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农业银行以深厚的为农情怀 探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之路

2022年09月14日15:27    作者:莫开伟  

  意见领袖 | 莫开伟

  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农业银行始终坚持面向“三农”的基本定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农行接续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展现出强大的韧劲。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样,是中国社会一场前无古人的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有许多障碍需要逾越,有许多矛盾需要理顺。这既需要信心和勇气,不惜付出真情,又需要大胆探索,从资金、人员、科技等方面全方位投入。显然,有不少重大课题摆在了农行面前:在当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农行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使衔接更有效?面对乡村地区以及农村金融工作中存在的堵点、痛点与难点,农行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扛起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践行自身职责使命,打造成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基于这些思考,农行深知肩上的社会责任重大,懂得只有坚定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寻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新路,大胆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推出有特色、可操作、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才能为服务全面乡村振兴输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农行大胆探索,努力付诸实际行动,深入广袤乡村,贴近广大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用心用情用力,努力汇聚乡村振兴庞大的金融动能,积极探索符合“三农”实际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将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输入以增强造血机能,使乡村振兴显现活力。

  无论此前的扶贫攻坚,还是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滋润和驱动;而资金的输入又需要适配的机构管道。正是凭借自身深切的“三农”情怀和长期服务“三农”的经验优势,农行坚定且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农行董事长谷澍指出农行事业发展以及服务乡村振兴的明确之路,即无论面对何种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挑战,农行都可充分发挥机构网点横跨城乡、客户基础广泛深厚的优势,依托县域“三农”业务的稳定支撑,走出一条有韧性、可持续的特色经营发展之路来。在今天乡村振兴千秋大业中,农行大胆闯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之路:

  一是信贷资源向乡村振兴倾斜,把县域信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截至2022年6月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突破6.9万亿元,新增7,176亿元,增量、余额占比均创十年来新高。涉农贷款余额5.3万亿元,新增5,571亿元,增速11.8%。农行县域信贷占农行全部信贷总额的37.5%,县域投放的普惠贷款占农行全部投放贷款的50%,县域个人贷款占比62%。二是围绕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出台专项服务方案,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同时努力做到把产业链的主体留在乡村,把价值链的收益留给农民。截至6月末,农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3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77亿元,增长了19.11%,高于县域7.57个百分点。三是加大乡村振兴重要主体金融支持力度,做好一般农户以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全面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6月末,农行农户贷款余额2.2万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1万户。正是通过持续不懈地探索实践,才使得农行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今年监管部门发布的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中,农行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获得最高等级优秀的商业银行。

  将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产品输入以增强肌体韧性,使乡村振兴得以固本。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既需要资金的浇灌,更需要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打通经络;如果仅仅有足够的资金而没有丰富多彩和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在乡村振兴中同样难以有所作为;甚至会面临“干着急”的窘境。农行因为机构网点和员工渗透广大县域农村,对县域农村以及乡村振兴地区的现实情况了如指掌,从及时探索金融产品开始,不断弥合银行服务与乡村振兴需求之间的缝隙,助推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内在有机融合,不断提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地区肌体的韧性,使乡村振兴的根本得到稳固。

  一是努力探索信贷产品和方式。创新推出了期限长、额度高、利率优惠的“惠农e贷”、“小微e贷”等多种产品;还创新推出了“乡村人居环境贷”、国家储备林专项贷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设施农业贷、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农机贷款等特色产品。二是完善“三农”产品创新机制。将粮油产业链、农机购置、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产品创新权限下放至一级分行,提高“三农”产品创新效率。充分发挥“三农”产品创新基地贴近客户的优势,鼓励“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加快创新、先行先试。

  据农行2022年中报显示,面向“三农”领域创新推出的各类产品达271项。以其中的拳头产品之一农户线上贷款“惠农e贷”为例,截至6月末,“惠农e贷”余额达到70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634亿元;贷款户数42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59万户,为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便利性资金。正是依靠更多、更好、更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农行乡村振兴事业的根基得以更加牢固。

  将高效便捷的金融科技服务输入以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使乡村振兴得以展翅。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既需要与困难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做到百折不挠;更是一门技术攻关的绝活,需要实干加巧干,需要科学的精神和科技的力量,否则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尤其,在当前银行网点不断收缩的大背景下,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与便利性是所有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大课题。对此,农行毫不迟疑,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大县域乡镇网点建设力度,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持续加大在乡村振兴中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大胆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方面,充分利用机构网点遍布全国县域的优势。目前,农行县域网点1.26万个,占全行网点总量的56%,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全部县域都有网点的商业银行。2022年上半年,农行继续推动网点向县域、城乡结合部和乡镇迁建,有效提升了渠道覆盖面,满足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

  另一方面,积极畅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消除乡村振兴金融科技短板,弥合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农行推动“惠农通”服务点优化升级,推出手机银行乡村版。截至6月末,脱贫县农行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84.1%;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MAU)1.64亿户,持续保持同业第一,特别是目前,手机银行乡村版月活客户数已突破1000万户。

  再一方面,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一批“为民、便民、惠民、利民”智慧金融场景和数字化金融产品,加快产业链金融和智慧场景建设,创新智慧畜牧、智慧景区、智慧市场等“三农”县域特色金融场景1.5万个,让农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系统多跑批,实现了移动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同时,农行还全面推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平台,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已在全国1295个县上线,比上年末增加了387个。这些措施推动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村金融场景的应用,成为乡村振兴不断向前的强大动能,有力促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事业的腾飞。

  将领先高效的金融服务机制理念输入以提高内生动能,使乡村振兴得以行稳致远。

  金融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既需要资金、产品和科技,这些是必不可少的“硬件”,也是基础,没有它们只能让两项事业成为“无米之炊”和“无源之水”;同时,也需要内部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创新,需要思想理念的不断创新,这是“软件”,是服务乡村振兴最需要的。

  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充分激发“三农”金融服务的动力活力。股改之初,为破解大型上市银行服务“三农”这一世界性难题,农行创新实施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建立起以“县域+涉农”为边界、以资源保障为核心的“三农”金融专业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农行在原有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至2017年实现事业部改革县域支行全覆盖,为“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资源保障。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后,农行主动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持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在各级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相继实施了下沉服务渠道、激发县支行活力、强化分类指导等一系列举措。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大幅增强了农行“三农”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成为商业银行“三农”和普惠金融体制机制设计的示范标杆。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突发利空!美国8月CPI超预期 美股暴跌道指狂泻1200点 “唐山打人案”今日在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预计会持续数日 俄罗斯呼吁:仲裁! 朋友圈广告贷款平台“好分期”被指多项违规,腾讯回应 20%以上寺庙都被商业化?中国佛教协会:从未发布类似报告 中信建投陈果评美股下跌:这轮美债利率上升对A股影响没那么大,A股将以我为主,以景气为主 郭广昌,很缺钱!复星系正土崩瓦解 6000亿债务压顶 收盘:美股暴跌道指下挫1276点 纳指跌逾5% 多地出手盘活存量住房:30城实施房票政策,鼓励国企收购用作保障房等 今夜无眠!突发大利空,全球闪崩!美股崩了900点!拜登刚刚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