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GDP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2019年10月19日00:09    作者:颜色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颜色

  9月份CPI触“3%”压缩政策宽松空间, MLF利率和LPR报价将保持稳定。但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内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的可能。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将于明年一季度逐步见效。明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GDP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2019年三季度 GDP增速进一步放缓至6.0%,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外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升级对我国进出口持续施压。国内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仍有亮点:工业增速超预期反弹、基建发力效果逐步体现;汽车拖累效应减弱,消费需求弱回升。政策方面,我们判断货币政策仍强调定力。9月份CPI触“3%”压缩政策宽松空间, MLF利率和LPR报价将保持稳定。但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内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的可能。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将于明年一季度逐步见效。明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GDP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三季度GDP下行至6.0% 三季度GDP下行至6.0% 

  一、内外部需求疲弱使经济承压,政策发力效应逐渐显现

  从外需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升级对进出口持续施压。一方面,全球贸易萎缩,制造业增长乏力削弱外需。8月美国制造业PMI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50.3%),日本、欧元区PMI已连续多月在荣枯线以下。另一方面,经贸摩擦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9月份我国出口金额同比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至-3.2%,进口金额同比-8.5%,较上月继续下行2.9个百分点。对美出口方面,加征关税涉及企业范围逐步扩大。9月对美出口额同比较前值下降5.94个百分点,为-21.9%,对美贸易差额同比增速持续下滑。由于谈判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短期内影响还将继续持续。

进出口增速均维持低位进出口增速均维持低位
对美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贸易差额同比逐步扩大对美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贸易差额同比逐步扩大

  国内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仍有亮点。

  第一、固定投资增速下行,基建发力效果逐步体现。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较1—8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较为疲软。1-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2.5%,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受PPI通缩和企业利润下滑影响。受政策调控影响基建投资有所回升。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逆周期政策发力的效果有所体现。并且预计明年随着项目与资金的逐步到位,基建投资发力程度将会加大,从而进一步起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地产政策依然偏紧,房地产投资维持稳定。1-9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与1—8月份持平。在“房住不炒”的政策监管下,房地产并不是政策支撑经济的主要抓手。随着融资政策收紧、土地购置面积下降、棚改计划收缩等,未来房地产投资或将继续放缓。另一方面,1-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增速比1—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投资同比增长7.3%,较前期提升0.2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发力效果逐步体现,房地产投资维持稳定基建投资发力效果逐步体现,房地产投资维持稳定
国有企业投资较为稳健,民间投资处于低位国有企业投资较为稳健,民间投资处于低位

  第二、汽车拖累减弱,消费需求弱回升。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较8月加快0.3个百分比,小幅回升。主要原因是汽车对社零总额的拖累减弱。9月汽车销售同比下降2.2%,较上期降幅明显缩小,对社零总额的拖累有较大改善。从前三季度总体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扣除汽车后增速提高至9.1%。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同比增长8.3%,较上半年加快3.1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增长较快,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0.2%,增速高于人均消费支出1.9个百分点。展望四季度,随着个税改革的影响逐步释放有望对消费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反弹。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前值4.4%加快1.4个百分点,反弹超出市场预期。从反弹原因来看,制造业增长是主因。制造业增加值9月同比增长5.6%,较8月的4.3%有明显改善。另外,9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8月加快4.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也值得关注。从1-9月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反弹,消费弱回升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反弹,消费弱回升
汽车销售弱回升汽车销售弱回升

  二、CPI触“3%”挤压政策空间,PPI通缩加剧

  CPI上涨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9月CPI 同比增长3.0%,前值为2.8%,已触及物价目标值,其中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上涨并推高替代品价格是主要原因。且猪肉供给短期难以提振,随着年末元旦等假日来临猪肉需求上升,供需矛盾或将加剧。但CPI的上涨仍然是结构性的,若剔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CPI走势将更加温和。并且若以GDP平减指数这一指标来衡量通胀,则显示国内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的空间(经计算,2019年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101(以上一期为基期),同比增长1.1%)。PPI同比-1.2%,较前值进一步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受内外部市场需求疲弱影响。PPI下滑将不利于企业投资与盈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CPI触“3%”,PPI持续下行,分化加剧CPI触“3%”,PPI持续下行,分化加剧

  三、货币政策保持定力,财政政策发力将于明年见效

  目前货币政策仍保持定力以避免进一步推高通胀和债务水平。LPR改革之后,MLF操作将常态化,每月月中进行MLF操作,主要由于每月中旬是税收上缴国库时间,需要货币政策对冲流动性。同时月中新做MLF可以为LPR报价提供基准。10月MLF利率保持稳定,我们认为LPR报价也将暂不调整。首先,9月CPI“触3%”,受通胀目标约束政策空间有所压缩。其次,LPR改革以后银行利润空间被压缩,保持LPR报价不变也有利于减缓对银行的冲击。央行仍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但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随着实体部门和市场对降低市场利率的呼声逐渐加大,央行在年底前仍有适度下调MLF利率的可能。

  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将于明年一季度逐步见效。由于当前处于十三五规划后期,大项目储备较为短缺。并且考虑明年一、二月份天气寒冷使具备施工条件的地区减少,叠加春节节日效应,专项债的发行使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今年虽然大概率会提前发行一部分明年专项债额度,但是我们预计基建将要等到明年三月份开始逐步发力,对经济拉动作用会从二季度开始逐步显现。

  因此随着基建逐步发力,货币政策适时宽松,明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GDP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