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经济修复初步启动,企业信贷持续改善,居民需求继续偏弱

2023年02月16日15:58    作者:涂文婕  

  2023年1月金融数据公布,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59亿元,同比增速9.4%,较前值下滑0.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2.6%,M1同比增长6.7%,M0同比增长7.9%。整体来看,在政策靠前发力以及经济逐步修复的情况下,新增社融和信贷增长超过市场预期,但社融同比增速连续第四个月回落;融资主体来看,企业端贷款强债券弱,企业中长期信贷保持强劲态势,政策加力引导和企业预期改善是增长的主要原因;居民端仍然弱于去年同期,居民购房预期和购房活动仍未改善,拖累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收缩明显,居民存款创历史同期新高;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减少,对社融形成拖累。

  社融同比增速连续第四个月回落。1月新增社融约5.98万亿元,略低于2022年1月的6.18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4%,较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疫情过峰后,国内经济逐渐复苏,1月PMI数据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过,从近期消费数据以及复工数据可以看出,市场仍需要进一步恢复。社融数据同比少增,主要受债券净融资下滑拖累,企业债、政府债、未贴现票据和外币贷款抵消了银行信贷的增长影响。为助力一季度经济修复工作,中央积极展开部署,节后国常会要求推动经济在年初稳步回升,“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推动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服务。上下共同努力,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同时,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提出重点工作在于促消费加力、稳外贸以及积极吸引外资、支持招商引资等,未来市场融资需求复苏步伐有望加快。

  信贷投放规模创单月最高纪录。1月社融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信贷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77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适度靠前发力”,“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稳增长政策导向明确。从信贷的主要投向来看,新增信贷主要贡献来自企业部门,其中,制造业和基建领域信贷需求扩张,其他重点领域包括绿色金融、普惠小微、设备更新改造、高技术制造业等。基建贷款主要受到2022年下半年投放74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带动,根据央行的统计,截至2022年底,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2023年信贷节奏强调“靠前发力”作用明显,2月信贷有望继续保持高增,强化经济复苏预期。

  从企业端来看,中长期企业信贷持续放量,企业发债仍是拖累项。企业贷款维持同比高增,增量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新增企业贷款4.68万亿元,同比多增1.32万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0万亿元。中长期贷款方面,一是政府对于重大项目的支持程度仍然较高,基建投资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带动企业相关融资需求;二是“保交楼、促消费、扩内需”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银行继续积极落实对房地产保交楼的中长期贷款投放;三是政策合力引导制造业信贷扩张,政策层再次提及“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共同发力引导制造业信贷扩张;四是从季节性规律来看,1月是信贷投放大月,供给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同时,企业债券同比减少4352亿元,企业债券大幅同比少增的原因,一是由于债券利率相对贷款较高,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二是由于今年银行信贷投放速度快于往年,票据贴现利率2023年开年即明显上行,而2022年票据利率到1月中下旬才出现上行;三是防范债务风险叠加理财缩表,去年年底的银行理财赎回潮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1月份的发行,另外,交易时间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投企业债券供给及需求边际回落。随着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扰动逐渐消退,企业信贷融资增长有望延续较强的稳定性。

  从居民端来看,信贷恢复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居民短期贷款方面,随着消费的逐步修复,消费信贷也呈现出改善态势,但仍弱于去年同期。各省市重点提及推动需求恢复促消费,通过举办消费节、发放消费券、增加文旅产业发展资金等方式,驱动商品与服务消费回暖。春节期间,出行旅游、电影、餐饮市场均出现回暖,但居民短期贷款同比继续少增,反映1月居民消费支出继续偏弱。居民中长期贷款方面,各省市促进住房消费、降低首套房利率、一城一策放松认购等系列政策落地后,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但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月同比下滑40%,也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仍然比较低迷。同时,受多地新的房贷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引发了提前“还贷潮”,提前还贷量增加对冲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193亿元,连续第14个月少增,说明居民购房预期和购房活动仍未改善。下一阶段,居民融资的改善,还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和一定的传导过程。

  从政府端来看,政府部门融资受高基数影响同比收缩。政府债券连续6个月同比少增,主要由于去年发行前置、同期高基数。从专项债发行情况来看,今年财政发力前置力度受2022年已发行但未使用的专项债规模较高的影响,有所减弱。并且今年春节假期在1月,也对债券发行工作日形成影响。1月30日,财政部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继续强调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升政策效能”,具体措施包括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以及扩大全社会投资等。从地方债发行来看,春节前后地方债发行提速,1月地方债发行规模6434亿元,特别是节后首周地方债发行明显放量,传递出各地尽快形成实务工作量的迫切信号。考虑到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大概率高于去年,预计政府债券今年下半年有可能实现多增。

  M2同比增速持续高于社融同比增速。1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4%,M2同比增速12.6%,社融与M2同比增速差继续扩大,表明实体信用扩张速度仍明显低于货币扩张速度。1月M1同比增速为6.7%,较上月上行3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12.6%,较上月上行0.8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的背离,表明企业活期存款扩张是驱动M1高增的主因,一方面源于企业信贷扩张和销售改善,另一方面也于春节假期因素有关,表明企业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在增强。

  总体来看,1月金融数据体现了“稳增长”政策对经济修复的拉动作用,但市场主体实质需求的复苏进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1月社融的增速水平可能为全年低点,年内有望震荡上行。在疫情冲击逐渐减弱后,经济修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下一阶段地产、消费的修复情况较为关键,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呵护,继续保持稳增长环境,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最高可贷到95岁?北京房贷年龄限制,我们采访了多家银行 唐山打人案主犯陈继志最新消息! 视频丨山东舰编队在南海开展对抗演练,舰员喊话安全感爆棚 极氪“两面派”:CEO称“不怕抱怨”,但用户吐槽全遭“封杀”…… | 次世代车研所 欢迎美财长访华话音刚落,美方报复就来了,宣布制裁6个中国实体 广发期货:美国俄亥俄州发生氯乙烯泄漏对农产品的影响 突发!所有航班停飞!深夜巨雷引爆,百年大行突然崩盘!美国炸毁"北溪"更多细节曝光,啥情况? FF否认贾跃亭回国传言:假的,谣言 “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算不算虚假广告? 活久见!80岁不是上限,这一地房贷年龄可至90岁,银行员工:办理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