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董明珠遇到了新难题

2018年09月27日10:04    作者:姜伯静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姜伯静

  大家看的都是将来,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愿景未来,这样的话这个细节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正是因为看重将来,目前的新难题,对于正在超期服役的董明珠来说,才是那么的棘手。

  遥想当初,面对野蛮人来袭,铁娘子董明珠红颜一怒,让无数须眉汗颜!这一切,我们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但是,当格力电器也成为野蛮人的时候,董明珠却遇到了新的难题。

  我不知道用野蛮人来形容格力电器和董明珠是否合适,这里我也无意为当初的野蛮人正名,只是,格力电器在海立股份的做法,是那么的让人感到眼熟。或者说,用新野蛮人来形容她也许更为贴切。

  新的难题,则是海立股份的控股股东在定增计划失败之后,用与董明珠当年截然不同的一种方式,来回应格力电器的步步为营。

  日前,海立股份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公告称:截至 2018 9 25 日,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增持海立股份 A 15,910,501 股,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增持海立 B 27,407,225 股。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电气总公司持有海立股份 A 191,039,421 股,占总股本的 22.05%,通过集团香港持有海立 B 27,407,225 股,占总股本的 3.16%,电气总公司合计持有公司总股本的 25.22%

  而就在201875日的公告中,格力电器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举牌海立股份,持有海立股份的股份为86,631,16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比较二者当下的股份比例,差距悬殊,这也就意味着,此前一直对海立股份持虎视眈眈态度的格力电器,几乎就失去了控制海立股份的先机,除非出现突发的意外。

  这种局势的突变,应该是格力电器和董明珠所没有想到的。

  措手不及之下,这新的难题对格力电器和铁娘子董明珠的影响是巨大的。

  此时我们要问,上海电气为何强硬回击铁娘子董明珠。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我们必须要弄明白,海立股份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为什么会对海立股份有一个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为什么要增持?在海立股份的公告中,上海电气摆明了立场:基于对上市公司发展的信心,巩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同时维护上市公司长期战略稳定,保障海立股份作为独立空调压缩机供应商地位,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这种说法,可以放在任何一个时刻。而在20178月,当时的上海电气,并不是这种态度,它是想把海立股份转手他人的。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当时的《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终止协议转让公司股份的公告》。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半途而废。

  那么,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态度大转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看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从现在的形势看,海立股份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的地位已经发生巨大改变。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整体上市的规划由来已久,当初,剥离海立股份也被认为是其整体上市的步骤之一。也就是说,在去年8月之前的某段时间里,海立股份已经不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的远景规划之中了。

  20178月,就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要转让海立股份股权的时候,有媒体报道称,电气总公司一位高层人士对转让海立股份股权是这样解释的:海立股份主业和电气总公司的主业关联度不是特别大,剥离这块业务,是为电气总公司整体上市考虑电气总公司整体上市聚焦的产业布局为新能源和环保、高效清洁能源设备等,而海立股份所涉业务与其整体上市定位业务关联度不高。

  时隔一年,上海电气态度大转弯,仔细分析的话,海立股份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的地位已经发生巨大改变。。

  单纯从业务角度看的话,格力电器看中海立股份,是为了新能源汽车。那么志在新能源环保的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怎么会对此视而不见?否则,就是自相矛盾了。

  如今,在上海国资委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篇发表于2018813日、题为《上海电气:在更广阔天地 谋求新作为》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看几个细节,我们会发现,海立股份在上海电气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下面是几个细节。

  旗下的海立集团已在印度投资7180万美元建成空调压缩机工厂,正式员工338人,设计产能200万台/年。2017年印度工厂突破销售131万台,占比整个海立集团产量的7%,在印度空调压缩机市场占有率达到35%,位居首位。”“目前,上海电气的环保、空调压缩机业务已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风电研发中心正在设立过程中。”“过去三年来,上海电气深化贯彻落实国企核心资产整体上市的改革要求,先后分步两次将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持有的63.17亿元及66.28亿元资产注入电气股份,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实现了整体上市目标。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持有电气股份的股权由58%提高至60%以上,资产证券化率达到92%以上。截至2017年底,上海电气拥有4家上市公司:1A+H股公司(上海电气)、1H股公司(上海集优)、2A+B股公司(上海机电、海立股份)。

  看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明白,上海电气为何要牢牢地把海立股份抓在手中了吧?

  第二,上海国企改革大潮下,海立股份的经营状况符合国企改革对优质资产的要求。

  当然,这个因素,也是第一点中,海立股份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的地位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在上海国资委网站上,我看到一篇报道。关于上海国企改革,上海市国资委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提到两点:坚持提质增效,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这两点,在我看来恰恰是国企改革对优质国企资产的要求。

  而看海立股份的经营状况,那么它完全符合优质资产的要求。

  实际上,海立股份的效益已经在几年内维持了不错的水准。

  而看2018年上半年的财报,海立股份的数据同样亮眼:营业收入 ,同比增加32.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47.08

  我想,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因素,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才会大幅度增持海立股份,才会想拒格力电器于城门之外吧!

  而正因为如此,今后,格力电器将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因为,格力电器已经将海立股份在自己的版图中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201865日格力电器发布的《关于调整与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日常关联交易额度的公告》中,格力电器称,“2018年,预计本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拟与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采购、销售产品等日常关联交易的总金额调整为800,000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2.20%

  今日,在上海电气的迎头一击之下,格力电器和董明珠将如何是好?

  不过,格力电器也并非没有机会。

  目前,海立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富生控股正在征集受让方。根据《海立股份关于5%以上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协议转让公司股份公开征集受让方的公告》称,富生控股及葛明先生拟以公开征集受让方方式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A股股份96,544,857股(其中富生控股转让88,228,885股,葛明转让8,315,972股),占海立股份总股本的11.14%,本次转让完成后富生控股不再持有本公司股份,葛明先生仍持有24,947,918股股份。

  如果能够得到海立股份11.14%的股份,格力电器就胜算大增了。可是,关键问题在于,富生控股此次征集受让方的真正目的何在:是想转让给上海电气,还是没有特定的对象呢?这还难以确定。要是格力电器自作多情的话,就不好办了。

  其实,在我看来,从整体看,海立股份也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香饽饽。我举个例子吧。

  海立股份2018年上半年的财报称:海立新能源围绕快速抢占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经营策略,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1~6月实现车用压缩机销售 3.26 万台,同比增长 38%而其2017年财报则显示,海立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发展未达预期,2017全年销量 8 万台,与2016年基本持平。

  2018年上半年的车用压缩机销量,再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形势,海立股份2018年全年车用压缩机的销量能比2017年好多少呢?这个还很难说。

  当然,大家看的都是将来,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愿景未来,这样的话这个细节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正是因为看重将来,目前的新难题,对于正在超期服役的董明珠来说,才是那么的棘手。

  铁娘子董明珠,如何面对自己遇到的新难题?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格力 董明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刘强东案细节:酒局似鸿门宴 受害人保留床单作证据 刘强东案受害者律所曝光:曾赢性侵官司 获赔3.2亿元 楼市一夜入秋:多地新盘打折促销 一降价业主就维权 上交所副总:个人投资者趋于理性 平均持股时间在增加 奶茶中秋发声!全社会反思 刘强东最坏会如何? 星巴克计划裁员 对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 属实:方正证券饭局偷拍者张冰洁遭中国中药停职 刘强东美国律师:检察官不会起诉 因指控与证据有出入 李大霄:完美陷阱把空头一网打尽 牛又回到我们身边 疫苗案后续:山东疾控中心主任被免 已被带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