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付喜国‘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
最近十年,辽宁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且差距逐年扩大,加之近年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地方金融风险集中爆发,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血脉通,经济增长才有动力。在当前信贷作为社会融资的主要形式环境下,需要保持地区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与地区运行和发展相匹配,同时优化信贷结构,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辽宁的振兴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3~2022年辽宁信贷增长主要特点
一是贷款增速与全国差距持续扩大。过去10年,辽宁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从2.79万亿元增长至5.38万亿元,增长了93%,低于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长幅度1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整体呈下行趋势,与全国增速的差距从2013年的1.1个百分点扩大至2022年的8.62个百分点。对全国信贷增长的贡献度持续降低,新增贷款占全国的比重从2013年的3.6%下降至2022年的0.6%。
二是信贷增量未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2013~2022年,辽宁贷款余额增长了近一倍,但地区生产总值几乎没有变化;与历史上经济体量相近的省份相比,四川、河北两省贷款余额分别增长了218%、208%,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115%、49%;与贷款增幅相近的省份相比,内蒙古贷款余额增长了一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7%。相较之下,辽宁信贷增长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明显偏低。
三是房地产贷款是信贷增长主要驱动因素。长期以来,房地产贷款一直是辽宁信贷增长的主力军。2017~2020年,全省新增房地产贷款一直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5%以上,2021年甚至达到44.2%,高于全国25.1个百分点。2022年,随着房地产行业政策收紧,辽宁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大幅下降至-8.5%,低于上年同期52.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1.9个百分点。
四是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的比重明显偏高。过去10年,辽宁新增票据融资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显著高于全国。2013~2022年,平均占比为20.9%,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高达118.9%,比上年同期高114.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9.3个百分点。
五是全国性银行与地方法人机构贷款投放此消彼长。2013~2016年,辽宁新增贷款中,全国性银行占六成以上。2017~2020年,地方法人机构快速扩张,取代全国性银行成为辽宁新增贷款的主要来源,近八成新增贷款来自地方法人机构。特别是2018年,地方法人机构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达到101.14%。从2021年起,地方法人机构新增贷款由正转负,全省信贷增长再度主要依靠以国有商业银行为首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用好用活信贷政策,助力辽宁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大行引领作用,为地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以下简称辽宁省分行)通过召开信贷形势分析会,开展常态化调研走访、帮扶指导、定期通报等措施,疏通政策传导,推动全国性银行合理增加信贷投放,为辽宁发展提供金融支撑。2020年以来,20家全国性银行出台了34条支持辽宁的具体措施,对辽宁的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增大。全国性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占辽宁省贷款余额的比重,由2020年末的54.7%上升至2023年6月末的59.9%;2020年以来,全国性银行累计新增贷款6563.8亿元,占同期全省新增贷款的93.6%。
提升货币政策工具效能,为市场主体提供低成本资金。辽宁省分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功能,助力辽宁信贷平稳增长,提升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是落实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2013年以来累计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全省法人机构释放长期资金约3845亿元。二是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低碳绿色、科技创新、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安排专项额度,创设多款“再贷款+”“再贴现+”产品,精准滴灌实体经济。2013年以来,运用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资金4928亿元。三是强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例如,推动辽宁省财政厅对地方法人银行使用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发放的优惠利率贷款,给予1%的贴息;配合辽宁省金融局对地方法人银行使用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给予1%的资金激励;推动辽宁省科技厅为科技型企业使用再贷款资金提供2%的贷款贴息,发挥“几家抬”合力。
强化信贷政策引导,全力聚焦企业纾困解难,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辽宁省分行持续开展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专项行动,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截至2023年6月末,辽宁省140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115家单列小微企业专项信贷计划,92家普惠金融考核比重10%以上,135家建立了尽职免责制度。二是推动全省全部14个地市建立首贷中心,部分城市设立首贷中心专项贴息资金,累计有8493户首贷企业获得贷款113.12亿元。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48亿元,同比增长14.8%。三是确立了乡村振兴“1+2+X”总体工作思路(即出台一个指导意见、围绕粮食安全两个重点领域、开展多项重点工作),指导推动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四是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与政府部门密切协作,构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持续完善“辽绿通”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截至2023年6月末,已有300个绿色项目入库,全省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753.3亿元,同比增长28.8%。五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实施“金融助百企”科技金融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辽宁省分行详细摸排重点科创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及制造业运行和金融支持情况,做好银企对接,配套给予再贷款、贴息等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融资74.2亿元。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150亿元,同比增长14.7%;高技术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88.1亿元,同比增长11.5%。
存贷两端多措并举,引导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一方面,辽宁省分行积极发挥贷款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指导金融机构参照LPR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全省13家城商行已将LPR纳入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2019年下半年以来,辽宁省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明显,2022年以来,贷款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另一方面,强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指导法人机构存款利率定价跟踪市场利率变化,合理确定存款利率水平,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持续降低法人机构负债端成本。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辽宁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负债成本持续下行。
相关建议
第一,努力保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信贷总量关系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影响各方面的信心和预期。努力实现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对于实现辽宁振兴新突破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一是持续提升信贷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督促金融机构继续加强资源调度和项目储备,将意向性的储备项目切实转化为实质性的投放,为下一阶段信贷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基础条件。二是加强督导调度,发挥全国性银行稳盘压舱作用,积极申请更多资源倾斜辽宁,保持信贷增长的持续性。三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城商行、农信系统改革化险,为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创造基础条件;对已完成改革化险的机构,要从完善内部管理和强化外部支持发力,为全省信贷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精准有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辽宁省分行将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按照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部署,调整优化贷款结构,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支持辽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政策效果考核评估,强化政策约束。近期,辽宁省分行开展了乡村振兴评估,修订了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评估方案,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和普惠小微工作的考核力度。
辽宁省分行还将持续跟踪督导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最新情况,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围绕家居消费、“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科技型企业等领域,找到金融支持的结合点,主动挖掘有效信贷需求。
第三,维护存贷款市场有序运行,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趋降。一是推动地方法人机构以改革化险为契机,加快机构整合重组,加强流动性管理,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拓展机构的市场融资渠道,降低负债端对存款的过度依赖,压降负债成本。二是进一步加强自律管理,更好发挥市场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合理定价、有序竞争,确保贷款利率能够覆盖信贷风险和资金成本,构建理性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趋降。
第四,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推动政府持续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配套支持政策。一方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辽信通”建设,为银企对接提供高效便捷的平台支持;大力推进“政采贷”“医保贷”等业务对接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拓宽相关领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强化首贷中心建设,扩大信贷覆盖面。二是推动政府充分发挥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中的核心作用。首先,坚持多部门联防联控,防范公开市场债券和大型企业再次出现大范围违约;其次,建立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加大资本金投入,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性功能;最后,建立省市多级的风险补偿和贴息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意愿,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20期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