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洪偌馨
4月18日,‘银茅’招行罕见暴跌,收盘后,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免去田惠宇的招商银行行长、董事职务,另有任用;由常务副行长王良主持招商银行工作。
说实话,我和其他人一样,除了震惊还是震惊,这个变动确实很突然,作为一个理性的行业观察者,更多地还是要思考一些关乎未来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未来会不会发生人事动荡?长期坚持的零售战略会不会发生偏移?招行将来靠什么保持领先优势?
我们来一一分析。
1
一般行长级别的更替多少会伴随一些人事变动,难免干扰员工‘搞事业’,从而给业务发展蒙上阴影。所以市场短期最担心的就是后续会不会发生人事动荡?我认为大概率不会在招行发生。
有两个理由:一是,缪建民董事长已经在2021年招行年报中明确强调,招行将保持三个‘不变’:始终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市场化机制和干部人才队伍稳定性。
熟悉招行的老股东可能知道,这‘三板斧’就是招行前面三十年独立鳌头的底气,董事会的充分放权,市场化的活力和专业专注的领导班子共同造就了过去的招行。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缪董前天在招行内部的干部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这三个‘不变’。这三个‘不变’在内部就起到了一锤定音、稳定军心的作用。
二是,目前主持工作的王良行长也是位经历过三任行长、在招行工作长达27年的老招行人,公开履历看,他从招行系统最大的分行——北京分行的基层一路成长起来。
有熟悉招行圈的人说,正是在王行长手上,北分成为了招行系统最大的分行和一面旗帜。后来调总行后,分管风险、投金、计财时期都立下汗马功劳。
管风险的时候,带领招行最早从‘不良’泥潭里脱身,资产质量反转,风控能力甚至成为了招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管投金的时候,正好赶上金融供给侧改革,又带领资管板块乘势而上,为今天招行理财规模行业第一,托管市场第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管计财,招行的资本内生、NIM和存款成本等,都成为业界旗帜。
对了,王行长还写过一本资产负债管理的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如果是招行的老粉应该有注意到,每次业绩发布会上回答投资者的提问时,王行长都是脱稿,脑子里装了招行所有数据,堪称‘招行通’,对业务、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解都很深刻,是位专家型行长。
而做人做事方面,听说王行长‘低调儒雅’,与内部方方面面都相处和睦,内部声望很高。
2
如果短期人事动荡可以避免的话,那么从更长远一些来看,一些投资者担心的还是招行的战略会不会延续下去?毕竟,招行估值的溢价很大程度上来自招行‘不一样’的经营战略。
关于战略延续性这个问题,我也认为不用太过担心,理由有三个:
首先,从缪董事长、王良行长还有招行领导班子对外发言都可以看得出,对战略是有着管理层的深度共识的。
其次,与批发业务不同,招行的零售是靠‘十年磨一剑’磨出来的,已经沉淀下来一套体系化的打法,‘点点滴滴成就非凡’的文化基因,内部对零售战略的高度认同等等。可以说,招行的零售体系已经强大到任何一个人来到招行行长这个位置上,都会尊重并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第三,前面也讲了,王良行长先后分管过风险、合规、资产负债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多个条线。特别是在分管资产负债管理和财务期间,他可以说是招行战略落地执行的实际操盘手,对战略的理解和熟悉度非常高。
最后,招行能不能扛过短期的低谷,继续做中国银行业的领头羊?招行的本钱何在?
其实回答了上面两个问题,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最显而易见的优势是财务上的优势,‘堡垒式’的资产负债表,高达480%的拨备覆盖率,足够低的负债优势和足够宽的息差。哪怕有人事上的波折,招行近年的业绩也根本不用担心。
而财务优势的背后往往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底层能力。
最典型的就是招行品牌在客户中的口碑,零售口碑就不用说了,这也是很多客户甘愿在招行放活期的重要原因。其实这几年招行批发的口碑也慢慢建立起来了,对公存款超越多家股份行成为股份行第一就是明证。
还有招行优秀的文化基因,招行之所以能够从蛇口的一个小网点发展到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战略和文化。战略已经分析过了。文化无形,但坚强有力,有点像太极功夫,以柔克刚。
某种程度上说,缪董的三个‘不变’其实就是对招行文化的一种总结。
所以,只要招行可以避免短期的人事动荡,领先的战略和文化,‘堡垒式’资产负债表和客户口碑,这些都是其他行短期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是招行傲视群雄最大的底气。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