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1月MLF“加量平价”续作,降准降息仍需等待

2023年01月16日11:27    作者:温彬  

  意见领袖 | 温彬、张丽云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1月16日央行开展77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75%,与此前持平。央行当日还进行了7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和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15%和2.00%,与此前持平。16日共实现净投放9330亿元。

  近日,伴随春节临近,流动性环境有所收紧,央行开始适度加大OMO投放力度,并提前布局了14D跨节资金。后续流动性环境收紧局面是否会延续,以及央行何时采取降准、降息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此次操作也表明,当前降准、降息未到合适时机。面对流动性季节性收紧和年初稳增长任务,央行将灵活采取7天和14天OMO+MLF增量投放+结构性政策工具发力+其他临时工具组合等方式,来平抑资金面波动,支持银行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并强化“精准滴灌”。政策呵护下,节前流动性尽管承压,但压力可控。通过降准深度释放流动性的下一次窗口期可能在4月,降息一季度或落地,具体时机仍需视信贷“开门红”投放情况和消费修复情况而定。

  一、春节前流动性边际收紧,需要MLF加量进行呵护

  近日,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资金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等均再度上行,波动加大。从短端资金利率看,截止1月13日,DR001和DR007分别为1.25%、1.84%,较1月上旬最低点分别上行约72bp、49bp。从同业存单利率看,在经历12月末以来的阶段性下行之后,当前同业存单利率全线上行,1Y同业存单一级市场发行利率已上行至2.6%附近,银行负债成本提升。从债市利率看,10Y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至2.90%。此外,在货币市场利率上行的同时,银行与非银机构的流动性分层特征也表现的较为显著,GC与DR的利差扩大,投资者对资金利率波动趋势性加大的担忧增强。

  图1:春节前流动性边际收紧,资金利率再度上行,波动加大(%)

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

  节前流动性的边际收紧,受到以下多重因素影响:

  一是春节前居民提现需求增多。从历年经验看,临近春节,居民提现需求增加,会造成M2中的储蓄存款向M0进行迁徙,导致存款出现流失,流动性暂时脱离银行体系。2023年,防疫政策优化落地后各地的流动限制解除,居民返乡过年概率加大,且线下消费场所恢复,预计提现需求会较疫情流行以来的几年出现一定提升,使得M0出现超季节性走款,并对银行体系存款形成分流。

  二是缴税高峰期。1月是传统缴税大月,因元旦因素,2023年1月的报税截止时间是16日,在缴税截止日前后的2-3个工作日,是流动性环境承压时期。春节取现叠加缴税高峰,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承压。

  三是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而言,1月是存贷款“开门红”时点,存款基数高增会导致补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规模较大。过去5年时间里,在1月未出现降准的年份,平均补缴规模为3351亿元。考虑到2022年11-12月理财回表导致居民存款高增(11、12月居民存款分别增长2.25、2.89万亿元),预计2023年1月较高的存款基数将导致补缴规模增加。

  由于2023年是早春,会导致流动性压力在1月中旬集中出现,且1月MLF到期量7000亿元,为年内次高。为平抑流动性季节性波动,当前央行已提前重启14天逆回购,并加量投放资金,短端放水使得资金利率抬升压力边际缓解,但未完全扭转资金面收紧预期。

  为此,央行进一步加量续作MLF,尽显对资金面的呵护之意,可有效平稳市场预期,更好发挥货币和债券市场在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中的作用。整体看,节前流动性尽管承压,但压力可控,无需担忧变盘风险。

  二、信贷靠前发力,存单发行难度加大,MLF需求增强

  2023年,为开好局、起好步,提振信心,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1月10日,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即召开,提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在政策加力提振和疫情扰动逐步减弱下,2023年信贷开门红可期,资金加快流向实体,流动性边际收敛。

  在信贷扩张的同时,同业存单发行难度加大、利率提升,银行负债端承压。一方面,在去年底理财赎回潮扰动下,同业存单收益率仍在高位震荡;另一方面,节前同业存单仍有超过2000亿元到期,受1Y同业存单集中到期、信贷投放发力等扰动,只要有发行需求就必须提价,NCD利率仍存上行空间;此外,监管约束下,下一阶段同业存单的主力配置机构均会降久期,1Y同业存单可能面临一定的“有价无市”局面。

  在此背景下,对央行而言,在明确支持信贷开门红的态度下,不会在这个时点选择增加银行负债端成本,加量续作MLF可减轻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压力;并在一季度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助力银行加大贷款投放,以宽信用支持稳增长。

  对银行而言,当前NCD与MLF的利差收窄,银行对于MLF操作的需求增强。

  图2:NCD与MLF的利差收窄,MLF吸引力增强(%)

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

  三、当前降息的必要性不高,两会前后是重要观察期

  2023年1月MLF利率继续维持不变,使得市场关于降息的预期落空。主要源于:

  一是去年12月刚刚实施全面降准,且疫情防控优化、稳地产等一揽子政策持续加码,政策频率不需要太频繁。

  二是临近春节,此时降息的政策效果不强,降息时点未到。

  三是2023年1月以来信贷投放节奏较快,且存在应投尽投大幅降价、FTP补贴分行以及贷款重定价效应(去年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5bp、35bp),预计1月信贷有望呈现“量增、价降”特点,已实际起到降息的效果,需继续观察经济修复和实体融资需求效果。

  四是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在该机制下,房价连续下行的城市按揭贷款利率下限可以突破或取消。目前已有城市按照LPR-50bp进行定价,使得按揭定价与LPR不再锚定,房贷利率下行空间较大。

  考虑到降息主要是为了配合宏观调控政策的整体发力,因此两会前后降息落地概率和必要性更高。此时,在疫情第一波冲击结束后,为确保“开门红”平稳,需加大需求端刺激政策的接续和对冲。届时,OMO、MLF政策利率可能下调5-10bp,并带动LPR下调;为缓解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预计5年期以上LPR降幅更大。但相较于2022年,整体政策利率调整空间相对有限。

  四、短期内再次降准的空间收窄,4月或为下次窗口期

  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实施14次降准,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至7.8%,离5%的默认底线仅差2.8个百分点。为避免当利率到零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货币政策的空间尚需珍惜。

  当前金融机构实际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相对偏低,政策回旋余地减弱。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适宜用于缓解持续的流动性紧张或结构性矛盾,而非短期季节性压力。当前,央行将继续灵活采取OMO加量投放+结构性政策工具发力+其他临时工具组合等方式,来平抑资金面季节性波动,并支持宽信用进程。

  结合各因素综合考量,预计2023年有两次降准操作,二季度和四季度概率较高,窗口期分别在4月和10月。

  一是为应对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为银行定期提供长期稳定资金,降准仍有必要。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下,银行资产投放会派生存款,伴随存款基数做大,补缴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也会越来越多,进而消耗自身超储。在没有外部流动性注入情况下,银行运行一段时间后,流动性会逐步收敛。若完全依靠央行短端资金滚动续作来补充基础货币,则会加大央行流动性管理压力,也使得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提升。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央行会通过再贷款、超额续作MLF、降准等方式,深度释放一次中长期流动性。自2021年以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的时点分别为2021年7月、2021年12月、2022年4月、2022年11月,即每间隔大概半年左右,央行会深度释放一次流动性。

  二是一季度稳增长政策集中发力显效和信贷“开门红”之后,若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和斜率弱于预期,不排除二季度初会适时通过降准等操作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三是2023年银行司库负债在10-11月迎来到期峰值,需要降准等操作来减缓负债端压力。2022年10-11月,同业存单利率非理性上行,就是在司库负债集中到期压力下,市场“有价无量”,造成机构竞相提价,形成羊群效应,最终伴随央行降准等外力介入才逐步稳定。

  图3:2023年司库负债在10-11月迎来到期峰值(亿元)

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图解·两会】山西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要点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韩国转性了,意外服软,中国还没打过瘾呢,韩民众反应太真实了! 事关中国,澳总理最新发声 女子称42岁未婚状态超好,当事人回应:曾因不是男孩不被人看见,我不要子女贴金,我就是金子 华为又要给员工分红了!预计每股1.61元,同比正增长 奖金约90亿元人民币!美国“超级百万”彩票开出史上第二高头奖,中奖几率仅为三亿分之一 德法外长到访,要求“反俄” 太疯狂!护栏都被冲破!网友:建议报警抓起来 暴跌19%,中国人最爱的“神车”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