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中银研究
2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四季度银行业主管监管指标,规模、盈利、资产质量等数据平稳向好,行业呈现积极发展趋势。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中国银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展现经营韧性。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国银行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绩。规模稳步增长,大型商业银行继续发挥压仓石作用。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5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达到41.2%。盈利水平有所提升,利息收入仍是商业银行利润主体。规模增长“以量补价”是商业银行实现盈利增长的逻辑基础,2022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33%,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受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收益有所下降,银行代理基金销售、代理信托计划等业务受到一定冲击,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全年非息收入占比为18.8%,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略有抬升,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同比增长0.1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贷款核销连续四年突破万亿规模,银行系统在资产质量提升的同时,风险处置力度持续加大。
第二,中国银行业在经济调整和复苏中强化服务能力。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展业的本源,2022年中国银行业不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大力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2022年,国内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1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同时,银行业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四季度末,国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23.6%、13.7%,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0.8%,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达到6.3万亿元。二是让利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中国银行业积极配合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的带动下,推进减费让利、服务民生福祉,净息差持续下降。一至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97%、1.94%、1.94%和1.91%,呈逐季下行趋势。
第三,健康的经营情况支持银行业2023年高质量发展。在保持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风险抵补充足、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为2023年银行发展夯实了基础。未来,银行业将进一步支持宏观经济重回合理增长区间,助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是支持居民增强消费能力,合理增加消费信贷。重点服务新能源汽车、文旅、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金融需求,支持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能。二是支持重大项目及重点领域投资的融资需求。重点关注“十四五”重大工程,支持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大对优势产业及短板行业的融资支持,助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加强金融对供应链体系的服务,加大对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把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提升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服务能力,全方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