上,为保证买到的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理解的类别相一致,至少需要考虑和辨别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底层资产及其资产大类。随着经济与金融的周期波动,甚至政治周期的波动,确实存在时间不同,适合配置的资产大类需要调整的情况。因此,产品对应的底层资产及其资产大类是非常需要去认真辨别的。这也是每年度,各个机构重点研究以及争相证明自己预见性的领域。

  第二个维度,产品结构的风险类别。同一个资产或者融资方,在涉及同一个资产底层的时候,仍然可以设计出性能完全不同的产品。比如,同样上市公司股票底层,大股东抵押融资,就是一个债权类(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如果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股票,则是一个权益类的投资;如果是一个认股权证,那就是一个杠杆类衍生品投资。普通投资者,在这个维度上普遍存在极大的认知障碍,导致最终投资的产品与自己开始的理解大相径庭。

  第三个维度,产品的发行机构和产品形式。这个维度中,我们可以简单的将产品形式分为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机构大致刻分为三类:不合规;合规普通;合规隐含刚性兑付。我们看到,标准化产品最大的保障是合规性和公平性,但并不意味着合规和公平的项目一定安全或收益有优势。发行机构的分类来看,不合规的先不说,大多数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尤其对于非标准化产品——合规机构是否带有隐含刚兑(保底)的性能:如果有,则趋之若鹜;没有,则敬而远之。

  从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来看,市场有关标准化资产与非标资产的争论,实际上是对于第三个维度的高关注。而随着越来越强化的刚兑(保底)禁止的政策和市场预期,这个维度中机构的重要性其实是在下降的。而产品发行形式来看,采用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形式,投资者最大需要辨别的是合规性和公平性。这里需要投资者重点去获取发行机构的解释和验证。如果合规性和公平性得以验证,以上三个维度中,笔者认为投资者真正花时间去关心的反而是前两个维度。

  为何标准化产品未成为家庭理财的主流?

  如果我们真正客观的看待现在的高净值家庭的理财习惯与选择,房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其他资管产品等)仍然居于主流。而标准化产品的主要投资人,仍然为机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率。

  我们通常会看到很多报告和研究,海外大型的经济体中,家庭资产配置,主要都是标准化产品(以股票和债券配置为主)。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出几个前提。首先,我们所对标的市场,都是海外成熟市场,而非新兴市场;其次,我们所对标的市场,都是经济低增长低通胀阶段的市场;第三,我们所对标的市场,都是监管执行非常严格,监管环境相对稳定的市场。这几条的共同指向只有一个——较低的市场波动率。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稳定偏低的市场波动率,而让投资者大幅度配置标准化产品,会带来什么结果?家庭资产整体的负面波动,大概率在很短的时间超过家庭可接受的范围。

  金融产品选择要抓住实质

  笔者建议在经济模式转型的时期,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与金融产品选择上更应该抓住本质。

  如果投资意向是固定收益的产品,那就具体落实到购买什么行业及其什么行业地位的企业,可以可持续地获得比融资成本更高的收益,从而可以良性的支付后续的本息。产品的结构设置能够封闭风险,并且使违约方承担较高的成本。

  如果希望购买的是权益类的产品,那就确认投资的标的是否是未来有希望获得稳定收益,或者获得可预见的成长,又或者是能获得市场差价的标的。同时确认投资的结构,对于项目投资的一一对应。

  如果一定要关注什么时候可以大比例配置标准化产品。笔者认为实质只有一个,就是需要市场的波动率有明显的下降。而这个下降,除了市场因素外,笔者认为最值的关注的是监管环境。当市场环境更加市场化,监管政策对违规的执行趋于严格和稳定的时候,市场的波动率才有望大幅度下降。这个局面也是所有专业理性的市场参与者都愿意看到的。

  (本文作者介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届FMBA,融义财富创始人&CEO,中国理财师职业化联盟执行委员。超过13年金融与财富管理从业经验,曾服务于花旗银行等著名金融机构,首创了国内高端社区财富管理连锁模式。)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资产配置 财富管理 客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