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个税抵扣的“首套房”应该如何认定

2018年10月25日10:32    作者:夏磊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夏磊

  不过的确会有人很受伤,当初没有金融意识,靠父母长辈支持全款买了房,就没有抵扣资格了。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备受关注。其中,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规定纳税人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偿还贷款期间,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与此前国务院两次将房贷利息扣除限定为“普通住房”不同,暂行办法只明确了首套房的要求,体现了支持刚需、尊重住房多样化的客观现实,但是,又引出了一个问题,“首套住房”应该如何认定?

  假设两种认定方式。

  第一,“首套住房”就是纳税人或配偶购买的第一套住房。98年房改前后,很多人购买了单位配售的公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卖掉公房,买了商品房,第一套住房大多没有贷款,也无从追溯,抵扣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首套住房”认定为“首次贷款”购买的“首套房”。“首套房”,是伴随房地产调控产生的新名词。在当前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格局之下,每个城市对首套房的认定并不一致,即使同一个城市,交纳契税的“首套房”与银行贷款的“首套房”定义也不一致。比如北京,申请商业个人住房贷款时,首套房的认定标准为“认房认贷又认离”,即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无住房且无商贷及公积金贷款记录,认定为“首套房”;离婚一年以内的,即使无房无贷款,买房也参照二套房信贷政策执行。北京市首套房契税的优惠政策,则只“认房”,要求居民家庭惟一住房。

  如果以“首次贷款”为认定标准,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并未与税务系统、公积金贷款系统联网,税务系统要比对信息,需要个人提供征信记录,以及公积金贷款证明,给纳税人增加了工作量。专项扣除最大难题是解决部门间信息共享问题,只有税务系统、征信系统、公积金系统联网,实现信息内部处理,方能解决。虽然耗时耗力,也为下一步个人所得税从分类走向综合奠定数据基础。

  在数据未实现共享之前,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快速认定个税抵扣的“首套房”,即是看纳税人名下还在还贷的住房,当时缴纳契税时是否被认定为“首套房”。这种认定,最大的好处是,税务部门利用已有的契税信息,内部就实现了信息处理,不增加纳税人负担、不增加抵扣经办人工作量,相对客观、真实的把税收红包奖励给纳税人。

  不过的确会有人很受伤,当初没有金融意识,靠父母长辈支持全款买了房,就没有抵扣资格了。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终归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虽然还存在抵扣标准过低、未考虑地区差异等问题,在正确的道路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剩下的,就是抓紧出台吧!

  (本文作者介绍:恒大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房地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夏磊 个税抵扣 所得税 首套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伊利举报前董事长郑俊怀:抹掉2.4亿犯罪事实 假减刑 华为对美国按下暂停键:Mate 20不会进入美国市场 身家280亿的网易前高管:生12个娃 现实版一夫多妻 王茜:贾跃亭的平庸论 美的拟143.8亿吃下小天鹅 吸并之后A股B股各少一个壳 胡润80后富豪榜:黄峥950亿成白手起家新首富 美股再遭血洗 纳指暴跌4.4%创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中国一汽与16家银行签合作协议 获超1万亿意向性授信 首亮家底!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83.5万亿元 评论:真金白银救市是“救急” 慢性病也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